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古典诗歌 优化学生写作

2015-05-15刘玉兰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古诗手法意象

刘玉兰

当前,初中生的写作令人担忧:假话、套话、空话几成痼疾,网络语言、半文半白、毫无语法规则的语言成为学生追逐的时尚;学生生活、社会现实、自然风光远离学生而去,无病呻吟则成了部分学生作文的通病。对此,我们可充分借鉴古诗来改变这一现状。

一、借鉴古诗中的练字来引导学生锤炼作文语言

作文语言贫乏,枯燥无味,缺乏真情实感是一个普遍问题。这和学生知识背景、语言积累及所处的语言环境有关。

古诗的语言是最精练最简洁的,是语言美的典范。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练字”,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说,又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美谈,更有“推敲”的佳话。如果学生反复探究、体味古诗中的关键字句,并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形象,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和哲理,不仅有利于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很好培养学生语感,还能唤起我们从心灵深处对美的语言的追求。当学生对炼字产生了浓厚的美感心理的同时,他的语言词汇积累一定会丰富起来的。

古诗歌在用字上的讲究体现在各类词汇上:比较常见的是动词的使用,极具表现力。例如:温庭筠的《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该诗中的“悬”和“隔”字就很生动形象。“悬”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断,“隔”也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所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蒙的意境。类似的古诗中的动词,十分注重文字所具有的表现力,在学到这些词的时候,我们可以讨论,也可以选几个近义的词汇进行辨析,在赏析中体会这些动词的丰富内涵。联系我们的写作,尤其是记叙文,如何使文章的细节更富有表现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选的动词。如:表现课间十分钟同学们的活动的;记叙运动会场景;学校的各类活动等等。这些都需要小作者选择准确而极具表现力的动词。

古诗中的形容词也很注意它的准确性与表意性。元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这首诗中的“寒”字,写得一语双关,当时诗人因弹劾不法官吏被贬为江陵曹参军,当听闻好友也因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诗人明写天气之寒,实际是写听闻友人被贬后内心的震惊与心寒。再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 “枯藤老树昏鸦”连用三个形容词“枯”“老”“昏”立刻在读眼前者刻画了一副悲凉的画面。

古诗中还有一些词本身就与众不同,如: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正如刘禹锡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读来郎朗上口;李清照“凄凄惨惨戚戚”读来不免让人悲从心生。还有,古诗中的虚词也值得注意,它们也往往起到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转,活跃情趣,化板滞为流动的效果。

作文时,有些学生内心有澎湃的情感,却苦于没有准确的词汇来抒发;眼中有美丽奇特的景致,却没有恰当的文字来描摹。这些苦恼主要是因为自己平时不善积累借鉴。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虚心从优秀诗篇中去品味那些神来之词的妙处,不断积累,不断尝试,我们的作品必定也会越来越具有表现力!

二、充分利用古诗中的意象丰富学生作文的内容

学生作文内容空洞,其主要原因是我们跟社会生活接触不多,缺乏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加上知识的局限,缺乏人文素养,所以在一部分学生眼中,自然风光、四季更替等平淡如水无灵性。这样,学习生活、自然风光就不能写入他们的作文,只能东拼西凑,无病呻吟。

而在诗人的眼中,大自然的一山一水无不具有灵性,他们常把自己的感情融入某些客观的事物中,借以表达情感,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诗人所写的“景”所咏之“物”即为“象”。而所抒之情,所咏之志,即为“意”,意和象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有:月、大雁、蓬草:表现离愁别绪,思乡之情。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柳带有伤别,表惜别的意味。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纯洁。竹子: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挺拔,多为坚贞,高雅的象征。还有江水、梧桐、暮春、烟雾等等意象,这些景物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意象”。

诗人按照各类意象表达不同的思想内容,由此古诗形成了几种固定的内容。因为送别与登临山水相联系,而且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人用山水、柳树等来表现送别时的依依不舍或者别后的孤寂惆怅,或表达对朋友的祝愿或祝福,这类诗称作赠别诗,如《别董大》(唐 高适)、《送元二使安西》(唐 王维)、《芙蓉楼送辛渐》(唐 王昌龄);还有通过草木繁盛反衬荒凉,借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的咏史怀古诗,这类诗通过古今盛衰变化,来怀古伤今,或是通过昔盛今衰的变化,来表现物是人非的感伤。如《咏怀古迹五首》(唐 杜甫)、《赤壁》(杜牧)《台城》(韦庄);还有通过描写边塞风光、羌笛的特有景致或将士们奋勇杀敌,豪迈气概的边塞诗;以及记游诗、托物言志诗、爱情诗、山水田园诗、哲理诗等等。

古诗中这些常见意象所寄托的感情是固定的。作为学生,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走进自然,了解自然,从广阔的自然中汲取养分,学会借自然中的事物来表现生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使作文内容充实,言之有物,而不是牵强附会,无病呻吟。例如:母爱是作文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可是如何借助一个事物来传达这份母爱,就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该思考的问题。古人会借助一件临行密密缝的寒衣(《游子吟》),而我们不妨借助一杯夜深人静时母亲送到书房的热牛奶,一碟母亲亲手剥好的石榴,一份母亲五点多就开始准备的早餐等等,以小见大,折射母亲深深的爱意。其实,广泛的阅读古诗,我们就会发现古诗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根据现实生活,将一些固定的主题进行意象的扩充,增加更加丰富的事物。

三、借用古诗中的表现手法来为作文表情达意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散文的写作与古诗有深刻的联系,散文的语言具有诗的音韵和美感,而且所有古诗的表现手法,散文都可以借鉴。古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用典、衬托、对比、渲染、托物言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像、语序倒置等等。我们把它们可分为三类即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

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诗人喜欢以声衬静,如:张仲素的《秋夜曲》,“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中以丁丁漏壶滴水声和虫鸣声来衬托秋夜的寂静,冷清。以动衬静,以乐衬悲,在古诗中也是频频使用。除此之外,古诗中善用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如:“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对比,如:“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还有抑扬,正面侧面等描写的手法。各种描写手法运用的名句也是不胜枚举,诗人通过凝练的诗句,恰到好处的描写手法,传神的表现景致的同时还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准确描摹事物,表情达意。比喻、拟人、夸张、双关、设问、反问等等在我们的古诗中随处可见。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托物言志,如《咏路》《石灰吟》;还有托物寓理,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老师会强调:情感要真、选材要新、立意要深。可是,事实上,就算做到了以上要求,我们的作文还是差强人意,究其原因,除了语言上的枯燥无味之外,想必就是我们在谋篇布局上欠思考,在遣词造句、表情达意上未有真正采用各种手法,以至于行文毫无新意,情节不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内容看了开头就知结尾,情感也无跌宕起伏之感。这样的作文当然不能获得好评了。所以,我们不妨从古诗文中汲取各种写作的手法的精华,为我所用。

总之,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渊源,这些千古美文之所以脍炙人口且经久而不衰,是因为它们无论在思想上,内容上都堪称典范,学习古典诗歌可以使我们受到美文的滋养和熏陶,奠定内涵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古诗文在意象的选择,字词的推敲,表现手法的运用上也极有可取之处。我们应有效运用古诗文的写法和技巧写作。这样,最终肯定会全面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真正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解决我们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的难题。

猜你喜欢

古诗手法意象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玉人”意象蠡测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