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是条河
2015-05-15刘静
刘 静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五月的风顺着江河送来一些我们熟悉的诗句,伫立河边,我似乎又听到两千多年前风中一位诗人的吟诵,看到他抱石投江的绝望。那条汨罗江,千百年来,打湿了多少中国人的眼睑?勾起了多少人的怀想?端午是条河,它浅唱低吟着,娓娓诉说着千年文化沉淀的香。
香是端午节的基调。香包、艾草、粽香……不同的香味混合在一起,酝酿出端午节独特的韵味。不知道这种类不一的香味里,是不是都浸染着《楚辞》的风韵?是不是都饱含着《天问》的风骨?
记忆中的端午节总是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包粽子是端午节的大事,外婆总是早早地把苇叶泡进水里,等待着它慢慢地舒展开来,青绿色的苇叶在水里游弋,仿佛不经意间就和两千年的历史来一个接轨。如果说包粽子是一件好玩又不太容易做好的事,那么等待粽子煮熟更是一件考验小孩子耐心的事。外婆是包粽子的高手,眨眼的工夫,苇叶就让糯米、红枣听话地躺在自己的怀里,手指翻动中,一个有棱有角的粽子就包好了。一个、两个……直看得我眼花缭乱,待拿到自己手里,却是怎么也无法成形。为了不让馋嘴的我等得着急,粽子放进锅里,外婆总会让我出去玩一会儿,等到快出锅的时候再喊我回家。当我满头大汗地跑回家时,外婆已把剥好的粽子放在盘子里,让我蘸着白糖吃,而她则爱怜地站在一边,微笑地看着我。
除了包粽子,煮鸡蛋、咸鸭蛋和大蒜也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事。外婆和妈妈总是遵循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传统,早早地就开始挑选个大、光滑的鸡蛋和鸭蛋。端午节的早晨,每人分到的鸡蛋和鸭蛋都要吃完,熟的大蒜可以随意吃。直到现在,我的意识里依然有着对传统的敬畏、认可和遵行。
除了这些,缠五色线、戴香包也是固定节目,只是有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至今我都无法弄明白,给端午这个传统的节日蒙上一层神秘色彩。五月初四的晚上,村里的女人们都会在窗台上放一碗干净的水,第二天用来蒸馍。普通的一碗水,在这一天忽然就不普通了。因为第二天只需要直接把水倒进面里,不用任何酵母,蒸出的馍就无比松软香甜。而且一年之中,唯有这一晚的水有此种功效。大家谁也不去追问为什么,只是称呼这水为“神酵”,大概是人们相信这是神赐下的甘露吧!
端午节的早晨是不能睡懒觉的。大家都要早早起床到河边洗脸、洗脚,据说这样可以保一年内百病不入。洗完后,要去河边采摘艾草。青青的艾草盈盈地长在河边,散发着缕缕清香,独特的味道总让我忍不住地寻嗅,然后,带着些许怜惜轻轻拔起,拔有一小捆的时候,踏着初升的太阳回到家中,将新鲜的艾草插在门楣上,用以驱除瘴气。进进出出中,我似乎总能感受到一丝清新和平安,也似乎藏着一种说不清的情结。
端午是条河,是一条朴素而传统的河,它静静地流淌着,传递着祖祖辈辈对健康的祈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千百年来,它温和而恬静,用独特的方式在提醒着匆匆的我们,放慢脚步,用心聆听这条河里的风起云涌和风平浪静,让自己的心也在这条河里慢慢地温润、美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