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民联手共建“爱民固边第一村”

2015-05-15龙保安

中国扶贫 2015年7期
关键词:边防治安大队

龙保安

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麻栗镇北部的董占村,过去是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刁民村”, 集“老、少、边、穷、乱”于一身。全村共121户510人,居住着汉、壮、苗、彝四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3%。

2006年以来,通过开展“警地共建”活动,麻栗坡边防大队与村民一道,将董占村建成了全国首个“爱民固边示范村”,并被公安部评为“爱民固边全国第一村”。目前,经过边防大队全体官兵和广大村民9年的共同努力,董占村彻底摘掉了“刁民村”、“贫困村”的帽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

组织帮建找“交点”共建精神文明村

规范的党组织生活,能够激发调动党员干部工作活力。开展“警地共建”工作9年来,麻栗坡边防大队董占边境检查站和城关边防派出所两个党支部先后与董占村党支部结成共建对子,依托与村党支部挂钩、支部联动、班长结对等制度,通过列席组织生活、专题研讨、座谈交流等方式,广泛开展党务纠偏工作,相互帮助查找党务工作中的难点和不足,研究制定改进措施,推动党组织队伍建设;经常性组织开展警地党课、联动党日等互动活动,引导部队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切实做到“三先”,即:精神内涵先吃透、政策方向先把握、理论素养先提升,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了部队和村组党员干部的工作活力。

以往村民农闲时,村内常出现赌博、酗酒、打架等情况,为改变这些不良现象,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边防大队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建立了文化活动室并组建了村民文艺队,并在县委的领导下组织开展了“一创二争三进”活动(即:创建文明村、争当文明先锋、争当模范工作者),组织官兵进村入户,广泛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和法律知识,巩固群众爱党信党、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民族文化进警营”活动,官兵与村民进行互动,通过学民族语言、知民族风俗、唱民族歌曲、跳民族舞蹈、奏民族乐器、与当地群众“打亲家”、结对子等活动,既丰富了官兵的文化生活,又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

董占村村民多为少数民族,每逢各类节日,村两委班子都要组织村民深入部队进行慰问,与官兵一道联欢,为官兵送上粽子、花米饭、蒸糕粑等少数民族特有的美食。特别在一些重大节日,村民更是会热情地邀请部队官兵到村里与村民在家中一起欢度节日,亲手准备一大桌子的美味佳肴款待部队官兵。通过村民和官兵的互动,不仅加深了警民之间的感情,更让广大远离家乡戍边为国的官兵感受到家的温暖,进一步激发了民警爱民固边的热情。

治安联防解“难点”共建平安和谐村

以往,治安差问题困扰着当地群众,缺乏安全感致使群众生产积极性不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边防大队与村民共同筹建了三支队伍,筑牢安全稳定基础。经过9年的努力,董占村从“刁民村”转变为多年未发生案件事故的“平安和谐村”。

建立治安巡逻队,净化治安环境。在边防大队的统一部署下,董占边境检查站挑选出12名身体素质较好的官兵,组成治安巡逻队,帮助指导董占村组建了治保小组、调解小组及巡防小组,建立“五户一组”治安联动体系,强化警民联防机制,派出官兵定期深入村寨开展治安巡逻,抓好社会治安防范工作,有效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促进了董占村的稳定和谐。

建立法律宣传队,加快法治进程。边防大队组织了6名法律知识丰富的官兵和一名村干部,组建法律法规宣传队,深入村民家中进行普法宣传,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目前,共组织普法宣传320余场次,宣传教育村民5420人次,解答村民涉法问题163个。通过普法宣传,村民学到了法律知识,有效提升了守法意识。正如50岁的村民沈星高所说:“通过边防官兵的教育,我明白了自己没有驾照驾车是违法的,就赶紧考取了驾照,告别了无证驾车5年的历史。”

建立纠纷排查队,减少不和谐因素。成立了由董占边境检查站负责人、村委会负责人、联防队员和治安积极分子组成的纠纷排查队,跟进调处各类矛盾,化解邻里结怨,最大限度减少村内不和谐因素。通过9年的不懈努力,纠纷排查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邻里间的大小事情也总会第一时间找到纠纷排查队反映并由队里帮助化解,大大降低了发案率,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知军、爱军、拥军的热情。村民都说:“我们寨子治安好,邻里关系好,纠纷排查队是出了大力气的。”

致富帮扶谋“发展”共建小康富裕村

以前,董占村的村民大多守着几亩薄田,种点水稻、甘蔗和玉米过日子,村里田地少,一年农忙1-2个月便无事可干,村子便被扣上了“脏、乱、差、穷”的帽子,产业发展滞后,剩余劳动力多的问题突出。边防大队党委多次会同县农业部门到村内开展实地调研,制定了“建基础、找产业、谋发展”的工作思路,通过9年的探索努力,帮助董占村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为帮助董占村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边防大队先后筹措资金20万余元,争取水泥70余吨,投入义务劳动620余人次,为董占村修建了一条长400米的环村公路和400米的菜园路,并为村民修建了1个娱乐室。边防大队还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协调,为董占村争取“小康示范村”试点建设项目和新农村整村推进项目,进一步推进村内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边防大队董占边境检查站协调争取到5万余元资金,为董占村安装路灯25处,村子道路亮了,群众的心坎也亮堂了,大家亲切的将路灯称之为“爱民路灯”;城关边防派出所协调争取水泥40余吨,投入义务劳动力60余人次,为董占村修建了“警民连心桥”,硬化道路1000余米,极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基础设施的完善方便了董占村产业的发展。2010年,边防大队与村民一道,在董占村的荒山荒坡上种植柑橘80亩。同年,在县农业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村内大力开展“稻田养鱼”,有效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每亩稻田产鱼200余斤,经济效益1000余元;2011年,借助州委、州政府扶持种植核桃和油茶树的政策优势,结合当地实际,边防大队筹措经费2万元在村内种植油茶树100亩;2012年,边防大队与麻栗镇政府、镇农技站协调联系,为董占村引进绿壳鸡5600余只,打造“绿壳鸡蛋”产业。目前,重点扶持的12户农户,每户养殖绿壳鸡300余只,为村民每年每户增收5000余元;2013年,帮助董占村引进花卉种植30余亩,成立了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花卉种植产业,充分调动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积极性,解决了留守儿童、老人无人照顾的现实问题。9年里,边防大队共组织党员服务队1480余组20000余人次,帮群众抢播抢收稻谷2000余亩,义务帮助群众种植烟苗、甘蔗等农作物5000余亩。

董占村的“警地共建”只是麻栗坡此项工作的一个缩影,麻栗坡通过“警地共建”有效解决了边境地区警地和谐发展的现实问题,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全县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为祖国南疆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endprint

猜你喜欢

边防治安大队
Me & Miss Bee
守卫边防的“帕米尔雄鹰”
金鸡山上守边防
推进扫黑除恶 优化治安环境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走边防
驱猴大队
大队委竞选记
歌颂老边防
大型泥塑《收租院》版权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