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淳安县桑轮斑病发生与防控技术探讨

2015-05-16陈田飞肖建京丰卫忠鲁建根何荷根

中国蚕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淳安淳安县桑园

陈田飞肖建京丰卫忠鲁建根何荷根

(1浙江省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浙江淳安 311700;2淳安县汾口林场,浙江淳安 311719;

3淳安县千岛湖蚕茧管理总站,浙江淳安 311700;4淳安县威坪蚕茧管理总站,浙江淳安 311715)

淳安县桑轮斑病发生与防控技术探讨

陈田飞1肖建京1丰卫忠2鲁建根3何荷根4

(1浙江省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浙江淳安 311700;2淳安县汾口林场,浙江淳安 311719;

3淳安县千岛湖蚕茧管理总站,浙江淳安 311700;4淳安县威坪蚕茧管理总站,浙江淳安 311715)

2011年秋季淳安县大面积暴发一种新的桑叶病害,截止2014年底,全县80%以上的桑园受害。通过病原菌分离、田间致病性测定、病原菌形态观察,鉴定该病原菌为桑轮斑病菌。为防止桑轮斑病的大面积发生,历经4年的田间监测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基本摸清了淳安县桑轮斑病的分布和发生规律,总结出采用加强桑园培管、强化物理防治、适时化学防治等有效控制病害发生的实用技术。

淳安县;桑轮斑病;发生规律;桑园管理;防控技术

蚕桑产业是淳安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是传统的增收富民的优势产业。近年来,受桑园管理粗放、多年不深翻、大量使用草甘膦等除草剂以及恶劣气候条件的影响,全县桑园病虫危害日益严重,特别是桑黄化型萎缩病、桑轮斑病、桑螟等在威坪、浪川、梓桐等重点蚕区大面积发生,严重地影响了蚕茧的产量和质量。为防止桑轮斑病的大面积发生,自2011年9月开始历经4年,我们对淳安县桑轮斑病的发生情况、症状、危害程度及发病规律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桑轮斑病的防控措施,供同仁商榷。

1 桑轮斑病的发生情况

2011年7月,在淳安县威坪桑树病虫监测点首次发现了一种罕见的特大病斑的桑叶病害,2013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专家鉴定为桑轮斑病。2011年秋季,该病害在唐村、浪川等蚕桑示范园区大面积发生,而且危害严重[1]。2011年10月,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组织开展了桑轮斑病的普查工作,全县确立了16个有代表性的病害监测点并根据我国农业行业标准确定调查样本[2]。用“发病面积比例”(即发病桑园面积占全县桑园总面积的比例)来反映发病面,用“株发病率”(即在被调查样本内发病桑树的株数占被调查的桑树总株数的百分比)与“叶发病率”(即在被调查样本桑树上每株随机抽取1根枝条,病叶数占总叶片数的百分比)来反映病害的危害程度。

据我们调查(表1),2011年全县所有蚕桑重点乡(镇)和9个蚕桑示范园区,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桑轮斑病危害,发生面积约3 688 hm2,占桑园总面积的65.2%。2012年,全县桑轮斑病发生面积扩展到4 685 hm2,占全县总面积的87.4%,比2011年增加22.2%。2013年,由于夏秋季持续的高温干旱气象环境和防治措施得力,遏制了桑轮斑病的发生和蔓延,桑轮斑病发生面积与2012年相近,但危害程度大大低于前2年。2014年蚕种饲养量继续大幅下滑,桑园余叶多,加上蚕茧价格低迷,蚕农对桑园培管的重视程度明显下降,给桑轮斑病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加上夏秋期受持续低温阴雨影响,出现少有的凉夏,该热不热的气候十分适合桑树病虫的生长繁殖[3],致使桑轮斑病暴发,无论是发病面积还是危害程度均超过2012年。

表1 2011—2014年淳安县桑轮斑病发生情况

2 桑轮斑病的症状与危害程度

2.1 桑轮斑病的症状

桑轮斑病主要发生在桑树中下部的成熟叶。发病初期,病斑为褐色水渍状斑点,病斑少而小,呈现于叶面、叶背。随后病斑处叶面褪绿,叶肉组织失水干燥死亡而形成白斑,并以此为中心,向外侧轮状排列成淡黄褐色、褐色或赤褐色的轮带(图1-A)。叶背病斑同样呈轮状排列,但稍不清晰,外观密生多个同心圆形绒毛状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扩展中的病斑边缘部位因新菌丝的覆盖而呈白色(图1-B)。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以同心圆状向外延伸,叶面病斑的颜色由里到外逐渐变深呈现为轮斑状。这样的轮带可出现2~10圈,最大病斑的直径达121 mm[1]。发病严重时叶片病斑较多,多个病斑常相互连接,形成大的病斑。如遇阴雨天气,病斑吸水膨胀,腐败破裂[4];如遇干燥天气,病斑中部常常开裂。病斑扩大后形成龟裂和孔隙,且容易落叶。

图1 桑轮斑病的桑叶

2.2 桑轮斑病的危害程度

桑轮斑病受害桑叶虽不引起全叶快速萎凋,但病斑部位很快失水、变色、死亡、硬化,容易落叶,消耗养分,严重影响秋叶的产量和品质。2014年10月20日我们将采集的样本送江苏科技大学蚕业研究所生物技术学院检测,结果(表2-3)显示,遭受桑轮斑病危害后的桑叶蛋白质、粗多糖和粗脂肪的含量分别为4.067%、1.037%、4.694%,比正常桑叶减少31.38%、18.79%和12.70%;病叶中16种氨基酸的含量比正常桑叶减少了47.9%,其中除缬氨酸、酪氨酸和赖氨酸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外,有8种氨基酸减幅在60%以上,2种氨基酸减幅在20%~60%,3种氨基酸减幅在8%~20%。由于蚕体拒食有病斑及病斑周边的桑叶,食下量明显减少,用桑轮斑病病叶养蚕,容易造成家蚕体质虚弱,诱发蚕病,全茧量、茧层量、茧丝率降低。

表2 正常桑叶与轮斑病桑叶中几种营养物质含量

3 桑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2011年秋季,根据田间观察发病症状,病叶上和分离培养的病原菌都能见到由菌丝体形成的菌核,将该病原菌初步诊断为桑叶菌核病[4],但2012年的多次病原菌回接试验都未能成功。2013年,我们再次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专家对淳安县病害发生区进行采样,通过病原分离、致病性测定、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和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最后鉴定为“桑轮斑病”,病原为桑轮斑病菌[Gona⁃tophragmium mori(Sawada)Deighton],属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on),盘菌纲(Pezizomycetes),长壳目(Acrospermaceae),线孢长壳科(Acrospermaceae),轮斑属(Gonatophragmium)的真菌。该病原接种时,用子囊孢子接种,潜伏期约14~20 d,分生孢子接种时,潜伏期约15~18 d,接种后的发病照片见图2。

图2 桑轮斑病反接种桑叶

4 桑轮斑病侵染与发病规律

4.1 侵染规律

桑轮斑病病原以菌丝体在落叶上越冬,次年3月上中旬起病叶上产生乳白色棒状子囊壳,尤其在叶背较多,随后逐渐转变为茶褐色或黑褐色刺状突起,直至6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子囊孢子从子囊壳喷出飞散,形成初次侵染,约3周后开始发病。到7月下旬,当病斑形成2~3个轮带时,叶背上产生分生孢子并脱落飞散,发生再次侵染,危害桑叶。病斑继续扩大直至11月中旬停止,12月病叶脱落,成为次年的传染源。

4.2 发病规律

桑轮斑病发生初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最初发生于桑树中、下部的桑叶,随着桑树的生长,发病部位逐渐上升,8月下旬以后易大面积发病,对晚秋蚕用叶造成严重影响。如2011年7月初,淳安县少数夏伐桑树的基部桑叶上发现有少量桑轮斑病发生,之后陆续蔓延扩大,至9月底全县桑园大面积发病,达桑轮斑病发病高峰期,直至10月底晚秋蚕结束后仍可见被病菌侵染的桑叶。据我们调查,桑轮斑病的发生主要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桑树栽培管理方式和桑树栽培品种等密切相关。遇到气温偏低、雨水偏多时,特别是温度相对较低的阴湿的桑园小环境,非常有利于桑轮斑病病原的繁衍和传播。大田连片栽培、种植密度偏高、低干树型、偏施氮肥、通风透光差的桑园相对湿度较高,尤其是夏秋季余叶较多的桑园,有利于桑轮斑病病菌的发生和传播。淳安县现有桑园栽培的湖桑32号、强桑1号、农桑14号、农桑12号、丰田系列、育71-1等桑品种均有桑轮斑病发生,但强桑1号发病相对较轻;而且在发病严重的桑园内套种的玉米、蔬菜,以及周边栽培的桂花树上也发现有较多类似症状的病斑,说明桑轮斑病不仅危害桑树,其病原菌还能侵染蔓延到果、蔬、花卉等其它农作物。

5 桑轮斑病的防控技术

根据淳安县桑轮斑病的侵染规律、发病规律以及真菌病害的流行规律,桑轮斑病的防控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5.1 加强桑园培管调控桑园环境

加强桑园管理,适时进行开沟降渍,翻地除草,整枝剪梢,改善桑园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害的诱发因素,抑制病原孢子的产生。提倡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桑树抗病性[5-6]。尽量减少桑园间作,降低病原在桑叶与其它农作物间发生交叉感染的概率。桑轮斑病易发地区栽植桑树,应选择强桑1号等抗病性强的桑树品种,还要根据不同桑树品种的特性,调整种植密度,种植方式以宽行窄株方式为宜。

5.2 强化物理防治彻底清除病原

由于桑轮斑病脱落病叶的子囊壳是初次侵染源,所以发病初期要及时摘除病叶,并带出桑园集中处理。冬季封园时,应及时清除桑园内的枯枝杂草,特别是桑园收集的病叶要带出桑园烧毁,消灭次年的初次侵染来源。

5.3 适时化学防治及时杀灭病原

根据桑轮斑病的侵染规律,6月中下旬,桑轮斑病子囊孢子从子囊壳喷出飞散初次侵染桑叶。这个时期正好是夏蚕生产期,无法对桑园进行药物防治,因此要在7月夏蚕结束后,抓住有利时机,对桑园进行药物防治,及时杀灭病原,防止桑树下部桑叶受害。可选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7-8]。在确保晚秋蚕用叶安全的前提下,在7月底至8月初再喷洒1次药物,可以提高防治效果。经过2次药物防治,对桑轮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1]。因桑轮斑病在桑叶背面密生菌斑,分生孢子多从叶背产生,故药物喷洒时要以叶背为中心,从桑树下部往上喷洒药物。

致谢 感谢国家蚕桑技术体系桑树病虫防控岗位科学家吴福安研究员提供实验室病原研究和江苏科技大学闻燕老师在实验室数据分析工作方面给予的帮助。

[1]肖建京,丰洪平,丰卫忠,等.淳安县新型桑叶病害及防控技术研究初报[J].蚕桑通报,2013,44(1):23-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 1027—2006桑园用药技术规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肖建京,余荣峰,丰洪平,等.淳安县2014年晚秋蚕病大面积暴发原因的调查分析[J].中国蚕业,2015,36(2):39-43.

[4]肖建京,蒯元璋,张帆,等.浙江省淳安县发生桑叶菌核病的病原与发病规律调查[J].蚕业科学,2012,38(4):610-616.

[5]胡顺德,赵祥营,主玉梅,等.谈谈桑园增施有机肥的好处[J].北方蚕业,2000,21(4):19.

[6]段卫平.生物有机肥对桑树生长作用浅析[J].中国蚕业,2007,28(2):49-50.

[7]吴福安.桑树真菌病病害的识别与防治(一)[J].中国蚕业,2010,31(3):84-85.

[8]吴福安.桑树真菌病病害的识别与防治(二)[J].中国蚕业,2010,31(4):88-89.

S888.71

B

1007-0982(2015)04-0083-04

2015-06-16;接受日期:2015-09-22

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专项(编号2011R50028)。

陈田飞(1979—),男,浙江淳安,硕士,高级农艺师。

Tel:0571-64813829,E⁃mail:nancydel@yeah.net

肖建京(1963—),男,浙江淳安,高级农艺师。

Tel:0571-65019939,E⁃mail:xjjcacsz@163.com

猜你喜欢

淳安淳安县桑园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浙江淳安县一带土壤碳储量分布特征研究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淳杨线】
从“淳安女童失联案”看新媒体的悲剧性事件报道
浙江淳安县石林镇:运动小镇助力乡村振兴
渔舟唱晚
淳安:中国摄影小镇落户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