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布道“互联网+”

2015-05-16杨凯

华东科技 2015年4期

文 杨凯

布道“互联网+”

文 杨凯

有人说,现代中国人缺少信仰,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仍然是从古到今中国人的追求。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随着李克强总理的“互联网+”计划公诸于世,互联网思维也正大行其道,各行各界都在讨论者互联网、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信奉者自然笃定“互联网+”是转型新业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出路,亦有人对于乐观者、“传道人”提出警示,本期我们除了领略“互联网+”从意识到与各行各业的“加法形态”的产生,更要关注正在发生的“互联网+”方面的布局与动向,一起迎接变化,拥抱“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上流行的一个词叫‘风口’,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3月5日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而这似乎彻底点燃了国内对于“互联网+”的热情。一时间这个诞生于2012年末的概念甚嚣尘上,而目前中国互联网里堪称最活跃的朋友圈中,不转发或者原创几篇“互联网+”的消息,似乎让人感觉与时代脱节。时代就是这样推着人一直往前走的,而小编惶惶然,依稀在这喧嚣中感受到布道者与信众的力量。

道由心生

“互联网+”在中国这般兴盛,那么这就得从中国的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说起。1994年4月20日,中科院铺设第一条接入国际互联网的64K国际专线,意味着中国开始正式迈进互联网时代,而到今天也刚刚迎来第21个年头。互联网在物理意义上是指网络间串联起的各种电子设备,它们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从而形成庞大到惊人的国际网络,自1969年诞生至今,互联网早已融入人类的社会结构中,现代人已经很难想象离开互联网的生活。而互联网本身随着时间演进,其数量级也从百亿级暴增到了十万亿级,这带来的改变是人们难以察觉却显而易见,互联网从工具演进成渠道、基础设施,甚至已经是巨大的互联网经济体。

而互联网思维则是在这种“看不见”的改变在人类意识层面的显现,扁平化、用户至上、需求反馈、自媒体性质等等都是互联网带给传统商业世界的冲击,正火热的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的主讲人罗振宇这般描述这种变化:互联网时代,“商业世界的价值枢纽不再是生产者,而是产销合一的自由人。大型企业组织将卸下皇冠,一个个具体的人将被重新加冕!”

当互联网的量级不断增大,我国从2003年到2014年这11年间,网民就从0.79亿激增到6.49亿,智能手机用户过5亿,网购人群逾3.6亿,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在中国悄然铸成,那么“互联网+”的诞生就不言而喻了。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实际上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创新2.0,而创新2.0又反过来作用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态的形成与发展,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社会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形态。

而追溯国内“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我们还能听到彼时2012年11月易观国际CEO于扬在易观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的发言。于扬当时提出移动互联网的本质,离不开“互联网+”。在未来,“互联网+”公式应该是我们所在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我们看到的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这样一种化学公式。

因此有人这般定义“互联网+”,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的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只有商品、人和交易行为迁移到互联网上,才能实现“在线化”;只有“在线”才能形成“活的”数据,随时被调用和挖掘。在线化的数据流动性最强,不会像以往那样仅仅封闭在某个部门或企业内部。在线数据随时可以在产业上下游、协作主体之间以最低的成本流动和交换。数据只有流动起来,其价值才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如此推断“互联网+”的内涵或许正是,从根本上区隔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化”,或者说互联网重新定义了信息化。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正在回归“信息为核心”这个本质。互联网成为了迄今为止人类所能看到的信息处理成本最低的基础设施,以其天然具备的全球开放、平等、透明等特性使得信息、数据在工业社会中被压抑的巨大潜力爆发出来,转化成巨大的生产力,成为社会财富增长的新源泉。例如,阿里巴巴的淘宝网,就促进了商品供给到消费需求数据、信息在全国、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通、分享和对接,让消费者实时对接,形成一个超级在线大市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流通业的效率和水平,释放了内需消费潜力。

道生一

不难从“互联网+”的内涵推断,它将引发大规模的社会化协同,而在是其给社会分工体系带来的巨大变革。而且伴随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提升,加速了信息、数据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中的渗透,直接促进了产品生产、交易成本的显著降低,从而深刻影响着经济的形态。

那么,“互联网+”为什么要加某个行业?是改良还是什么呢?是无论传统行业怎么做,也不可能打造一个纯互联网吗?于扬认为传统行业在每一个细分领域的力量仍然是无比强大的,互联网于它们而言仍然是一个工具。

他举例说,当我们再回头看过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即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了蒸汽机的技术到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有了电力的技术以来,无数的行业发生了变化,而且有趣的是,如蒸汽机发明后,蒸汽机的动力可以加快印刷数量,这就加速了知识的传播和学者的产生,这跟现在互联网传播、通信的特征相当接近。

再看电力的诞生,电力诞生后有利于资讯传播、沟通的东西就更不胜枚举,灯泡、电报、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等等,互联网诞生之后更是加强其传播、沟通的特征,所以互联网到底是不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或者它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值得深思的。

所以于扬认为通过推演之后,所有的传统行业并不需要畏惧,“互联网+”带来的并不会是一种新经济,就跟过去没有电力的时代一样,没有电,金融也在运作,各个银行之间通过人工记帐,交易所叫号也可以促成成交,但是有了电可以实现电子化,有了互联网同样也会衍生出很多新的机会,所以在这个时代“互联网+”这不是一个神奇的物种,是一个理所当然的过程。

因此,随着互联网深入应用,特别是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发展与向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渗透,信息技术推动的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形态形成日益受到关注。创新形态的演变也将推动互联网形态、信息通信技术形态的演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互联网的延伸和发展,在与知识社会创新2.0形态的互动中也进一步推动了创新形态的演变,涌现出Web2.0、开源软件、微观装配等创新2.0的典型案例以及AIP、Living Lab、Fab Lab、创客、维基、威客、众包众筹等创新2.0典型模式。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同样对于传统产业而言,“互联网+”的过程将是其转型升级的过程。腾讯CEO马化腾如此解读:“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是代表了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

零售消费就是最早进行深度互联网化的行业之一,根据CNNIC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网络购物用户3.61亿,我国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升至55.7%,在全国居民中的渗透率也达到了26.67%。2014年我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达到2.8万亿元,占同期社会零售总额的10.6%。网购平台不仅满足了跨地域的巨量消费需求,更重要是促进了商品流通数据在全国、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对接,不仅促进了中国流通业的效率和水平,还反向带动了制造业的逐步互联网化以及商品流通体系的数据化。

而同样的情形正在金融、物流、农业、医疗等诸多行业重演。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以2011年央行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为标志,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和行业形态明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截至2014年底,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80767亿元,同比增速达到50.3%;全国范围内活跃的P2P网上借贷平台1575家,贷款余额1036亿元;众筹融资平台116家,一年新增平台78家,众筹融资金额超过9亿元。

互联网+金融不仅提升金融基础设施水平,增加国家金融竞争力,还填补了缺失市场,带来增量变革;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同时,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从而填补了缺失市场。据波士顿咨询(BCG)2013年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显示,由于投资渠道缺乏,超过30%的中国消费者会将收入的20%以上投入储蓄,这一数字在其他国家往往不到10%。这些庞大的、未能在传统金融行业中得到充分满足的需求,构成了“中国特色”的金融抑制,也成了激发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源动力。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服务边界还将不断拓展,服务人群将包括3.6亿尚未被互联网金融覆盖的长尾互联网用户,以及迅速增长的农村手机上网用户。

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不断深化,金融服务边界的拓展将不仅仅局限于服务的人群。金融业务场景也将不断丰富。金融不再像工业时代时以企业为中心,以生产为中心,而开始以普通消费者为中心,金融服务和产品深度嵌入人们日常生活。例如,利用快的、滴滴等打车软件,直接通过手机支付并分享红包。正如BrettKing的《Bank3.0》一书所说,“银行不再是你前往的一个地方,而是你使用的一种服务。”

互联网+物流则通过正在技术、设备、商业模式等诸多方面改变传统物流业的运作方式和效率水平。特别是在电商物流领域,受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拉动,电商物流已出现全新面貌。尽管经过过去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物流大国。铁路货物发送量、铁路货物周转量、港口吞吐量、道路货运量、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里程等均居世界第一,航空货运量和快递量居世界第二。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最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之一。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40亿件跃居世界第一,同比增长52%,最高日处理量超过1亿件,业务量从2006年的10亿件增长到2014年的140亿件,自2011年3月以来,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连续46个月累计同比平均增幅超过50%。

但总体而言,我国物流行业增长方式却相对粗放,亟待“转型升级”。物流行业系统性不强,网络化程度低,呈现分散、独自发展的态势,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较弱;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滞后,不同运输方式难以进行合理分工和有效衔接,沿海和内陆集疏运体系不配套,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信息不共享,交通运输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高;一些物流需求不旺的地方盲目大量兴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造成闲置;而物流需求旺盛的区域如北、上、广等省市物流企业面临拿地困难;仓储设施分布在不同行业和部门,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等等诸多问题。

“互联网+”则可以与物流产生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升级物流的“指挥系统”实现在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上,而随着手持终端设备的开发和移动互联网 APP应用的不断成熟,让物流企业内部运作信息同步,分拣中转、装卸运输、揽收派送等环节更加协同有效。大数据应用还以让物流企业之间,电商与物流行业之间形成联动机制,让物流公司实时掌握整张物流网络每个环节的“未来包裹量预测”和“繁忙度实况预警”。

“互联网+”的热潮袭来,有这么一群人就是这股思潮的粉丝,他们成了“互联网+”最虔诚的信众与布道者。

在互联网+农业方面,互联网不仅降低了个人应用信息技术与工具的门槛,使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平等而便捷,从而赋予个人和企业更大的商业能量与自由,因此,互联网与传统农业的结合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互联网带来的新技术赋能,改变了农产品流通模式,催生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繁荣,近年来以电子商务为载体的原产地农产品直销、进口农产品、生鲜网购、农产品网上预售等新模式快速发展。

传道与信众

“互联网+”的热潮袭来,有这么一群人就是这股思潮的粉丝,他们成了“互联网+”最虔诚的信众与布道者。而说起思潮必然要说起凯文·凯利,这位被唤作KK的大神有着诸多光环,《失控》一书的作者、《连线》杂志的创始主编、硅谷精神之父、未来学家。在他所有的论述里,互联网一直是他最坚信的力量,在他看来互联网“纳入更多的人进来,形成更大的一个集体,形成一个更加强大的集体,这也是互联网为什么使人类不断改进的一个原因”。

人类可以通过互联网不断进步,这似乎是一种另类的进化论,而通过互联网改变传统的方式同样发生在KK自身上,他写于1994年的《失控》就由东西网在众包下完成,也为KK称赞。他自序道:“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都会将某个原本高高在上的行业或技能‘贬值’为大路货,譬如书写。只不过今天,科技发展如此迅速,使得成千上万的行业和技能在瞬间就从‘专业’的顶峰跌入‘业余’的谷底,让那些专业人士们无所适从。”在这位互联网精神的布道者看来,互联网带来的改变是值得期待的。

视线放回国内,在李克强总理的“互联网+”计划里,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正式进入国家战略,被纳入了顶层设计。而国内众多学者更是迅速成为了“互联网+”的推崇者,互联网时代的思维传播速度可见一斑。

比如北京大学博士、超图软件先进技术实验室主任黄骞,就指出“互联网+”提出的背景与思路,有点类似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理念。“互联网+”是希望用国内相对优质与国际领先的互联网力量去加速国内相对落后的制造业的效率、品质、创新、合作与营销能力的升级,以信息流带动物质流,也会与“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推展整体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黄璜说,“互联网+”不仅包括制造业,也包括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以及创客创新。“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不仅仅是工业化,而是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服务业的全面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一定是大于二。“我想其中关键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让这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

上海市浦东新区经信委副主任张爱平就指出,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正是“互联网+”,逻辑枢纽是“政务云+”,突破急需“云调度+”,此乃创新2.0语境下智慧城市的生态演替趋势。

北京大学移动政务实验室宋刚博士认为,“互联网+”概括了信息通信技术高度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知识社会创新2.0的互动与演进,也是对当前创新2.0研究十大热点和趋势的一个概括。“互联网+”作为智慧城市的本质特征将推动形成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互联网+”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其中以人为本推动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与创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中关村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张建宁则表示,“互联网+”的提出具有承前启后的务副主任陆首群认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互联网+”即“后互联网”时代。他曾在《互联网的神奇和挑战》一文中谈及,互联网未来(后互联网时代)将全面发展信息经济,这是后现代世界的主流经济模式。而目前的新常态是信息经济发展的起步,或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的开端,今天经济的转型和增长要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而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知识社会创新2.0模式是创新驱动的最佳选择。“创新2.0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强大引擎,要将当前在中国大地正在掀起的创客的创新创业大潮引导其使用互联网或创新2.0这个利器,以期完成中国当前新常态的经济转型和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也为互联网+时代为全面发展信息经济做好开局。”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说,“互联网+”是一个趋势,加的是传统的各行各业。过作用。近两年,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加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更快融入传统产业以及金融理财、打车等民生领域。而PC互联网时代升级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互联网技术与两化融合相结合会有更多看点,并推动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

中国互联网的筹建者、前国务院信息办常去十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很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加媒体产生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影响很大;加娱乐产生网络游戏;加零售产生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非常热,互联网将让金融变得更有效率,更好地为经济服务,符合 “普惠金融”的精神。

易观国际董事长兼CEO于扬则认为,互联网将会成为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它会像潮水一样漫过传统低效的洼地;传统的广告加上互联网成就了百度,传统集市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淘宝,传统百货卖场加上互联网成就了京东,传统银行加上互联网成就了支付宝,传统的安保服务加上互联网成就了360,传统的红娘加上互联网成就了世纪佳缘,而传统的农业加上互联网站就有了阳光舌尖……

期待,另一种声音

而在“互联网+”成为热词的同时,也有人开三方支付,网络金融创新模式层出不穷,问题也最多。在监管层面,因互联网金融法律制度的缺失,许多金融行为的合法性有待商榷。同时因为电子商务的虚拟性、跨地域性、实时性、社会征信制度的不完善,目前我国的互联网产业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个人数据的泄露、资金安全性,都有待法律法规的规制。这些都是需要政府进行监管,还是需要社会认证机构自律。

至于泡沫的担忧更非空穴来风,仅A股数据(据中金统计),互联网概念较为集中的创业板指数市盈率估值已经高达88.2倍,市净率估值达始担忧泡沫的诞生,提醒额外的风险存在。谨防“互联网+”的浮夸风,另一种声音提示我们提高警惕。

可以说,互联网在颠覆传统行业的同时,也冲击着传统的法律体系和规则。不难感受,现行法律制度已满足不了互联网发展的要求,而制度的缺失极大可能造成互联网交易引发的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比如,已经有学者指出第三方网络交易平台的法律地位就是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因为它既不是买方,也不是卖方,再加上电子商务本身的虚拟性、跨地域和即时性,使得网络交易平台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在实践中很难直接套用传统法律关系界定其责任和义务。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则存在于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互联网金融。从网络理财、P2P借贷到众筹、第到7.3倍,已经接近纳斯达克泡沫顶点水平。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的《警惕,C轮死!》的文章指出,2014年拿到A轮融资的互联网公司有800多家,拿到B轮融资的有200多家,这1000多家企业中会有很大一个比例需要在2015年去拿C轮。假设2015年还是只有不到100家拿到C轮,这意味着90%的互联网创业者可能需要直面“C轮死”的可能。

所以在笔者看来“互联网+”的核心,是通过互联网加速与传统行业进行融合,这种融合可以结合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各自优势,激发出各自的力量,从而迸发出新的业态和新的创新,国家布局“互联网+”的深意应当就在于此。但在这场近乎于“布道”的盛典里,却有太多投机的念头掺杂其中,万望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