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钙素原水平改变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临床意义

2015-05-15叶志刚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广东梅州514011

吉林医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腹膜炎自发性降钙素

叶志刚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广东 梅州 514011)

在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中,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且症状严重,可导致患者死亡。肝硬化患者的自发性腹膜炎早期诊断及尽早实施临床治疗对改善此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降钙素原被认为是监测重症感染的早期重要敏感指标。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观察降钙素原水平改变在此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的89 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均为我院2012 年1 月~2013 年12 月期间收治病例,上述患者符合我国制定的肝硬化诊断标准。上述患者均合并有腹水,上述患者中合并有自发性腹膜炎患者58 例(均符合1.2 自发性腹膜炎诊断标准)作为腹膜炎组,其中男38 例,女20 例,年龄最小为31 岁,最大为77 岁,平均(58.1±4.9)岁。其余31 例患者为单纯腹水,无合并自发性腹膜炎,作为单纯腹水组,其中男21 例,女9 例,年龄最小为33 岁,最大为75 岁,平均年龄为(59.3±6.2)岁。同时选取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共40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8 例,女12 例,年龄最小为35 岁,最大为72 岁,平均年龄为(58.1±5.5)岁。

1.2 自发性腹膜炎诊断标准:①患者有腹痛、发热、腹部压痛及反跳痛等症状;②对患者腹水进行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水平>0.3×109/L,中性粒细胞大于0.25,腹水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阳性;③腹水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水平>0.3×109/L,中性粒细胞>0.25,和临床相关情况相结合可对自发性腹膜炎做出诊断;④同时排除合并有结核感染患者、继发性腹膜炎患者、肿瘤等所致腹水患者。根据上述第2 条和第4 条可做出诊断;第1 条、第3 条和第4 也可做出诊断。

1.3 检测方法:所选的患者均在入院第2 天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降钙素原水平,具体测定步骤均按照试剂盒提供的步骤严格进行。单纯腹水组患者在入院时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降钙素原水平,自发性腹膜炎组患者在入院时及治疗病情好转或者病情恶化时再次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降钙素原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 下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纯腹水组、自发性腹膜炎组及对照组降钙素原水平检测结果:自发性腹膜炎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腹水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纯腹水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单纯腹水组、自发性腹膜炎组及对照组降钙素原水平检测结果

表1 单纯腹水组、自发性腹膜炎组及对照组降钙素原水平检测结果

组别 例数 降钙素原水平(ng/ml)自发性腹膜炎组58 2.28±0.96单纯腹水组 31 0.33±0.14对照组40 0.05±0.01

2.2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治疗前后的好转病例和死亡病例降钙素原水平比较:58 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中病情好转共50 例,其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1.86±0.58)ng/m、(0.57±0.23)ng/m;死亡患者(共8 例)治疗前和治疗后的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3.07±0.64)ng/m、(6.12±0.57)ng/m。病情好转患者治疗前的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死亡病例治疗前降钙素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情好转病例治疗后的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死亡病例治疗后的降钙素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病例患者治疗后的降钙素原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肝硬化失代偿期病程中,自发性腹膜炎较为常见,属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早期实施有效治疗是改善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预后的关键[1-3]。降钙素原是降钙素前肽物质。降钙素原在体内的稳定性较好,在正常情况下,降钙素原是由甲状腺C 细胞分泌产生,在健康人群中,血清中降钙素原的水平很低,甚至不能够检测出来,但在严重的细菌感染时,血清中降钙素原的生成增多,在血清中水平显著升高,当全身感染被控制之后,血清中降钙素原的水平下降。当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内毒素以及相关的细胞因子对降钙素原产生抑制作用,降钙素原不能分解为降钙素,从而导致降钙素原释放进入血中,故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升高[4-6]。在本文中,自发性腹膜炎组的降钙素原水平高于对照组,单纯腹水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也高于对照组,说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显著升高,通过降钙素原水平检测有助于了解肝硬化腹水患者是否合并有自发性腹膜炎;再者死亡病例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病情好转病例,提示降钙素原水平越高预示患者的预后不良。所以,钙素原水平改变有助于肝硬化腹水患者早期自发性腹膜炎诊断,有助于了解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的预后状况。

[1] 何文敏,苏 毅.IL-10 和IL-17 在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硬化合并腹腔感染中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3(1):333.

[2] 郑 林,陈 亮,詹志刚.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3,8(3):857.

[3] 吴春晓,周晓蕾,李林芳.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4,24(5):23.

[4] 陈建婷,严喜章.乳果糖联合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浆降钙素原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2,12(2):63.

[5] 费安兴.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9(4):1709.

[6] 王 锦,洪小飞,何莉颖,等.血清降钙素原、C 反应蛋白和内毒素在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4,8(6):982.

猜你喜欢

腹膜炎自发性降钙素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降钙素原检测在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降钙素原联合病原体检测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自发性肝内胆管破裂致胆汁性腹膜炎的急诊诊治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