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西林:奇妙的混合体

2015-05-15徐百柯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马蜂喜剧戏剧

徐百柯

一伙年轻的戏剧爱好者去赴名震剧坛的丁西林先生的茶会。他们一路上直担心,不知道丁先生的客室有多大,方容得下这十来位喜欢演剧的好动的客人。谁知道按着门牌找去,却在“陈列的尽是仪器的大实验室”中见到了这位戏剧前辈。

那是1940年的一天,丁西林的正式身份是: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专任研究员兼所长。他的工作,就是在那样的实验室中;而戏剧,十几年来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然而仅凭这个业余爱好,丁西林就成了“独幕剧圣手”、“中国现代第一位喜剧大师”。现代文学研究者钱理群称:“丁西林在20年代,以至整个中国话剧史上,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中国现代话剧是以悲剧为主体的,他是为数不多的喜剧作家之一;中国现代话剧的主要代表作大多是多幕剧,而他却执著于独幕剧创作的艺术实验……他出现在中国现代话剧的初期,可是从起笔就达到了高水准,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成熟。”

丁西林早年留学英国,在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同时对萧伯纳等人的戏剧非常着迷。1920年回国后,他被聘为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后来担任北大物理系主任。1927年,他应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的邀请,赴上海筹建物理研究所,并出任所长,直至1948年,其间曾三次代理中央研究院总干事这一统筹全国学术研究的重要职位。

1923年,物理学家的处女作独幕剧《一只马蜂》问世。剧本机智的对话、幽默的风格一时脍炙人口,广泛上演。时人评论:“在‘五四以后不久,看到好几种初期的通俗剧和闹剧,浅显易晓,忽然看到丁西林的《一只马蜂》,便觉得突出同侪,耳目为之一新。”甚至有人拿其中的主人公吉先生,同“鲁迅氏所描写的阿Q”相提并论,认为“艺术手段是同样的高妙”。

来拜访的那伙年轻人,从发表的那些喜剧作品里去设想和寻觅这位作者时,也许会把丁先生猜成是修长的身躯,活泼的行动,幽默的语言,时而会爆发出一两句轻松的使你发笑,时而又会溜送出一两句隽永的使你回味,总之,该是位非常风趣的人。孰料,恰巧相反,我们的丁西林先生是矮矮胖胖的身材,一派严肃的神态,俨然一位老成长者的风范,实实在在是位冷静的学者。

年轻人和丁西林聊起来,于是顺理成章,正像是物理学似的,丁先生所要求于演员之演技的是清淡、平易,循着生活的自然法则进行。近8年来,这位著名的戏剧家只看过5场戏,结果就给年轻的演员们下了一个总结———过火。

丁西林认为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必须经过思考,必须有味。他不喜欢夸张,因为喜剧的笑不同于闹剧的哄堂、捧腹,而应是“会心的微笑”。所以他一贯地走着那条清淡的路子,他的喜剧全都选取最朴素、最微妙的一点,来揭示人生的真谛。“喜剧而不夸张,这不仅是技术的炉火纯青,且是作者生活态度与世事观照的深静”。

他的《北京的空气》,不曾渲染北京的富丽相,也不曾涉露北京的暗涩面,可是却生动地把活在那氛围里的人们圆滑的心态完全表达了。写得那样清淡,只觉得就像北京的空气,原本就是那么无所谓地摸不着边际。人们不由得感叹:“据说陈年的花雕,其醇是甚至于没有酒味的。”

评论者提醒我们,丁西林剧中没有我们熟悉的阶级矛盾的双方、水火不容的敌我,别指望从他那里得到欣赏悲剧、闹剧时冰火相激、响鼓重锤似的痛快淋漓,只有心理与价值观念的磕磕碰碰———像是被马蜂蜇了一下的感觉,有点儿麻,有点儿痒。

丁西林是个妙人。他的短剧《酒后》是在两个朋友的极力怂恿下,根据另一个朋友的小说写出来的。于是他昭告读者:你们若是喜欢这剧,应该将赞许都送给小说的著者;若是不满意,那———那只好归咎于我的那两位朋友———因为是他们要我写的。

像是文人在游戏文字。然而看看他的名剧《妙峰山》题词:“献给国立北京大学,并纪念蔡孑民先生。在他的直接领导之下,我替国家社会服务近二十年,从未厌倦。”

你该知道的

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林,字巽甫,江苏泰兴人。出色的物理学家和卓有成就的戏剧家。早年留学英国,就读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理科硕士学位。回国后受蔡元培校长聘请,入北京大学任物理学教授兼理预科主任,后多次被选为物理系主任。任物理系主任期间延聘优秀人才到系执教,北大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蔡元培入主中央研究院后,丁西林曾任物理学研究所所长,期间开发出符合12平均律的“11孔新笛”。1940年到香港。香港沦陷后,携眷逃出,在广州遭汪伪软禁。汪伪政府曾约请他去南京任职和中山大学任教,均遭拒绝。后化装逃出广州。抗战胜利后,于1947年初辞去物理研究所所长职务,赴山东大学任教。1948年6月1日丁西林应北京大学、中央研究院同事庄长恭邀,到台北工作,任台湾大学理学院物理学系教授兼教务长。1948年8月1日,庄长恭校长第1次请辞离台,他以教务长代理校长,8月中旬到青岛处理事务,从此永远离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了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图书馆(现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物理成就方面,丁西林入北京大学后即与系主任颜任光一起,大力提倡实验工作,建设物理实验室,亲自编写60多个实验讲义以为倡导,并亲自审阅学生的实验报告,以树立理论与实验结合的优良学风。他讲授物理课,首倡采用中文而不用英文编写讲义,并从事整理和订正物理学名词术语的中文译法,以利于国人吸收西方科学。他在北京大学任教近10年间,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尊敬,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人才。丁西林抱有教育救国思想,历来十分重视教育工作。他认为培养国家建设人才,首先必须办好大专院校和加强中学物理教学工作。他亲自审定,并亲自主持编写实验讲义随仪器附送全国各地高中、初中供教学使用,对我国中学物理教学工作的充实和提高起了重要作用。在声学方面,他对中国传统乐器——笛进行了改进。鉴于当时国内的迫切需要,他积极推动地磁的研究及测量工作,主持创办了南京紫金山地磁台,填补了我国的空白。从1946年起,他从事研究“地图四色问题”,先后持续20余年,花费了不少心血。

文学成就方面,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学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戏剧、小说名著。归国后从事业余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致力于喜剧创作的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丁西林发表的剧作共10部:《一只马蜂》《亲爱的丈夫》《酒后》(根据凌叔华同名小说改编)、《压迫》《瞎了一只眼》《北京的空气》、独幕喜剧《三块钱国币》、四幕喜剧《等太太回来的时候》《妙峰山》《孟丽君》。其中7部是独幕剧。丁西林生前未发表的《干杯》和《智取生辰纲》已一并收入1985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丁西林戏剧集》,外有剧本集《西林独幕剧集》《丁西林剧作选》,译著剧本《罗森堡夫妇》等。丁西林剧作数量不多,但独具风格,尤以独幕喜剧见长,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留学英国期间曾受英国近代喜剧影响,善于从人情世态中发现喜剧因素,通过揭示生活的情趣,制造悬念,组织戏剧冲突,把看来平淡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妙趣横生。他的剧本大都结构精巧,形象生动,语言风趣幽默,受到读者和观众喜爱。其中的《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不仅技巧圆熟,而且表现了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尤为人所称道。他的喜剧不以滑稽为目的,而以智慧为基础,幽默与机智密切相连。其中虽不乏讽刺嘲弄的意味,但轻松俏皮的幽默远胜于辛辣尖锐的讽刺,它不是引人哄堂大笑的讽刺喜剧,而是使人产生会心的微笑的幽默喜剧。

猜你喜欢

马蜂喜剧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喜剧世界
戏剧类
一只马蜂引起的风波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欢乐喜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