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43 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5-05-16马跃磊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医院普外科江苏宿迁223800
徐 新,沈 毅,马跃磊 (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医院普外科,江苏 宿迁 223800
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是较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按形态学可分为滤泡状和乳头状囊性腺瘤两种,以滤泡状腺瘤多见,一般为单发结节,周围有完整的包膜,其与甲状腺正常组织有明显分界,多发于40 岁以下女性[1]。有少数患者腺瘤中可发现癌基因H-ras 的活化突变和过度表达,预示有癌变倾向。目前,切除术是仍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首选方式,而改良小切口切除术较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瘢痕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外科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主要术式。2010 年3 月~2013 年11 月我院普外科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43 例,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2010 年3 月~2013 年11 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83 例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腺瘤患者,临床表现为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韧实,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超声、穿刺活检确诊为甲状腺腺瘤。其中,男22 例,女61 例,年龄22 ~68 岁,平均年龄(43.5±3.6)岁,平均病程(1.2±0.3)年;瘤体位于左侧26 例,右侧45 例,峡部12 例,腺瘤平均直径(3.2±0.7)c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3 例患者分为小切口手术组(观察组)43 例与传统切除术组(对照组)40 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腺瘤平均大小、平均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患者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台前端抬高约呈15°斜面,将枕垫于患者肩下使头部尽量伸直,充分显露颈部,局部麻醉后取两锁骨交界处中心点上1 ~2 cm 处做2 ~3 cm平行切口(切口长度以最佳显露为原则),同时为预防或减少皮下组织出血可用0.5%肾上腺素+生理盐水10 ml 皮下注射。位于峡部,体积较小的腺瘤可取小切口,行峡部腺瘤切除时应避免损伤喉返神经,术中要注意保护,甲状腺侧叶腺瘤切口可适当延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除解剖变异者外无需结扎、切断颈前静脉,同时注意保持纵向肌群的完整。游离上下皮瓣使位于上极或下极的腺瘤能在直视下切除。沿正中线纵行切开颈白线,钝性分离颈前肌与甲状腺包膜间隙后,将两侧肌肉牵开而充分显露腺瘤,切开腺瘤包膜,由浅入深地分离到达瘤体基底部后,用小弯血管钳夹住蒂部后切断,结扎止血,将甲状腺腺瘤连同周围一层腺组织完整切除。仔细止血后,清理术野中积血,残留组织碎片,用2-0 无创不吸收缝线逐层缝合,切口不放置引流管采用加压包扎。对于术中疑似癌性病变者,瘤体切除后应立刻取冰冻标本送检,并做快速病理切片检查,如确诊应行一期甲状腺癌根治术。
1.2.2 对照组:于胸骨颈静脉切迹上2 cm 处行7 ~8 cm 弧形切口,两侧至胸锁乳突肌外缘。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止血。用电刀沿颈阔肌与颈前肌群分离上、下皮瓣,纵向切开颈白线,然后向两侧牵拉颈前肌,显露甲状腺瘤体并进行切除。具体手术操作可参照相关文献[2]。
1.3 临床效果评价指标:从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瘢痕美容评分等指标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进行比较,其中瘢痕美容评分采用自拟视觉评分量表,数字0 ~10 分别表示为:1 ~3 分为不满意;4 ~7 分为较满意;8 ~10 为满意,患者可根据术后对瘢痕的自我视觉满意程度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0.05 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上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随访2 ~6 个月观察组出现1 例并发症(颈部麻木不适),发生率为2.3%;对照组出现5 例并发症(麻木不适2 例,切口感染1 例,颈前疼痛1 例,紧缩感1 例)其发生率为12.5%,以上观察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观察组瘢痕美容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表明患者对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术后瘢痕的自我视觉满意度较高。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临床效果比较,%)
表1 两组术后临床效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mi时n)间术中(失ml血)量平时均间住(d院)评瘢分痕(美分容)并(发%症)观察组43 77.5±12.6 19.2±8.9 3.8±1.3 8.6±1.6 1(2.3)对照组40 103.7±15.3 32.4±9.6 6.5±1.8 2.3±1.2 5(12.5)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甲状腺腺瘤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可能与性别、遗传因素、射线照射、促甲状腺激素(TSH)过度刺激、地方性甲状腺肿疾病等有关。患者多为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5 ~6 倍,一般均为甲状腺体内的单发结节。病程缓慢,多数在数月或数年甚至更长时间,70%~80%的甲状腺腺瘤为良性肿瘤,20%可发展为功能自主性腺瘤,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10%可发现癌基因H-ras 的活化突变和过度表达,进而发生癌变[3]。其治疗目前临床仍以手术为首选方法,传统开放性甲状腺腺瘤切除术颈部皮肤切口较大,术中将根据腺瘤大小需切断颈阔肌、颈前肌群或部分舌骨下肌群,对组织损伤较大,可能伤及喉返神经,并且术中出血量较多,易造成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术后会留下较大的切口瘢痕,给患者尤其是年轻女性患者在社交活动、自信心理等方面造成很大程度的影响[4]。近年来,改良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外科临床,杨铁军等[5]认为其术式克服了传统开放性切除术的诸多缺点,术中无需结扎、切断颈前静脉,同时保持颈前肌群的完整,钝性分离颈前肌,可防止神经和血管的损伤,减少对组织机能的破坏,使得切口处浅静脉及淋巴回流不受影响,减轻了切口处组织的水肿,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起到了美容的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
本组行改良小切口切除术(观察组)43 例,与同期传统切除术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上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其主要原因是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未切断颈前静脉及颈前肌群,降低对神经、血管和组织的损伤,且止血彻底,切口愈合较快。观察组瘢痕美容评分(8.6±1.6)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表明患者对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术后瘢痕的自我视觉满意度较高。本文结果与国内文献报道基本一致[6-7]。术后随访2 ~6 个月,观察组出现1 例颈部麻木不适,并发症率为2.3%,对照组并发症率为12.5%,其中主要有麻木不适、切口感染、颈前疼痛、紧缩感等并发症,与传统切除术术中对甲状腺及周围组织损伤较大有关。总之,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较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瘢痕小、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且可明显提高美容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吴在德.外科学[M].第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95-296.
[2] 杨国保,王洪华,戴存才.改良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60 例效果分析[J].交通医学,26(5):469.
[3] 周柏林.85 例甲状腺腺瘤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151.
[4] 檀谊洪,肖玉根,严国标,等.甲状腺切口瘢痕最小化综合技术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1(1):16.
[5] 杨铁军,马狄威,曹 霞.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82例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178.
[6] 李金泉.甲状腺瘤改良小切口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11):1470.
[7] 刘习庚,张海才,夏德明.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2):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