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32项专利的班长
——记国家电网公司劳模盛从兵
2015-05-16张玉芹弓克敌
_张玉芹 付 琳 _弓克敌 李 靖
盛从兵
1月9日,周五,是个有着冬日暖阳的大晴天。上午11点,在濮阳市西部距离生态公园3公里处的一块麦田上,有一群身穿蓝色工作服的国家电网人。其中,七八个人正在对麦田上方的220千伏濮阳线进行带电消缺,而另外四人先是操控着一台四旋翼无人飞机将软梯引绳顺利地抛搭在目标导线上,接着又起飞了一架载有高清摄像机的八旋翼无人飞机,对带电作业过程进行全程监控。
在银线上方盘旋的无人飞机,吸引了路过的两名年轻人,停车走进麦田瞧新鲜。第一次看到有人在带电的高压电线上“舞刀弄枪”,第一次看到传说中的“八爪鱼”无人机在眼前起飞、降落,两人看得目不转睛。得知是电网员工在开展带电作业、利用无人飞机保电网安全时,他们敬佩地竖起了大拇指。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与无人飞机,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事物。有这么一个人,却把它们连在了一起,开创了濮阳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专业崭新的工作局面。他,就是1月16日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劳模荣誉的濮阳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检修一班班长盛从兵。
施展新技术“吸星大法”
上天入地,总能给人类带来很多幻想空间。无人飞机最早因军事而出现,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测绘、石油、传媒等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智能化作业方式。
盛从兵释放无人机
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盛从兵敏锐地觉察到了无人飞机在输电线路工作中的应用前景,施展“吸星大法”,使其“为我所用”。在输电运检专业领导的支持下,2014年夏天,他开始依托所在的团队进行无人机应用研究。“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应用了无人机在线路巡视和维护方面的功能。去年10月以来,我们对各等级线路实施有效巡检28条次,总长227千米,发现隐患68项,起降116架次,总飞行时间21小时,相当于完成了458小时的巡检量,提升巡视效率21倍。”盛从兵介绍说,“输电线路杆塔越来越高、规模越来越大,传统的巡线方式面临劳动强度大、工作人员老龄化等各种困难,而且劳动效率低。搭载相应设备的无人机可以精密地巡视线路,且不受地理环境限制,能大幅降低巡线劳动强度、提高巡线效率。”
现在,盛从兵与同事正在研究无人机在线路隐患处理、智慧巡检管理系统建设等更多方面的功能,陆续开展了复合绝缘子憎水性无人机检测、无人机去除导线异物等实验。“将来各方面技术成熟以后,无人机可能带来线路运维革命,工作人员坐在室内就能操控无人机巡视、维护输电线路,就像变电运行人员在集控站对无人值班变电站进行远程运维一样。”盛从兵告诉笔者。
连获32项发明专利
如果你跟濮阳公司的员工提起盛从兵,他们的第一反应几乎都是“这个人很聪明,特别善于发明创造,是个创新高手。”
1996年,23岁的线路工盛从兵研制了第一项发明——杆塔接地防盗螺栓。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发明了输电线路地线检修架、脚扣防脱保护带、高压线路导线检修专用梯、复合绝缘子防鸟啄保护罩、电力线路绝缘故障预警装置等40多项成果,仅国家专利就获得了32项。
每一项发明创造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也都带来了输电工作效率效益的提升。他牵头发明的高压输电线路跨越错层塔,巧妙地解决了高压输电线路跨越高速公路、铁路的迁改难题,不仅大大节约施工时间,而且造价低、占地面积小。2014年3月,该成果获得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一等奖,目前已累计为濮阳公司节约经费近200万元。
掀起科技创新风潮
在濮阳公司甚至省电力公司系统,盛从兵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濮阳公司“1+4”劳模工作室负责人。
盛从兵原来是启明星创新工作室的负责人。2011年,启明星工作室刚成立时只有8个人,但随着一项项发明专利问世、一个个科技难题被破解,工作室成了香饽饽,其他科室的技术精英也纷纷“投诚”,成为骨干分子。两年后,启明星工作室成员已经达到28人,专业涵盖输电、配电、变电、安监等多个领域,有42项技术发明先后获得国家专利。
在此基础上,2013年6月,濮阳公司成立“1+4”劳模工作室,进一步发挥典型集群效应,激励员工创新创效。作为负责人,盛从兵成了300多名成员的“领头雁”。他激发大家的创新梦想,雕琢成员的发明灵感,带领大伙儿进行课题研究、科研攻关;他健全工作室日常管理、激励和业绩考评制度,并带头组织劳模讲堂、技术沙龙等活动,使劳模工作室在创新创效方面蒸蒸日上,被评为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