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人机下有人家

2015-05-15花开千里

焦点 2015年3期
关键词:家庙潮汕人潮汕

花开千里

长居深圳多年,但一直没去过沿海东岸300公里外的潮阳。这半年间,为拍摄一组图片,隔三差五出入此地,才知藏在“省尾国角”山海之间的这个“海滨邹鲁”名不虚传。

潮阳地属粤东,自东晋置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了。前些年,辖区内“新坡遗址”的发现,让这个千年古邑有人类生活繁衍的历史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虽然,现在的潮阳只是汕头市的一个区,但潮阳人所指的大潮阳往往不限于这个行政区县,它曾涵盖潮南、达濠、惠来和普宁部分的地域,与潮州、揭阳、汕头各区甚至海陆丰合称潮汕地区。过去,由于地僻边远,交通闭塞,潮汕地区由中原移民带来的中华文化谱系得以代代传承。而漫长的海岸线,则赋予了潮汕人敬畏海洋、敬奉神灵的信念,促发了潮汕人漂洋越海、“过番”淘金的行动。

俯瞰民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潮汕大地,最有特色的建筑就是当地的传统民居与宗祠家庙。

位于潮阳铜盂镇洋美村的明安里是新千年后由乡贤捐建的大型潮汕传统民居院落,占地约两万平方米。我们借助“无人机”从空中俯瞰,“九龙吐珠”的格局一目了然:“三座落”的家祠连后库居中,坐北向南;左右各有四座“四点金”簇拥,整围建筑群呈中心对称,构成“五街六巷”的平面。前埕开了一口月眉池,屋脊装饰着色彩绚丽的嵌瓷,有潮剧人物造型,有花鸟虫鱼,与大片翡翠般的琉璃瓦相映成辉,十分壮观。院落外,是一片绿毯似的田畴,山环水绕,自然天成。

沿着练江顺流而下数千米,就是潮阳和平镇合舖社区,这是全国“美丽乡村”规划的一个创建试点。放飞“无人机”升空一看,246座极具潮汕特色的“下山虎”——老民居鳞次栉比,共享一个“风水湖”。这些颇具历史感的传统民宅依照乡规良俗,统一形制,统一尺寸,哪一户也不独争高低,哪一家也不多占半分。密密麻麻的厝角,齐齐整整的墙根,斜阳下的屋顶一片金红,一座座“下山虎”成扇面排列在练江边上,像一个个精巧美丽的礼品盒。我想,住在“下山虎”里的人家,该是从小就懂得礼让、谦和,邻里守望、与人为善的吧?

潮汕地区向来人多地少,大潮阳的人口密度从清代民初就领先全国,是有名的人口稠密区县。为保证耕地,节省土地,当地村民密集聚居。一般普通人家的宅基地不足以建造完整的“四点金”院落,于是,简化成去掉半个前厅的“下山虎”,便成为潮汕农村绵延千年的建筑形制。由于这种建筑格局比“四点金”少了两个前房,正看犹如下山之虎,侧看又似爬行之狮,所以,开边门的“下山虎”又被称为“爬狮”。同行的潮阳同伴深有感触地说,只要看到“下山虎”的厝角,就知道自己回到了家乡。

近看家庙

不日又到潮阳,正好赶上潮阳耀明书院落成。这个也是潮阳乡贤捐资的耀明书院建筑群,集中国南北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之精华,由一座潮汕建筑特色的家庙、一座北京风格的四合院、一座可以演奏笛套音乐和古今剧目的高规格戏台、以及环绕书院周边的数百米彩绘长廊而组成。前有莲池庭园,后有假山花园,整座院落占地20多亩,建筑面积约在10000平方米以上。

耀明书院最令人惊赞的是陈氏家庙的建筑装饰,全部采用潮汕传统建筑材料与工艺,展示了当代潮汕传统建筑工艺的最高水平。其栋宇峻起,鸟革翚飞,精美程度堪比皇宫。虽然向有所闻“潮州厝,皇宫造”,但近前一看,还是惊叹不已。堪与颐和园长廊比美的雕梁画栋,精工细作,一步一景,红桁蓝桷,溢彩流金。回望家庙正殿,才知“京华帝王府,潮汕百姓家”绝非虚言,满堂彩绘色彩斑斓,描金漆画金碧辉煌,木石雕刻玲珑剔透。梁柱间的雀替,龙凤瑞兽,花鸟虾蟹,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最有看头的是高高镶嵌塑立在家庙屋脊檐角厝头的嵌瓷,不取材故宫五脊六兽的传奇神话,讲述的都是潮汕民间耳熟能详的剧目——关公战秦琼和纪鸾英教子等忠义伦理故事,这也是一种潜移默化。

家庙前是一片开阔的阳埕,一堵大型麒麟照壁,大门两旁的牛象墙雕,均采用整块石料,由民间艺人运用透雕、镂雕、凸雕等传统工艺精工雕刻而成。潮汕石雕讲究“剔地起突”,墙面石雕以精美纤秀而传世,以细刻繁雕而见长,穿插以彩金点缀,形成精细瑰丽的艺术特色。传统建筑木作最讲究的是各色门扇隔屏,祠堂门、正厅门、厢房门、过道门,均有不同的尺度,门神要用彩绘,大门要用朱漆,厅堂要用髹金,一扇门几十道工序,反复打磨,描金上漆,直至光可鉴人。

有人说,潮汕人是以花为图腾的族群,家园内外无处不飞花。花园、花篮、绣花和各色糕点、剪纸花样就是日常生活的抬头所见,低头所有。至今,他们仍把少男少女的成年礼谓之“出花园”,今人听着似有梦回晋唐之感。的确,近看家庙,每一处楹梁彩绘,屋脊檐角,各种雕饰色彩绚丽、花团锦簇,那些用整块木料石料掏空镂雕的花篮,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如天女散花,挂落在家庙内外的屋脊桁梁上,沟通了神界与人间……

围观游神

独特的地理环境,不仅造成潮汕民居的独特形式,滋养了潮汕人深厚的宗教精神,也保留了潮人语言、习俗的古朴韵味。不少老一辈潮汕人至今仍保持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古风,把还神祭祀作为日常生活的必修课。据说,恪守传统习俗的潮汕人家,一年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忙于拜祭各路神明祖先,这些老人平时节俭度日,对神明却很慷慨大方。

都说“楚人信鬼而好祀”,潮汕人比之有过之无不及。潮汕人的宗教传统,源远流长。潮籍学者饶宗颐认为“潮人文化之源头,儒佛交辉,尤为不争之事实。”在潮汕人的民间信仰中,除了佛、道、基督,还有数量极其庞大的神明队伍和祖宗崇拜。三山国王、妈祖庙,大峰祖师、双忠祠,玄天上帝、五谷神、观音菩萨、韩文公,真是神也谒拜,人也谒拜,祀日之多,令人应接不暇。陪同的帅哥告诉我们,过去,一个村子供奉十几路神明的现象比比皆是。即使是多神崇拜,务实的潮汕人的神仙世界也奉行“和气生财”,从不“打架”。这一点,在各种民间节庆活动中可见一斑。无论山神海神土地爷,信男善女,见神就拜。初一十五,哪里有香炉哪里就有香火。春节期间,潮汕大地更是处处锣鼓喧天,爆竹声此起彼落,各种民间游神赛会活动盛况空前,你方唱罢我登场,村寨间、宗族间可以一争高低,但不会大起干戈,参赛各方有竞争有合作,喜庆娱乐,热闹非凡。

元宵节次日,我们正赶上潮安龙湖古寨的民间游神赛会例行登场。一大早,古寨村民无论贫富,家家户户放灯结彩,备置供桌供品“恭迎圣驾”,虔诚请出各路神仙,抬着大大小小的诸神塑像,村中耆老青壮、美女少儿浩浩荡荡随行巡游,有护神方阵,有抬轿方阵,有笙箫铜管,还有挑花篮的小姿娘,队伍绵延数里。虽然今年英歌舞没有登场,但一路大锣响鼓,舞龙炫技,爆竹迎送,绕村一周也要花四五个小时。那阵势,那场面,那气氛,在现代都市早已绝迹,而在潮汕乡土,还是年年岁岁如期举行。

对于潮汕地区种种长盛不衰的传统观念和乡间习俗,外界褒贬不一。责之者谓之封建迷信陋习,浪费时间钱财;信之者坚守敬神就是乐生,家宅平安才能兴旺发达。而社会学者对于传统信仰的现实功能,则有明确的看法,认为这些仪式行为年复一年在村落里出现,似乎是一次次地提醒着村民们:他们是生死与共的,他们不仅同属一个村落组织的领导,同时还同属一个保护神庇佑和监管。

从这个意义上考量,潮汕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情、供奉活动未尝不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冀望,而乐生敬神的生命意识,乐业安居的生活态度,乐天知命的生存智慧,莫不是这个时代的或有所缺。如果能因势利导,张弛有度,我们何不乐见这些有助于宗族融合、邻里融洽的传统民俗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呢?

猜你喜欢

家庙潮汕人潮汕
潮汕牛肉火锅
嗜甜的潮汕人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荒家庙
潮剧创新要坚守“潮味”
潮汕人的生意经
潮汕人做生意赚钱技巧大揭秘
潮汕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宁化红军医院 旧址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