APP下载

协同创新背景下“三合共建医学实验平台”的探索

2015-05-17叶晓宪潘华峰赖秋华林钟宇赵金媛

卫生软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协同实验室

叶晓宪,潘华峰,王 正,赖秋华,林钟宇,赵金媛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 医学教育 ●

协同创新背景下“三合共建医学实验平台”的探索

叶晓宪,潘华峰,王 正,赖秋华,林钟宇,赵金媛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总结当前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运作模式特点,并分析协同创新模式下实验室运作所面临的挑战。从企业资产与高校资源结合、企业研发与高校科研结合、实践基地与创新基地结合这三个方面探讨“三合共建实验平台”的建设,结合“三合共建”设计图,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培养创新性医学应用人才提供可行性建议。

企业;高校;资源整合;科研;基地;实验平台

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是培养新时期医学人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也是高等医学院校科学实践及人才培养基地,对促进医学人才的成长成才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由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并联合实施高等学校启动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更加宽阔的协同创新平台,积极吸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及国家创新力量参与高校办学,将带动我国高校办学模式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为实现将创新驱动作为发展战略选择这一目标,高校应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2]。因此,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下,为了适应人才培育的新模式,应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建设,笔者将从企业资产与高校资源结合、企业研发与高校科研结合、实践基地与创新基地结合这三个方面探讨“三合共建实验平台”的建设。

1 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运作模式特点

我国传统的“书本、教师、课堂”的三中心教育模式往往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以理论知识为重点,忽略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上世纪90年代初,鉴于我国实验教学质量严重滞后,国家教委倡导综合、动手实验,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由此启动了高校教学实验室综合、独立建制[3]。许多高校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已能独立开设实验课,具备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设计的能力,比如开放实验室,指导学生课题设计,实施创新教育[3]。“解决问题而学习”的教育模式平台也应运而生。

1.1 学校共享医学实验平台

共享实验平台是以重点实验室仪器、贵重仪器设备共享为核心辐射的资源共享平台,在规划建设、管理使用中有其完备的运行机制。共享实验平台改变过去科研小而全、分散建设、分散管理的传统模式,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与资源共享,加快实现由跟踪为主向原始性创新转变;由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与系统集成的转变;由自我循环为主的科技成果转化向集成化规模产业化模式方向转变,从根本上提高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竞争力[4]。当前中山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部分医学院校实行共享实验平台。平台建设从校级顶层平台设计到院级共享平台以及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人力、设备、信息的共享,是提高使用效率,整合资源以及培养综合性、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措施。

1.2 分散式实验教学

分散式实验教学是适应科技和教学发展的以学科为主的实验教学,以各学科、基地建设的分散式实验教学改善了以往相对传统的单一医学教学实验室,适应跨学科、综合性的实验要求。以各学科特点可分为机能学科实验教学、形态学实验教学等,将经典实验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科研、临床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及时将学科建设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5]。

1.3 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以重点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特色学科融合的基础创新实践教学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学科交融,增加办学实力。该平台由教授、重点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等构成,通过发挥教授、重点学科带头人的科研带动作用,指导学生早期接触和参与任课老师的科研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基础创新活动[6]。广东药学院由专家教授以及学科带头人带动学生到工作室进行科研,为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原有的实验室运作不能满足协同创新的要求

国家提出的2011计划,要求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通过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深化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通过协同创新、校企结合培养出创新性人才,产出创新性成果[7]。目前大多数的医学院校实验室运作基本上是在原有教育教学模式下进行实验室建设,医学高等院校学生基本固守在各自为营的二级学院实验基地、公共大实验平台、以陈旧实验设备为主的条件下接受实验实践教育。实验室运作并没有真正地将“协同创新”融入到实验室管理运作中。

2.1 权责分工模糊,运行机制不顺

以往的教育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实验室管理会受到某种程度的忽视。实验室管理应该在其规划、建设、管理和使用过程中都有其明确的管理部门以及规范化、标准化的规章制度,但由于传统思想认为实验室管理并不是硬性任务,因此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久而久之,实验室管理便会止步不前。

当前,高等院校医学实验室在规章制度上有着明确的权责分工,但实际运行中却因为涉及多个部门参与统筹而变得模糊不清。当涉及多个部门联合管理的设备出现问题时,容易出现相互推卸责任、避而不管的情况,影响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2.2 经费投入欠缺,设备共享不足

随着医学实践的发展和医疗设备的更新,医学院校实验室需充足的经费支持以满足引入大型先进设备的需要。但由于缺乏统筹性的规划管理,导致部分落后设备闲置浪费,先进设备却因资金不足而缺乏。医学实验室横向联合区域狭窄,不能真正做到资源共享,还有些仪器由于耗材太贵,课题不多导致使用率降低,造成资源浪费[8]。

2.3 院校资源缺乏,成果转化不够

医学院校实验资源不能充分满足校企育人、企业产品研发、转化的需求。实验资源有限导致不能满足重大项目需求,研究通常停留在起步阶段,缺乏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开发研究,多数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处于样品、礼品、展品的 “三品” 状态,其成果多数是实验室的小试产品,或者是技术型生产资料[9];使得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得不到相应的实验技术支持。

3 “三合共建实验平台”协同育人机制

为了适应现代高等医学发展的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应联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企业资产与高校资源结合、企业研发与高校科研结合、实践基地与创新基地结合。冲破陈旧的医学实验平台运作体制机制束缚,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共建“三合”医学实验平台,通过高校与大型骨干企业的强强联合,培养创新性医学应用人才,“三合共建实验平台”构架见图1。

3.1 整合企业资产与高校资源,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医学院校与行业企业资源互有优势,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应积极开展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实现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更好地培养出行业企业所需的人才。

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应该主动加强对行业企业资产的交流与合作,与行业企业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取长补短。高校与行业企业互相协调,建立高校实验队伍与行业企业实验人员互聘机制,形成“实验队伍走出校门,企业专家请进高校”的局面。科研创新可以在“联合申报课题”的基础上深度发展,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企业项目,促进校企合作深度化。实验室不再单独停留在“验证性实验”阶段,与企业合作“探索性实验”,创新实践,及时将新的医学成果转化为行业企业的创新科研成果,形成校企互利共赢的局面。

图1 协同创新背景下“三合共建实验平台”架构

3.2 深化企业与实验教学改革,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个对接要求改革专业结构[10],实验室根据行业企业科研创新更新实验内容,结合外聘专家教师专业指导,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实用型人才。

校企协同育人改革继续深化,对接行业企业发展,建立全面高质量师资队伍,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实行全方位协同。实验室发展同步校企育人改革,长远统筹规划,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重视与企业合作,深入研究实验问题,与企业开展合作项目、创业计划、实验室互通制度。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与行业企业科研部门联合科研,指导在校生毕业论文选题,为行业企业服务。

3.3 结合企业研发和高校科研,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在健全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校企应将科研成果转化与教学工作同等重视,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践实验平台的同时创造科研价值甚至经济效益,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新知识、新工艺、新产品等。

医学院校的科研项目与企业研发项目进行优化结合,解决科研立项与企业需求沟通衔接不顺的问题,顺应行业企业的市场需求;联合企业设备投资或共享,完善高校与企业资源共享机制和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提高科研成果的自主核心竞争力。

高等医学院校要培养出行业企业真正所需的人才,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高效管理与建设成为重要环节。结合行业企业资产与高校资源,加强高校实验室与企业实践基地合作,加深高校与企业的科研研发,充分发挥实验室功能,为行业企业培养更多创新型、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

[1] 王 朋.协同创新 “2011计划”提升创新能力[N].人民日报,2012-10-18.

[2] 饶燕婷.“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要求与政策构想[J].高教探索,2012,(4):29-32.

[3] 马保华,张庆莉,康 敏,等.关于对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6):50-51.

[4] 钱燕春.适应新形势改革医学高职院校实验室设置和管理体制[J].中国医学装备,2007,4(12):1-3.

[5] 张根葆,黄勤安,陈祥攀,等.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改革[R].西安: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2:111-114.

[6] 郭 姣,杨 红,齐 平,等.产学研一体化多层次实践教育平台的构建和医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4):370-373.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Z].2012-06-02.

[8] 郑晓娟,张道明.浅议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J].医学信息,2007,20(6):945-946.

[9] 雒国胜.医学院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7):16-17.

[10]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2014-05-02.

(本文编辑:闫云丽)

Exploration on construction of “three combinative medical experimental plat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YE Xiao-xian, PAN Hua-feng, WANG Zheng, LAI Qiu-hua, LIN Zhong-yu, ZHAO Jin-yuan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Guangzho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China)

The paper summed up the operation mode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al laboratorie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analyzed challenges of laboratories i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attern.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integrated medical experimental platform”was illustrated by the comb ination of enterprise asset and uni versity resources, the combination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nterpris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practice bases and innovation bases. The exploration aims at further deepening reform of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cultivation mechanism,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cultivating creative medical applied talents.

enterprise, college, resources integra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medical experimental platform

R-05

:A

1008-2800(2015)02-0103-03

2014-10-21

协同创新环境下卓越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研究(B2-2013Y08-098);广东省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化共性关键技术高级研发人才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研究(2012B091100183);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机制及中药防治(2013JDXM20)

叶晓宪(1991-),女,广东顺德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卫生事业管理方面的研究。

潘华峰(1965-),女,四川泸州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医学教育与管理、中医脾胃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协同实验室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