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再造计划的特点及启示

2015-05-15刘国买

中国大学教学 2015年2期

刘国买

摘 要: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渠道,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台湾地区呼应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技职教育发展策略,建立了完整的技职教育体系,新世纪以来,又针对技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回归技职教育本质,强调实务致用”的再造计划。本文介绍了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发展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讨论和分析了台湾两期技职再造策略及其特点,提出了大陆地区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中应该吸取教训,借鉴经验。

关键词:台湾技职教育;技职再造计划;产学合作教学;技职人才培养

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标志着党和国家把抓好职业教育工作“作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突破口和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战略支点”[1]。台湾学习美国、德国等发展技职教育(技职教育,即“技术与职业教育”的简称。“技术与职业教育”是国际通用述语,英文为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与大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中提出的“职业教育”的含义和范围相当),针对技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推进技职教育改革和再造。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血缘亲、文源深、法源久”,其实践可以为大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供经验借鉴。

一、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发展过程及存在的问题

台湾地区构建了与一般大学并行的由中职、高职、本科到硕士、博士完整的技职教育体系。技职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呼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2000年之前,台湾地区经济结构以劳力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需要培养产业基层员工及中级技术人才,由此提出“培育工业基层人才,稳定国民生活”(20世纪50年代)、“扩大办学规模,促进经济快速发展”(20世纪60年代)、“提高技术与管理人才素质,发展技术密集产业”(20世纪70年代)、“提升技职学校质量,符应产业全面升级”(20世纪80年代)、“建立多元完整学制,配合产业人力需求”(20世纪90年代)等一系列策略,适时培育了经济建设所要求的人才[2]。

然而,进入新世纪,台湾地区技职教育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是台湾地区产业结构转向资本密集的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产业结构调整,人才需求规格发生了变化,技职教育未能适时做出相应调整。二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学生接受高等教育选择权的增加,深受中国传统“重学轻术”观念影响的家长和老师,不顾学生兴趣和能力,均要求学生优先选择一般大学就读。据统计,台湾地区大专院校一年级新生,接受技职教育的比例从2000年的64%下降至2012年的55%[3]。三是盲目扩张和升格,造成高等教育结构失衡。1992年,台湾地区技职院校77所,其中本科学院3所、专科74所;经过扩展、升格和改制,到2012年发展至91所,其中科技大学53所、学院24所,专科仅14所,专科在校生只占12.9%[4],最受社会欢迎的“五专”学生奇缺。四是学校升格而相关教育资源并未得到同步改善,教学仪器设备短缺而且落后于产业现场,教师缺少“实务”工作经验[5]。五是技职教育与产业界互动不足,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改革缺少业界参与,教师考核与晋升过于强调学术成果,技职教育向一般大学靠拢,造成“产学落差”,失去技职教育特色[6]。鉴于技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对技职教育的诘难,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于2008年邀请来自教育界、产业界和政府单位主管等召开咨询会议,研议技职教育的定位、改革方向,提出了相关的再造方案和具体策略。

二、台湾地区技职教育再造计划及其特点

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围绕“提高技职教育质量,培育产业发展所需的优质技术人力”的目标,先后出台两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提出相关策略,第一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涵盖了“制度创新”、“师资改造”、“课程与教学改革”、“资源建设”及“品质管理”等五个方面“十大策略”[7],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在继承第一期技职教育再造成果的基础上,又提出“制度调整”、“课程活化”、“就业促进”等三个面向“九大策略”[8,9]。其主要特点如下。

1. 坚持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适性”发展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人才,为了人的全面成长和职业发展,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有用之才。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1)从“国民中学”(相当于大陆地区的初中)就开设“生涯试探”课程,组织相关活动,提供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机会。结合技职教育宣导,培训职业辅导种子老师,组织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研究,构建“国民中学、高级中学、大学与职业环境的纵向系统连接,家庭、学校、政府相关部门、民间企业与机构横向全面统整”的学生生涯辅导工作机制;开展职业能力诊断、指导咨询服务,介绍不同职业类型的特点、各种工作所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组织学生生涯实践营、生涯达人短片比赛及网络征文竞赛等,透过实地体验练习,培养学生多元价值的生涯发展观,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职业世界,根据职业兴趣与专业岗位要求进?自我评价,尝试职业生涯规划。(2)建立多元生涯发展通道,改革招生方式,引导学生合理选择专业和职业发展路径。台湾地区建立了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且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又交叉融合,普通大学同样强调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技职训练,技职教育学生同样可以考入普通教育体系就读。鼓励学校以竞赛、证照、实务专题制作等实务能力作为学生升学资格,诱导学生加强实务能力训练和实物制作,参加各项竞赛、考证等活动,提高实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实务型”和“学术型”模块课程,兼顾“升学”与“就业”。“实务型”模块课程强调以实务能力和岗位技能训练为主,学生毕业即可就业;“学术型”模块课程强调以基础理论和基础能力培养为主,为学生继续深造打下基础,从而引导学生依据个人兴趣和生涯目标,修读合适的专业和课程,强化基础理论或者提高专业技能,提升发展竞争力。建立了“3+2”(高职+二专)、“3+2+2”(高职+二专+二技)、“3+4”(高职+四技)等弹性衔接学制,由高职学校与本科校院一同规划课程,既利于技职课程之间的衔接又避免了课程内容的重复,使学生能选择不同的“组合模块”就学,尽早完成相应的学业投入职场,达成毕业即就业的理想。(3)强调“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建立创新创业平台,开办创新创业课程研习训练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组织各项竞赛、项目研发活动,实行创业补助计划等,训练学生创业技能,鼓励学生就地创业,推动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组织项目成果推荐和转化活动,促进师生的研发和创新成果转化为商品,进一步调动师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endprint

2. 强调与产业紧密连接,合作培养人才

产学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成功实践的经验,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台湾地区密切技职院校与产业界的联系,扩展和深化产学合作。为此,采取了三项主要措施[10]。(1)明确“企业主导技职教育”,强调由行业企业、学校和政府部门共同规划专业设置和课程开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对高职与技专校院所开设的专业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查,分析专业重叠设置和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落差的原因,制订专业系(科)调整机制,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检视技职院校各群系(科)所开设课程是否符合产业需求,把产业技术发展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作为课程改进的基础,对专业课程及其内容进行规划和调整,完善高职与技专校各群系(科)目课程衔接机制;依据系(科)自我定位,遴选优质厂商参与制订专业核心能?和培养规格要求,共同编写课程教学大纲、实习大纲等标准,将企业项目、典型经验案例转化为教学内容,共同开发基于行业企业岗位要求的实习实践和职业素养等特色课程;健全通识教育课程规划与发展机制,构建基础学科跨领域课程和人文艺术类课程,强化学生基础学科能?与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具备正确人生观和价值伦理。(2)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推动各种“专班”与“学程”,培养产业发展所需优质技术技能人才。在高职学校开设“实用技能学程”,针对具有技艺学习兴趣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让其学得一技之长,培养基础一线技能型人才;配合经济建设发展特殊需求,在技专院校开设“产业特殊需求类科班”,强调专业对口,根据企业具体需求定向培育,提供就业机会;围绕产业发展所需研发人力缺口,支持产业研发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在技专院校开设“产业研发硕士班”,与产业合作培养研发创新人才。推广“产业学院”模式,高校与合作企业共同进行人力资源的长期规划,根据合作企业的要求,联合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特别组合相关课程,设计专属该行业企业的“学程”实现分流教学,学生从大四开始进入企业进行全职实习。通过实习考核合格的毕业生即可转为该企业的正式员工,实现了教学与产业的“无缝对接”、“毕业即就业”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达到“学校价值、学生就业、企业取才”三方共赢。(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职业技能水平。落实学生校外实习课程[11],鼓励学生到企业实习和海外研修,让学生及早体验职场工作,以及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把职业证照获取作为毕业资格之一,各专业盘点整合对应就业岗位所需技能及相关证照,结合技能鉴定与证照考试要求,与业界共同规划基础课程和技能课程,设计模拟技能鉴定考题(实作题),进行实作训练,辅导学生考取业界所需相关证照,增加学生的职场适应力与竞争力。

3. 强调教师实务教学能力提升,回归技职教育本质

办学以教师为本。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教学改革的推进,关键在于教师。而优质人才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至关重要。为此,台湾采取了五项措施。(1)鼓励学校聘任具有实务经验的新进专业教师。补助院校聘任与任教领域工作经验相关的新进专业课程教师,使专业课程教师具备实务经验的教师比例逐年提高。(2)补助现有教师赴公民营机构服务及研习。技专院校教师除了具备研究能力之外,掌握业界动态也极为重要。为技专校教师提供赴企业服务及研习机会,让其贴近市场,研究和吸收产业信息,开展技术应用和创新,提高实务能力,同时,将研发成果反哺教学,建立产学合作长期互动机制。至2013学年,共计8390名教师至业界研习服务[10]。(3)改革和完善教师考核晋升机制。建立并完善实务成果与学术成果同等对待的“双轨体制”。教师可以采用技术报告或研发成果等实务成果来作为考核、职称晋升条件,激励教师的研发成果能够进入实务应用,提高产学合作研发的效果,落实技职教育“务实致用”特色。(4)鼓励教师获得技能证照。教师参加技能检定或专业证照考试并取得相应证照,既证明了教师的实务能力水平,也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实务技能和教学能力。(5)鼓励学校聘请业界教师参与专业教学和指导。采取以专任教师授课为主,业界专家协同教学为辅的“双师制度”组织教学。至2013学年已遴聘8552名业界专家协同教学。业界专家协同教学,有利于将业界资讯及时带入课堂,让学生对产业科技发展与应用有“零距离”的认知,缩短学校教育与业界人才需求之间的距离,促进教育与产业接轨。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技职教学环境

教学设备与环境条件是学生专业能力训练和职业技能养成的根本。由于技职院校发展过快而产业生产技术和设备设施“日新月异”,高校的实习设备和教学条件明显落后于产业现场,成为提高技职教育质量的一大障碍。为此,“再造方案”采取以下措施:(1)按照职业学校课程纲要基本设备需求,拨出实习设备专款,补助学校新购设备或淘汰更新现有落后的实习设备,完善技能养成教学环境。两期“再造计划”共计投入超过400亿新台币,主要用于教学设备更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2)设?模拟实习公司,针对实习职位不易获得或者不能到生产现场实习实践的特殊产业相关专业类别,补助学校联合建设区域仿真实习公司,模拟业界工作情境,提供学生实训实践机会,提升学生职场适应?。(3)发挥区域产学合作中心作用,整合相关资源和设备,鼓励产业捐赠教学设备,共建实验实践基地,改善教学环境与研发条件,缩短学校专业教学、应用研究与企业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落差[12]。

5. 制度创新与策略整合,为技职教育发展提供保障

制度和政策是改革和发展的指挥棒。台湾反思技职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和政策层面进行检讨,采取了以下措施。(1)整合政府部门资源,完善技职教育政策法律体系。如“教育部”与“劳委会”协调,汇齐各事业主管机关与产业界需求的各类专业证照,以及职业证照相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与专业科系人才培养规格进?交叉比对,研究高职及技专校院系(科)与产业需求相对应的专业证照;与“劳委会”等证照核发机构和产业界共同规划课程,学生修读相应课程,合格后即取得相应证照,以提升学生就业力,实现教、考、训、用的“政策统整”。(2)建立跨部(会)、产业界和学校的合作机制和交流平台。“经济部”、“国科会”等相关部门定期提出产业、科技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预测报告,“教育部”透过与各产业公会的沟通机制,盘点技职院校现有系(科)设置以及技职体系内部各层次之间的衔接,分析未来产业发展对人才学历与系(科)需求,指导校院“系(科)调整”,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质”与“?”的平衡。(3)发展典范科技大学计划[13]。以产学合作“培育人才”、推进“技术研发”为重点,改善科技大学实务教学条件和创新研发环境,整合区域内教学、智财及产业资源,建构与产业无缝接轨平台,强化学校产业基础技术研发能力,发展成为产学人才培育、产业技术研发能力兼备的科技大学典范。至2013年底,高校产学合作金额达新台币390亿余元,专利获得7579件,技术移转金额达新台币8.5亿余元,成功协助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4)实施“教学卓越计划”。以“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展现学校多元特色”为主轴,推动科技大学“教学卓越计划”,促进学校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培养优质产业人才。(5)改革技职院校评鉴机制,鼓励学校办出特色[12,14]。改“等第制”为“认可制”,强调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自我评价;强调“实务致用”,与产业连接,增设“教师实务经验”、“学生海外实习和专业证照”等有利于呈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评价指标,加重符合技职教育特色评价指标权重,引导学校回归技职教育本质。endprint

三、经验和启示

海峡两岸“血缘亲、文缘深、法缘久”,台湾地区学习借鉴美国、德国等发展技职教育,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存在一些教训,对于大陆地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是教育的结构要有合理的层次、梯度,教育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台湾20世纪90年代技职教育的盲目扩张和升格,造成技职人才的结构失调,与经济和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带来各方的“批评”。大陆应该吸取台湾的教训,必须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结构、层次的要求,做好职业教育的总体规划,合理构建职业教育体系的层次、梯度以及各层次之间的比例,切忌盲目升格,盲目发展。

二是产学深度合作培养优秀人才。职业教育与以学科为背景的科学教育有所区别,应该面向产业需求、面向岗位要求培养人才。职业教育高校要依据区域发展、产业企业需求合理设置专业,调整专业方向,按照职业岗位要求设计人才规格,把专业证照考核标准纳入课程教学,与企业一起开发课程,开设“技术专、精”的专业课程;强化实践环节,开设基于项目的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务课程,将人文素养、职场伦理、人际关系处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组织由多个学生参与、共同完成一个来自于企业的真实项目,培育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是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建设一支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规定教师每三年有半年的企业实践经历,让教师跟踪和熟悉产业发展趋势和技术前沿领域,了解产业发展的问题和企业成长中的技术瓶颈等;用技术成果作为教师的考核、晋升条件,引导教师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选聘企业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到学校任教,改善教师结构,促进教师与企业实务领域人员的交流和合作。

四是改善职业教育的教学条件,创造有利于职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环境。营造校内工程文化等职业教育氛围,改善校内实践实训基地条件,添置与企业生产同步的设备,用真实的企业案例作为学生实训项目,模拟生产实践环境;与企业共建工程技术中心和区域产学合作基地,连接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和技术研发,让学生参与企业实践项目和技术开发,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实现教学与产业的“无缝连接”。

五是优化政策环境,多方协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教育并非教育部门单方面的事,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用人政策等都是影响教育改革、发展的“无形之手”。因此,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用人单位要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用政策来引导社会改变对职业教育的“成见”,鼓励社会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改善职业教育条件和环境,才能推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教职成(2014)6号].

[2] (台湾)萧玉真.打造实用技职[EB/OL]. (台湾)高教技职简讯.第78期. http://www.news.high.edu.tw/pages_d. php?fn=topic&id=347.

[3] (台湾)杨永斌.中华工程教育学会IEET年报(101年度) [R].台北:中华工程教育学会,2013:30.

[4](台湾)“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书[R].2013:44.

[5] (台湾)郑扬宜. 发挥技职教育特色 落实实作能力导向[J]. (台湾)高教技职简讯, 2009(33):2-6

[6] (台湾)林雪云、郑扬宜.产学紧密结合深化实务能力 培育技术人才专业证照制度法制化[J]. (台湾)高教技职简讯, 2010(37):2-7.

[7](台湾)“教育部”.技职教育再造方案培育优质专业人力[EB/OL]. http://www.docin.com/p-602578715.html, 2013-8-9.

[8](台湾)“教育部”.第2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草案)[EB/OL]. http://epaper.edu.tw/news.aspx?news_sn=21183, 2013-8-9.

[9] (台湾)郭敏政.技职再造9大执行策略[EB/OL]. (台湾)高教技职简讯.第78期. http://www.news.high.edu. tw/pages_d.php?fn=topic&id=346.

[10] (台湾) “教育部”业务概况报告[R].2014-03.

[11] (台湾)胡茹萍等.落实学生校外实习缩短学用落差之研究期末报告[R].台北:台湾师范大学,2013:72.

[12] (台湾)郑扬宜. 更新设备发展特色 公正评价辅导办学[J]. (台湾)高教技职简讯,2009(35):2-6.

[13] (台湾) “教育部”.发展典范科技大学计划[R].2013-03.

[14] (台湾)陈曼玲.103年起,技专院校教育评鉴拟采认可制[EB/OL].(台湾)评鉴, http://epaper.heeact.edu.tw/ archive/2011/03/01/4126.aspx.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11JDGC004)、福建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两岸职业教育专项”(项目编号:JA13561S)]

[责任编辑:周 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