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礼让和主动,帮孩子找到玩伴

2015-05-15牛锐

现代家长 2015年5期
关键词:社交能力同伴案例

牛锐

如果孩子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小朋友、老师相处融洽,那他就会觉得自己是被接受被喜欢的,从而会快乐、开朗和自信。可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孩子的社交能力并不乐观,他们要么不受欢迎,要么不愿社交,于是显得很孤独。

案例一:6岁的肖肖在班上不受小朋友欢迎,简直就是班上的“捣乱大王”:老师让小朋友们排队离开教室时,他在地板上爬来滚去地疯;小朋友们聚精会神听老师讲故事时,他推推左边的同伴、拍拍右边的同伴,不停地捣乱;游戏的时候,肖肖又很霸道,他喜欢的玩具就要独占,不让其他小朋友碰……有一次,小朋友们玩“开火车”的游戏,一个小朋友当“火车头”,由他邀请其他小朋友上“火车”,小朋友们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骑在小板凳上“咔嚓咔嚓”一起前进。这个游戏是小朋友们都爱玩的,但是每次不管谁当“火车头”,都不邀请肖肖上车。看着其他小朋友兴高采烈地开着“小火车”,坐在一边的肖肖显得特别孤独……

案例二:段妈妈最近很烦恼。女儿5岁了,因平时自己和爱人太忙,没时间带孩子,只好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她发现女儿不爱讲话,喜欢宅在家里看电视。大人带她出去时,她也从不主动找小朋友玩,似乎不会和小朋友交流。段妈妈担心这样下去会使女儿的性格变得孤僻,也担心她上学后,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

这两个孩子的社交能力都不高,朋友也少,但他们却各有各的原因。案例一中的孩子是因捣乱,在与同伴相处中不懂得谦让;案例二中的孩子则是由于性格内向,不主动与同伴交朋友。孩子出生后,就像一张白纸,一切图案都是家长一笔一笔描绘出来的。人际交往技能也同样如此。那么,家长该如何将人际交往的基本方法教给孩子呢?

1. 家长要做出表率,以身作则。

一般情况下,孩子人缘不好,往往与家庭环境有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温暖阳光的家会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这时孩子的心是完整的、坚强的、开放的,人际交往能力就会自然地发展起来,它是件普通和幸福的事。而如果父母本身与人交往就有很多顾虑,做作、防御,夫妻间的相处也不和谐,那么孩子就会感觉外界是不安全的,他们就会排斥父母的这种交往方式,也学不到人际交往的日常技能。所以孩子人际交往不良,家长要先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和内心世界,我们是不是开放的,我们夫妻的关系是不是平等和谐的。如果不是,我们现在就要做出改变。在人与人互动中,会有很多不同点出现,也没有两个人的观点会一模一样,因此,在出现意见分歧的时候,我们要坦诚相待,分享彼此的感受,互相协商,达成一致。以身作则,身教胜过言教,这是家长给孩子人际交往最好的教育。

2. 要帮助孩子分析没有朋友的原因。

难以交到朋友的孩子通常可能是过分害羞,或者是攻击性太强。攻击性过强的孩子容易变得横行霸道,过分害羞的孩子容易成为横行霸道者欺负的对象。案例二中提到的这个孩子,主要的问题不是被朋友疏远,而是她不会主动去交往。如果做父母的认为女儿是被别人疏远,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受害者,永远等着别人来满足她的需求。我建议这位母亲先耐心地与女儿沟通,了解女儿不喜欢与人交往的原因。母亲可以这样说:“女儿,妈妈发觉你不是很喜欢跟别人交往,妈妈小时候也是这样的,不知道你不喜欢和别人交往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认同女儿的想法和感受,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孩子,用你的爱来承载女儿的负面情绪,并与女儿分享你的观点,最后给女儿几点建议,让她多去尝试。

3. 多关注孩子的表现,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父母应该观察孩子在同伴交往中的表现,找出原因,还要了解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思考是什么原因使同伴不愿意与他交往,引导孩子主动解决问题。让孩子在和其他同伴交往时,学会真诚、自省、求同存异、谅解和宽容。要告诉孩子,与人交往中,应当先尊重别人和自己的不同,包容别人和自己的不一样。多顾及别人的感受,是赢得别人对自己好感的前提。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靠的不是技巧,而是人格,而在父母过度关爱下成长的独生子女,往往只想索取,不知付出,这恰恰是他难以与别人融洽相处的重要原因。失去好友是件难过的事,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碰到这种不快,帮助孩子解决被好友疏远的苦恼,最好的方法就是坦然接受、直面对待。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尽可能地调整好心态,让他尽快地走出阴影。

4. 教会孩子礼让和主动。

在交友过程中,礼让和主动非常重要。这里的礼让是指待人要有礼,交友吃点小亏很正常。现在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或疏于管教,很容易让孩子形成“唯我独尊”或者干什么事都依赖父母的性格。这种性格的孩子往往不会主动与同龄人接触,即使与同龄人相处,稍不顺意,很容易做出攻击性行为,这样就很难交到知心朋友。另外,小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现象,孩子吃点小亏也是在所难免的,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因怕孩子“吃亏”“受气”,就限制孩子与同伴交往。我儿子在双休日和假期要求出去玩时,我基本不管他跟谁去玩,只要求他玩的范围及时间,有时去观察一下他玩的内容。

5. 创设情境,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在孩子与他人,尤其是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的一种能力,所以想要让孩子获得社交能力,家长要教给孩子具体的社交方法,尤其是让孩子学会以他人能接受的方法获得想要的东西。比如,当孩子想要加入其他人的游戏时,可以教导孩子友好地向别人发问:“我可以参加你们的游戏吗?”“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可不可以?”当孩子与别人争抢玩具时,父母要耐心引导,陪孩子一同想出更好的办法,学会说服别人与自己分享玩具。另外,教孩子用文明语言与他人交流。如“谢谢”“不客气”“对不起”“行吗”“你先玩,我后玩”等语言,使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待人热情主动,逐步学会与人交往,学会交朋友。社交能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获得提升的,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多种社交机会和条件。家长首先要鼓励孩子多交朋友,多串门,或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家里玩。当交往的机会到来时,家长要学会藏在孩子的身后,而不是冲在孩子的前头。比如,家里来了客,要让孩子参与接待;有机会适当地带孩子参加各种聚会,让孩子与不同的亲戚朋友交流、玩耍;购物时,让孩子试着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让孩子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学会与他人正确地相处。

6. 要及时肯定和赞美。

面对孩子文明、积极的人际交往行为时,家长要充满激情地给予赞美。如果能够加上肢体语言就更棒了,亲一亲、摸一摸、抱一抱等举动,会让孩子明白什么行为是对的,并不断加以巩固和延续。

【编辑:花洁】

猜你喜欢

社交能力同伴案例
样板案例
巧用一日生活,提升幼儿社交能力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如何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浅谈角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