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花香满径
2015-05-15张永亮
张永亮
摘 要: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当站在何种立场,采取怎样的手段去反观学生在青春敏感期所犯错误?宋代朱熹有云:”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应当换位思考,充分尊重学生。以沟通为纽带,搭建起彼此信任没有隔阂的桥梁。以此为契机,教师管理当如汤沃雪,学生定获益良多!
关键词:将心比心;以身作则;青春
似水年华里,我将采撷点滴关于你们的回忆安放在我的脑海中,尽管你们偏执地认为自己不过是老师心中的路人甲乙。我想和你们站在同一屋檐下避雨,哪怕这一切只是一出断章取义的课本剧,我也会坚持到你们退场后,整个舞台黯淡下来的那一刻,执一盏心灯,站在回忆的不远处,等你……
——题记
作为一名年轻的高中班主任,平日里我默默辗转于教室和办公室之间,过着一种平凡但却充实的生活,平凡中抱定宗旨,充实中明确方向。育人对我来说不只限于一种谋生的职业,更是一项需要用心经营的事业。很多人说,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是一群平凡者中的不凡者,他们工作细碎,隐隐躲在学生后面默默无闻而从不灼灼其华。他们的人生注定不会大红大紫、风光无限;也无法轰轰烈烈、气壮山河。这些人或许给不了别人外在的辉煌,却能促成别人内在的超越。而我更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当别人觥筹交错尽享人世繁华的时候,自己静静憩于某个角落,思念一个个站在来路去路让我牵挂的人;或是躲在某一时间,细数一段段镌刻着荏苒时光的掌纹。岁月从指间温柔地流淌,纵然感觉自己的星宿从轨迹中缓缓陨落,一样矢志不渝,无怨无悔。
2012年的那个夏天,带着稚嫩,懵懂和一股子冲劲,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支旗下“正规军”——高一7班。如果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我与这些孩子的不期而遇将凝结着多少前世的顾盼与驻足?每每看着他们一张张涉世未深的脸,想到若干年前孜孜求学的我,相同的地点,不同的面庞,不由得一股“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慨叹涌上心头。炼一的一草一木见证着包括我在内所有一中学子的成长与成熟,然而叶落归根,当那个夏天我的角色真正发生转变时,心中的感触应该不止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吧!
带班期间我像一个大哥哥,或者更确切像一个年龄痴长几岁的大班长,领着班上每一位成员跨过条条荆棘障碍,感受次次成功失败。我总是会以同龄人的口吻跟他们交流心得,以朋友的姿态置身于他们之间,因为我知道自己在当学生的时候会更偏向于接受老师怎样的言辞和做法,所以角色转变之后试图朝着自己心仪教师的方向靠拢,努力抑制自己不良的情绪。我想这应该是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具体实践。
记得有一次班上发生了一件事,简而言之就是两个女生同时爱慕一个男生而争风吃醋,发展到后来其中一方竟恶意打击报复。这样叙述看似轻描淡写一言以蔽之,但我不太愿意站在很高立场以此种眼光去审视之,毕竟这件不光彩的事情发生在我的班上,作为班主任我有着不可推诿的责任。事发之后的当天晚上,当其中一个女生的家长向我拨通电话,诉说自己女儿在学校受人欺负,被人往书包和笔袋里灌胶水这件事时,我意识到问题比较棘手,对于我这个年轻班主任来说,这件事能否处理好将决定着班级成员之间能否团结一心,班级风气会不会因此遭受影响,以及今后在学生和家长面前说话做事是否“掷地有声”。
斟酌一番之后,我用婉转的语言稳定住了家长的情绪,并把这件事界定为“青春期的那件小事”加以处理,力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自己将尽可能利用巧妙手法四两拨千斤,让几个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当,分是非,明荣辱,将有限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
随着一番明察暗访,在第二天下午的自习课上,我把两个看似“剑拔弩张、不容水火”的女生从教室里分别叫出来,带她们向学校的中心花园走去。心理学上说绿色的东西会带给人们轻松舒适的感觉,因此我把谈话地点从冰冷的办公室转移到户外,但愿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路上表情佯装严肃的我用余光偷瞄了她们几眼,谁成想,二人面部肌肉的僵硬程度使得我在脑海中霎时浮现出一个词语——杀气,如果非要加一个形容词修饰,必然是“浓浓的”杀气。看到这种表情后,我心里开始慌了:真不知道这股杀气仅仅是回荡在二人之间,我只是不小心被余震所伤呢,还是干脆把我也一并牵扯进来?或者二人已知东窗事发索性化敌为友一致对外?想到这里我倒吸一口凉气,故作镇定……
下面的情节一气呵成,二人先是奉我之命坐在花园的条凳上一边一个,像是摆开两军对垒之势,中间距离仿佛隔着茫茫沙海……接下来分别使出了女生先天掌握的以守为攻的绝技——冷战,背对背一言不发,凭你老师如何斡旋,我一味以逸待劳,这情形真可谓“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强来他自横,我自一口真气足!”
这种压抑的氛围和寒入骨髓的气场整整凝结了数分钟之后,我灵机一动,急中生智大声说道:“二位女将鸣金收兵,先听我一言!”言罢,两个学生当时一愣,齐齐回身看我,仿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现在想想当时的这句话活像个二愣子说的,但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两个女生数秒之后一致“噗嗤”笑出声来,可能当时我的表情有点滑稽,加上语言又如此“惊世骇俗”,竟打破了沉寂的空气。随后我开始了“破冰之旅”,向二位学生娓娓道来自己在高中时发生的一件事,我认真讲,她们仔细听。说着说着,我把手机拿出来准备给她们看一张照片,这时我发现,两个学生之间的距离越凑越近,中间隔着的沙海仿佛变成了绿洲。又好像磁铁的正负极,之前还是同极相斥毫不妥协,经过我一番小心翼翼谨言慎行之后磁铁慢慢掉了个个,引力越来越大,隔阂越拉越小……
“张老师曾经也和你们一样,十六七岁,心里多多少少产生过悸动,瞧,挺漂亮是吗?”两个孩子争先恐后看了照片,好像很有默契似的彼此致意然后一齐“取笑”我,这时,整个空气中回荡着轻松惬意的笑声。
“但是……”我接着说道,“老师如今的伴侣却不是她,她在我的记忆中只限于那些岁月,道理很简单,懵懂的爱恋虽美好却经不起时间的历练。”说罢,手机上又出现一个男孩的照片。“这是我最好的朋友,纵使时间可以流逝,女朋友可以换了又换,但兄弟是一辈子的!”
几番话说完之后,我有意看了看身边的两位学生,她们突然眉头一锁,好像隐约领会了什么……
“青春期会发生许多事,事情的发展也许会差强人意,这时人往往意气用事,不计后果。当时可能感觉蛮不在乎,看似敢爱敢恨,可时间一长,等失去的慢慢大于得到的,人就会心生后悔。作为你们的班主任,也是一个过来人,我不希望看到你们的青春成为装满遗憾和后悔的垃圾桶!”
说完,我发现其中一个女生的眼眶湿润了,或许这些话无意中触动了她。这时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由衷的慰藉之意。难道说这次“摸着石头过河,凭着感觉走”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眼泪是否能说明一种歉意?一种悔意?我半信半疑。可能我并没有资深教师的经验,但我感受到的分明是一股来自学生的没有隔阂、丝毫不设防的信任,一种年轻人之间的处事方法——没有过分谆谆教诲和老生常谈,但彼此心领神会、心照不宣。
后来我信心倍增,在感知两位学生彼此心怀歉意的时候,我让她们互相盯着对方的眼睛十五秒,期间不能有任何走神。前几次很不顺利,没过几秒就会纷纷笑场,而在我说出:“不要用眼睛看,用心”这句话后,二人不约而同静下心来,全神贯注地捕捉对方的眼神,体察对方,感知对方。结果出乎了我的意料,她们不仅超过了既定时间,而且之前双眸中的憎恶与不满仿佛一瞬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彼此会心的微笑……
两年后的今天,当我在反思这次经历时明确了一点:其实两个孩子并不能准确定义谁是伤害者谁是被害者,因为她们都是青春路上的探索者,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完整个体,只要在教育中稍加一些小技巧,将心比心,推心置腹,相信结果肯定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最是那一路的花香,芳香四溢,我们在开满鲜花的小径上匆匆行走,一直未曾停留。不经意间在某个路口相遇,于是轻轻问候、淡淡寒暄,分开时带走了彼此的记忆和深深的祝福。等到行至下一个路口蓦然回首往昔,人生竟是如此丰润,岁月原来满溢诗情!
参考文献:
[1] 王梓秋. “仍然”与“在”“着”“了”功能比较研究[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4(09) .
[2] 王忞青. 常州方言“家”字的读音和用法[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