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岩村:希望无限忧虑几多

2015-05-15

中国扶贫 2015年7期
关键词:人均收入石漠化村干部

3月9日上午,此行唯一的晴天。从黔东南的锦屏县到铜仁市的江口县又是4个多小时车程。中午跟随驻村干部唐宗平来到黑岩村。黑岩村人均收入两年翻了近一番,但是走入村里,许多贫困户的处境还是让我们心酸。

黑岩村的村名源自漫山遍野的黑岩石,这是上世纪村民乱砍滥伐的后遗症,严重的石漠化直接导致了贫困。如今,一排排葡萄架笼罩着黑色的山岩,可以想象收获季节里满山遍野的绿叶与红果。2012年黑岩村人均收入还不到2000元,2014年却达到3860元。去年7月14日,参加全国精准扶贫现场会的四方来宾到此参观,无不为黑岩村的变化惊叹。

黑岩村的变化离不开驻村工作的开展。唐宗华到黑岩村驻村的第一件事就是进户摸底:种植烤烟是村里的支柱产业,但规模和效益已达到极限,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点。黑岩村的气候和土壤特别适合葡萄的种植,这也有利于石漠化的改造。

可是,黑岩村的基础设施差,没有一条水泥路,葡萄怎么往外运?喀斯特地貌让村里严重缺水,葡萄的灌溉怎么办?黑岩村的电网年久失修故障频出,怎么开工厂?一系列问题摆在了驻村干部面前。

修路。驻村干部一次次报告、协调,跑来了资金,找来了工程队,修建了15公里的水泥路,1米宽的水泥连户路使村民们告别了泥泞的雨天。唐宗华告诉记者:“以前村民进城要开1个小时的车,如今20多分钟就到了。”记者看到,4.1公里的产业路正在施工中,预计7月份就可以通车了。

引水。吃水不忘打井人,正是驻村干部多方协调资金为黑岩村挖井,让家家户户都用上干净的自来水。去年又建成一座小型水库,解决了村子的产业用水难题。

拉电。2013年,工作队帮助改造了老化的电网,不仅便利了村民的生活,还为产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配套的基础设施建好了,600余亩的葡萄种植园建起来了。唐宗华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等到2018年,葡萄种植规模将达到户均4亩,按每亩8000斤的产量,每斤2元,光葡萄种植项目每户就能增收五六万元。”

从人均收入角度,黑岩村的变化显然很大。但走入村里,许多贫困户的处境还是让记者心酸。272户人家,残疾人有91个。走进一户人家,中年女主人是弱智,连家务活都干不了,那种痴呆的神情让记者不忍拍照。70多岁的老奶奶(见上图)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一个五口之家,还住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房子里。不过记者欣慰地见到他们正在房前挖地基盖新房。

走到村口,见一位罗锅老汉满脸愁容在未完工的新房前来回度步,我们好奇地上前搭话。他叫罗长林,今年72岁。十几年前得病一直没有好好医治,脊椎就这么永远弯曲了。年前他东挪西借盖了新房,但实在没钱搞下去了,全家就这样住进没有门窗没铺地板的房子。他脑袋上有个大大的肿包,是建房子受伤后没有及时治疗造成的。村主任介绍说,老人原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几年前病亡,二儿子去年元宵节又车祸身亡,15岁的小儿子正在读中学(图3)。

老人的背已经被贫困压弯,他的心灵将如何承受灾难的重压?离开黑岩村,记者脑海中不断闪现罗长林老人弯曲的背影,心情十分沉重。唐宗平告诉记者:老人盖房子将得到近万元危房改造扶助款。他的小儿子将免费上职业学校,如果考上大学将得到一次性补助4000元和助学贷款。

罗长林老人当务之急的难题是如何凑钱给新房安上门窗。但根据有关危房改造补助款的申报程序,必须在房子建成经过验收以后,才能拿到这笔钱。老人显然已经无处借钱安门窗,那笔补助款自然也就遥遥无期。

可以理解,只有严格执行有关程序才能保证扶贫资金正确使用。如何解决罗长林老人这种特殊状况,确实令人困惑。记者以为,精准扶贫不但要扶得其所,也要扶得其时——这是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课题。世间最可贵的帮扶,不就是雪中送炭吗?

猜你喜欢

人均收入石漠化村干部
贵州省北盘江流域喀斯特石漠化变化特征及治理成效分析
忠诚村的“棚经济”——村集体资产3025万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中国人均收入差距分析与预测的实证研究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典型岩溶区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区石漠化特征分析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