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唱大戏

2015-05-16陈德亮

河南电力 2015年1期
关键词:座山雕大戏院枪法

陈德亮

老家又要唱戏了,村里好友邀我回家去看。放下电话,我十分兴奋,不由地陷入深深的回忆——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里唱大戏。接姑娘,叫女婿,就是不让小孩儿去。不让去,也要去,一溜小跑追上去……”这是儿时不断听老人念叨、自己也不时叨念的儿歌,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是多么地喜欢“唱大戏”!

记得小时候,几乎稍微大些的村庄都有戏班子,那时还没通电,所以就谈不上什么音响、照明了,只要演出时能有个土戏台,演员能穿身戏衣、化个戏妆就不错了。那时的演员嗓子全是真功夫,不用音响就能传得很远;那时的照明也就是舞台前上方挂着的几盏“大鳖灯”,灯快灭了赶快搬个高凳上去加点油。就这样,乡亲们却听得津津有味,看得如痴如醉。

记得邻村有天晚上唱“武打戏”,只见两人各拿着用麻秆当柄,玉米裤洒点红水当缨的“红缨枪”对打起来,双方正打得激烈时,其中一位的“枪头”忽然掉在地上,惹得观众哄堂大笑。事后有人编了一段顺口溜笑侃道:“临庄的戏,月亮地,麻秆抢,当武器。”

后来,村里有电了,乡村剧团也告别了“大鳖灯”时代。那天,演出实力比较雄厚的邻村,演了场很赶形势的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待演到第六场《打进匪窟》,座山雕和杨子荣对过“黑话”,拿枪打威虎厅的灯比枪法高低时,按剧情要求座山雕先“啪”地一声,打灭了威虎厅的一盏明灯。当然,这“啪”的一声是后台专门有人摔“摔炮”的,灯灭也是专门有人拉开关的。到杨子荣打枪时,按剧情,为显示我侦察英雄的枪法更准,他“啪”的一声,要一连打灭两盏灯,可不知是拉开关的紧张还是犯迷糊,但见“啪”的一声,整个舞台的灯全“打”灭了,看来咱“老杨”的枪法真的够神了,观众又是一场开怀大笑。

渐渐地,市里的、县里的豫剧团、曲剧团也不时下乡来演出。演出之前,乡亲们总是早早吃完饭便赶忙搀老拉小,搬着木墩、小凳早早占好地方。

后来,陆续有些村庄盖起了简易戏台,剧团来演出时,挂上戏幕、锣鼓一敲就能开演。有段时间,市、县豫剧团不断在乡镇所在地或比较富裕的村子演出,且都卖票,但人们看戏的劲头并未减退,有时顾不得吃晚饭,步行十几里,顶着酷暑、冒着严寒也执意要看。

我村要算先进的了,上世纪80年代初,便仿造市里影剧院的模式盖起了一座上下两层、有几百个座位的大戏院,乡里乡亲不出远门,便能坐在舒适的戏院里观看戏剧。

从儿时的“大鳖灯”到现在的“大戏院”,唱大戏见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蓬勃发展。如今村里又要唱戏了,叫我怎能不高兴呢?我再次想起那首儿歌:“拉大锯,扯大锯,俺村又要唱大戏。邀您去,您就去,全村老少欢迎您!”

猜你喜欢

座山雕大戏院枪法
林海雪原(节选)
小朋友们一起学党史,阅读“红色经典”
杨子荣:家喻户晓的传奇英雄
上海大戏院三月“重生”
70多岁上海大戏院改建
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的Bt抗虫基因转化芥蓝
话剧《惊梦》
决斗的奥秘
智取威虎山
开心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