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云万里暖堂琅
2015-05-15
2007年5月3日,是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贫困群众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从那天起,红云红河集团就作为定点帮扶部门,以大企业、大集团的宏伟气魄,计划用九年时间启动三轮帮扶,对巧家县开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挂钩帮扶。他们倾全力、注真情,前后投入2250多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巧家县农村贫困面貌的转变。
正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定点帮扶工作,红云红河集团从领导高层开始就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原纪委书记魏志刚、红云红河集团工会主席田东明、工会副主席主任华业顺等人多次深入巧家县开展调查研究,拟定帮扶方案,制定帮扶措施,签订帮扶协议,坚持把“十有”工作模式(有责任、有组织、有规划、有项目、有计划、有协议、有资金、有检查、有监督、有成效)贯彻整个过程。为把工作落到实处,还分四批派出了戴黎明、李平源、武劲松、武建新、汪敏、段雨明、耿德斌、张志祥八名作风优良、业务精干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扎根基层抓帮扶,深入农户结对子,受到了贫困群众的热烈欢迎。
多措并举惠民生
红云红河人嘴里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群众的事无大小”,他们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
2007年,驻白鹤滩镇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戴黎明来到白鹤滩镇北门村六组,看到当地群众平时都饮用望天塘里的污水,对群众身体伤害极大,紧急向集团报告了此事,争取到集团公司的支持,安排30万元建成水池2座、阀门井14座,安装水管13千米,解决了164户452人的吃水问题。六组的群众笑了,自发地拉起“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红云人”的标语,充分表达了对红云红河集团的感激之情。
2008年,华业顺深入水塘村和杨家湾调研,得知水塘村集市是附近3个镇13个村1.4万余群众赶集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杨家湾集市也是2个乡镇38个村民小组1万多人赶集的中心,当看到两个集镇街道年久失修,基础设施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脏、乱、差、挤的现象十分突出,心里非常着急,立刻向集团公司汇报并争取到70万元资金,帮助实施街道建设及排洪沟等附属工程,彻底解决了这两个集市赶集难的问题。群众赶集方便了,外地客商也纷至沓来,市场异常活跃,内购外销频繁,有力地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据相关部门统计,街面做生意的群众每年增收 3000元以上。
为了让更多群众受益,集团公司还投入300万元帮助咪吐、官村、旧营3个行政村实施整村推进,新建户间道、主干道,建文化室、活动场所,修建人畜饮水管网及沟渠,配套烟水管网,发展大棚蔬菜、养猪、养牛,建卫生厩、沼气池,购置太阳能、广播电视设备、科技书和活动用品等,共有47个村民小组1472户5609名群众受益。据测算,通过整村推进项目实施,这3个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629元,高于全县平均增长水平。
为了解决可福村和北门村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的问题,驻村指导员汪敏、张志祥积极争取集团公司40万元解决了村组道路、户间道和三面光灌溉沟渠防渗处理,有效解决了两个村群众最迫切的老大难问题。
2011年7月,魏志刚、华业顺等11人深入洗羊塘村调研时,被洗羊塘村的贫困与破败深深震撼了。洗羊塘村是巧家县最贫困的村之一,也是全市榜上有名的深度贫困村,燃料奇缺,饮水困难,已基本丧失生存条件。魏志刚感慨地说:“如果不亲自到洗羊塘村,根本不相信贫困面会那么大,贫困程度会那么深,洗羊塘整村搬迁势在必行!”通过汇报,集团公司也非常重视和关注,安排了680万元帮助实施整村搬迁,帮助群众转移安置到老店镇尹武海坝,建300套安置房,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招商引资形式承包移民耕地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场,通过培训,把移民全部吸纳为产业工人,每月能拿到1000元以上的工资,解决了移民吃饭问题,还建成日产300立方米沼气池,为移民提供生活燃料。2013年8月,当得知搬迁项目缺口仍比较大时,集团公司立即决定再安排590万元实施搬迁续建工程。
倾力扶智拔穷根
红云红河集团公司对“扶贫先扶智”的理解非常深刻,在他们看来,“智”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山区教育问题,二是群众技能素质问题。
集团历来高度重视贫困山区的教育问题。投资240万元在白鹤滩镇啊噜村、崇溪乡老屋村和蒙姑乡蒙姑村新建3所希望小学,解决了教学危房的大难题,周边村寨的适龄儿童都集中过来上学,入学率达100%。为解决贫困生就学难的问题,拿出180万元助学资金帮助228名贫困生就读大学,受益的学子们常怀感恩之心,每年都向集团写信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集团公司深知农村教师缺失现象严重,为了给扎根山区的老师以鼓励,安排50万元助教资金表彰奖励长期坚守贫困山区成绩显著的教职人员。
此外,集团还发动干部职工情系贫困山区,踊跃捐资捐物。2007年,为巧家县贫困儿童捐赠现金5140元、衣物1714件、玩具11箱及价值2万余元的教学用具、图书、文具等物品;2008年,为巧家县蒙姑乡贫困生捐赠衣物5386件、图书2600本、学习用具1891件、科教音像碟片508张、儿童玩具98件,向白鹤滩镇贫困农户捐赠毛毯、棉絮、床垫、床单、被套、电热毯等过冬物品1700余件,折合人民币30余万元。同时,集团还发动职工成立红云红河集团助学基金,昆明卷烟厂的干部职工直接结对子,资助崇溪乡70余名中小学生和白鹤滩镇云盘小学全体学生就读。
为了从根子上解决贫困群众的增收脱贫缺技术的问题,红云红河集团分别在白鹤滩镇巧家营村和蒙姑乡蒙姑村培训村民养蚕技术并投资35万元帮助实施养蚕项目,建蚕房120间,小蚕共育室10间,直接受益的农户430户计2000余人。通过技术培训,单张养蚕产茧量提高了3.3公斤,每户养蚕平均增加1.5张,户均蚕茧收入由3750元增加到5470元。目前,两个村已成为全县新专用蚕房和推广使用蚕桑科技的示范村。通过扶持带动,群众看到了甜头,两个乡镇自发新植蚕桑650亩,自筹资金50多万元改造蚕房200间,养蚕收入增加了150多万元。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句话正是体现了巧家县贫困群众对红云红河集团的赞誉之情。集团公司采取输血与造血扶贫相结合的模式,动真情、扶真贫、真扶贫,以无私奉献、回报社会的博大情怀履行集团的帮扶责任,成为各大中型国营企业学习和推广的楷模与典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