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公圣山灵魂与时间的邂逅

2015-05-16罗晓庆设计

中国西部 2015年7期
关键词:雷公苗寨苗族

文 /罗晓庆 设计/郑 怡

雷公山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苗寨的一道天然屏障,或许这正是大自然的特别用心,古朴典雅的服饰、别具一格的建筑、丰富多彩的歌舞、独特的苗族习俗才能在这里得以世代传承。

从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沿贵新高速公路仅需行驶两个多小时,雷公山的庞大身躯就能映入眼帘。有公路直通山顶,雷公山也是离高速公路最近的原始森林地带。

你进入山中的那一刻,或瞬间眼明心清,或因为每立方厘米高达5.26万个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而迷醉恍惚,但浑身无比的舒畅,在大山天然气息的诱惑中,你似乎在那一刻灵魂得以苏醒,肢体得以解脱,自由的心释放开来。

雷公山有“当今人类保存最完好的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之美誉,事实上其价值远远不止于此。

雷公山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苗寨的一道天然屏障,或许这正是大自然的特别用心,古朴典雅的服饰、别具一格的建筑、丰富多彩的歌舞、独特的苗族习俗才能在这里得以世代传承,从而铸就了苗族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一块未受污染的生态文化净地

雷公山是苗岭山脉的主峰,海拔2178.8米,距雷山县城32公里,东连冷塘山,西亘乌东山,南牵冷竹山,北跨雷公坪,有十多座海拔1800米左右的山峰和大小不等的群峰环拱。据悉,雷公山的原始森林面积达71.7万亩,负氧离子区高度密集,负氧离子为一般城市的1600倍以上,雷公山就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

雷公山的物种也极其丰富,动植物达2100多种,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就有43种,尤其是“活化石”植物——秃杉,是中国特有一类保护树种,且是全国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原生性最强的一处,其被科学家誉为“物种的基因库”。

雷公山风光

雷公山雾凇

当你进入雷公山,或可寻见散落在大山中的百多座苗寨,星罗棋布,别有洞天,就像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大门。

苗岭主峰耸峙在千山万壑之间,云蒸霞蔚,波诡云谲,壮美雄浑,龙盘怪树,大叶杜鹃,泼墨玉兰,亘古植被,千年古林,在这里构成了原始野岭的奇趣,蓬勃的冷竹与连绵的林菁郁郁葱葱。流泉素练,三潭绝响,百丈悬崖,鸟迹罕至,洪荒天地尽在画中。

雷公坪四月春暖花开

秃杉、佛光和天书

雷公山早已蜚声海外,如其三绝,即秃杉、佛光和天书。还有响水岩瀑布三级重叠,如同一首白练悬挂在苍莽林海间,撒落在深山林菁的数百座苗寨。

秃杉,有“万木之王”“天然活化石”之誉,是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世界稀有珍贵树种,其树型高大挺拔,干形通直,高达30至50米,树姿端庄而挺秀。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雷公山东部的方祥乡格头村秀丽的秃杉群风光,征服了许多慕名前来的专家学者,因而该村被誉为“万木之王”的故乡。

“佛光”胜景,雷公山终年多雾,一年中云雾日多达300天,即便是炎热三伏月,月均温度也仅为15.8度,盛夏如春,气候宜人。雷公山因地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加之雷公山山体高大,垂直方向上气候差异较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对其典型的概括。

雷公山“天书”,在雷公山主峰北侧雷公坪点将台处发现一块青石碑,碑高2米,宽1.5米,厚0.2米,其碑面阴刻碑文,文字形如汉字,字体或多笔,或少笔,至今无人识译,成为神秘的“天书雷公山”七大特色。

其实,雷公山的名声早在数百年前就已有记载。

清《贵州通志•古迹志》上说:“雷公山深在苗疆,为台拱、清江、丹江、麻哈、凯里、古州、八寨交界之地,绵亘二三百里,曰冷竹山、曰乌东山、曰野鸡山、曰黄阳山,叠嶂重峦,皆是山支,林木幽深,霾翁雾郁,水寒土软,人迹罕至,即昔称牛皮箐也。”从远处眺望雷公山,真如一大张黛青色牛皮,茫茫一片。

雷神是苗族人民心目中的主神之一,苗族将其称为“阿剖大耸”,意为“雷公公”。苗族历代祖训就有:“短尺少两者,雷神霹;不孝老人者,雷公霹。而这道祖训从姓名开始,逢小孩不听话,大人便话‘响雷了’。”

而祭雷公就是苗族一项比较大的祭祀活动,往往由一寨或数寨(同宗族的)集体进行。祭雷公一般用牛,也有的用大肥猪。

这种祭祀分两节进行,第一节则在寨中设祭台,摆设12碗酒,12个纸人,12根口朝天的竹筒,12根木剑,由大巫师来咒念。巫师头戴大斗笠,斗笠顶尖挂一块白布,象征雷电之光,左手拿一把锄头,右手拿一根钢钎,每念完一节巫词,猛击一下锄头,火花四射,犹如雷公击石,天斧劈树似的,给人以恐惧感。在寨里做完仪式后,又把祭台移出寨外靠在一棵大树脚进行第二节,咒念方式和唱词内容与在寨中相同,仪式完毕后便杀牲煮食,这种肉也必须在野外吃完,不能带进家。

割舍不下的情结

当地苗族民众则把雷公山主峰黄阳山叫做“别勒”,即茫茫无限之大坡的意思。也有的官方志书说:“山有连天之高,是雷电之源,故名雷公山。”在高山四周的苗族人民就把这座大山叫做“方薅”,即雷公居住的地方,这也是雷公山得名的缘由。

雷公山的不同气质除了具有目不暇接的秀、幽、雄、险等特点的奇景外,还在于它特殊的历史地位。历史上5次大的苗族运动,其中三次的指挥中心就设在雷公山半腰的雷公坪。

雷公山是公认的“苗族圣山”“苗疆圣地”,是苗民精神的寄托和归属,在国内外苗族同胞心中意义非凡。

雷公山,虽是一座山,更像一部民俗宝典,又是文明社会原始故园的恋地,苗族人割舍不下的情结。

雷公山闯入中国现代史,便是张秀眉、杨大六领导的历时18年的苗民反清起义。反清抗暴的古战场就在山里的雷公坪,这里至今尚存着起义遗址和著名的十里“八卦阵”。

当年“张秀眉台前点将,杨大六羽戎操戈,一十八年清廷震撼,数万英灵血战南山”的悲壮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1951年秋,著名的“雷公山合围”也是在这里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186师歼灭了盘踞在雷公山上的土匪7000余人,实现了贵州全境的解放。

雷公山,这颗镶嵌在苗岭之巅的明珠,它不仅见证了苗族人民的历史,同时作为苗族的脊梁与魂的象征,默默地化解着这个民族过去的血泪与辛酸,给这方人带来了吉祥,带来了福祉,也许这就是山的泰运、山的生机……

猜你喜欢

雷公苗寨苗族
西江千户苗寨
谢雱绥宁少数民族村落油画写生作品选
西江苗寨
苗寨小记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老照片
苗族芦笙制作师
雷公奇遇记
雷公奇遇记之两面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