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为引领构筑安全管理新体系

2015-05-16平顶山供电公司

河南电力 2015年2期
关键词:生产文化管理

_平顶山供电公司

“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是国家电网公司企业使命内涵的核心,安全生产是电网企业发展的基石。随着“两个转变”不断深化和“三集五大”体系全面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也对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平顶山供电公司以“企业文化‘五统一’为引领的内生安全管理”项目为抓手,全面融合企业文化与安全生产管理资源,构建起“5123”安全生产管理模式,努力促进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安全管理外化于“行”,实现了员工内生安全能力“他律—自律—自觉—自为”的转变和企业内生安全能力“外塑—内化—内生—外化”的飞跃。该项目也是省公司系统2014年唯一的国家电网层面政工类管理创新重点项目,项目以省电力公司为主导,由平顶山供电公司具体承担,并获国家电网公司管理创新三等奖、省公司管理创新一等奖。

一、主要做法

(一)统一价值理念,凝聚安全无价思想共识

1.强化企业文化培育引导,统一安全思想共识

将企业文化培育纳入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课程,深入宣传贯彻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和安全生产形势,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围绕国内外供电企业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围绕公司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身边违章现象,在一线员工中深入开展“安全管理大讨论”活动和安全“三到”(“我看到”、“我知道”、“我做到”)等活动,营造了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

2.建设企业文化传播基地,创新安全教育载体

建设企业文化暨安全教育基地,为传播企业文化、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开展安全培育提供平台。建设过程采取“以建设促学习、以建设促思考、以建设促改进”的方式,切实增强员工的自主参与热情,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员工文化自信和安全自觉。同时,充分发挥企业文化暨安全教育基地的载体作用,引导广大员工凝聚“安全无价”思想共识。

3.树立员工技术创新理念,营造自主安全氛围

以劳模(专家)工作室和班站长工作室“两室”创建为抓手,结合班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围绕班组安全生产的管理和技术问题,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攻关、QC和“五小”活动,推动班组员工自主发现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用技术创新手段自主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全员自主安全氛围。

(二)统一安全目标,打造内生安全管理机制

1.推动国家电网发展战略落地,确定安全“三零”目标

确定生产安全零事故、服务(供电)零事件、电网设备零损毁的安全“三零”目标,并将指标细分专业、部门,分解为员工的安全绩效,写入安全责任书。

2.明确两个安全管控导向,提升内生安全能力

打造以设备为导向的供电安全管理机制。采取“零缺陷”建设投产、“一单化”设备档案管理、“一患一档”安全隐患管理、“一次性”集中式检修管理、“一体化”应急抢修管理等方法,实现电网设备零缺陷移交、零事故运行、零风险检修。打造以客户为导向的用电安全管理机制。本着“以客户为导向”的用电安全管理理念,建立重要客户管理痕迹化、用电秩序治理常态化、特色供电服务人性化的“三化”用电安全管理工作机制,提升客户满意度和用电安全管理水平。

3.全面加强风险控制建设,实现安全实时监控

依托风险监控中心成立运营监控中心,将安全生产活动、指标、流程作为核心风险监控主体,以运营数据监测为基础,从指标异动和流程异动入手,开展业务安全风险分析,提出预警和改进建议,实现了安全生产的“监测—分析—预警—督办—反馈”闭环监控。

(三)统一制度标准,明确安全管控工作要求

1.创新制度标准培训方式,增强安全保障能力

深入开展“安全管理制度标准集中培训月”及“我学习、我宣讲、我实践、我安全”主题活动,要求生产班组每名员工结合“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情况,根据岗位职责调整,针对自身安全生产工作实际,自备课件进行宣讲。

2.健全安全管理协同机制,落实安全制度标准

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横向上完善涵盖各专业领域的安全管控职责,实现各专业、各部门统筹协同、配合有力、监督有效。纵向上强化领导班子、管理人员、一线员工“三级联动”,建立起领导干部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管理人员抓好工作落实、员工严格执行安规为重点的协作机制。

3.开发安全监督智能平台,创新安全管理工具

探索开发安全监督智能终端管理系统,具有动态监督、分散采集、一体化取证、移动办公、批量同步、数据分析、态势预警等功能,通过移动终端开展现场标准化监督,实现电力安全监督工作的全过程、全现场和全覆盖。

(四)统一行为规范,培育员工卓越安全素养

1.建设企业文化园区基地,培养员工职业道德

在河南省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被誉为河南电网发展变迁的“活标本”的贾庄变电站,打造光明的记忆文化展厅、企业文化长廊、董前进班(站)长工作室“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园区,全方位展示公司50多年的发展历程,切实增强员工文化自信。以董前进劳模的“坚守”精神为引领,积极培育员工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

2.构建安全素养评价模型,量化员工安全素养

将各部门四大专业的567名生产专业人员作为考评主体,为每名员工设置50分的基础分值,从安全能力、技术水平、工作经验、安全奖惩四个维度设置加分、减分项目,依据考评细则对每个维度进行详细评价。每季度依据员工指标得分情况,通过加权公式计算出员工安全素养综合分值,并开展员工安全素养对标评价,授予A段员工“金盾卫士”称号,授予B段员工“银盾卫士”称号。

3.应用安全素养评价结果,持续提升安全素养

“金盾卫士”在公司层面表彰宣传,“银盾卫士”在部门层面表彰宣传,并给予物质奖励。评价为D段、E段的员工根据其失分情况组织不同类别的再教育、再培训、再提升。员工安全素养评价实行动态管理,每季度根据每名员工分值重新对标调整,每年度进行一次年度分值统计备案,并作为员工年终先进评比、岗位调动、职务升迁的重要依据。

(五)统一公司品牌,营造安全生产和谐环境

1.强化用电安全形势宣传,增进社会理解包容

利用多形式、多渠道,积极宣传电网发展趋势及加强电网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宣传制约电网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增进社会大众对供用电形势的理解和包容,让广大群众认识到电网安全生产存在的巨大压力,切实提升公众安全用电意识,为供用电安全管理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2.强化用电安全特色服务,提升国网品牌美誉

开展多元化的用电安全特色服务活动,将党员服务队、青年志愿者队同“95598光明服务工程”有机结合,深入开展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重点客户、走进高危客户、走进困难家庭的亲情服务“六走进”活动,全力塑造公司“诚信履责、可靠信赖”的责任央企形象,提升公司品牌美誉度。

3.强化社会各界沟通服务,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深入开展“媒体看电力”、“网友看电力”、“人大代表看电力”、“学生看电力”活动,建立公司与社会的沟通渠道,增进相互理解和沟通,为公司发展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采取高层对话、协同合作等形式,传递企业和电网发展理念,推进网市战略合作,加快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电网发展框架协议,为安全生产和企业发展构建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实施效果

以企业文化“五统一”为引领的内生安全管理项目创新地完成企业文化与安全管理的深度全面融合,通过在平顶山供电公司一年来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管理效益。

1.“安全无价”理念得到落实

通过项目的实施,“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与“大安全”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方针有效融合,广大干部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得到有效提高,基本实现了员工安全习惯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2.“三零”安全目标得以实现

项目实施以来,公司安全生产局面持续稳定,顺利实现安全生产十周年,220千伏宝丰变电站安全天数持续保持华中分部同类变电站之首。未发生人身伤亡、轻伤和未遂事件,实现了安全生产“三零”目标。

3.安全标准制度得以落地

项目实施以来,公司累计开展各类安全生产培训60期,参培人员7380人次,安规考试合格率从93%提升到100%,公司顺利通过省公司全员安全培训考试积分试点推广单位考核。月均查处习惯性违章事件从18件下降到8件,员工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4.良好发展环境得以构建

项目实施以来,公司全面推进网市战略合作,供电区2014年至2020年电网滚动规划报告获得政府高度肯定并顺利审查通过,强化了同地方政府的合作,构建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一大批电网重点项目得到快速、有序、顺利推进。

猜你喜欢

生产文化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谁远谁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