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读懂马克思

2015-05-14金蕾蕾

前线 2015年1期
关键词:导言黑格尔恩格斯

金蕾蕾

恩格斯在1895年3月11日写给韦尔纳·桑巴特的信中曾这样解释他研究并整理马克思思想时所采用的策略,即“按马克思的文字整理马克思的手稿,就是尽了我的职责,虽然这可能要逼着读者更多地进行独立思考。”由此可知,面对马克思已发表和未发表的大量文本,恩格斯作为第一位阐述马克思思想的人,将自己仅仅定位为是马克思思想的誊写者,而不是撰写者。这样做,一,保持了马克思思想的原貌,尽可能不破坏其“原始”状态;二,留给后人更多独立思考的空间,不盲信权威对马克思思想的解释。同样的道理,作为恩格斯之后研究马克思思想的人,也应该保有这种态度。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的解读为例。在这篇《导言》中,青年马克思作为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学生”,在批判“权威”、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逻辑思维方法。掌握这一方法,沿着马克思的行文思路一路走去,可以更准确读懂马克思以及马克思留在字纸间的“未尽之意”。

“倒置”地分析问题。在《导言》中,马克思一开篇就对宗教展开批判。很多学者认为这是由于马克思深受费尔巴哈的影响,力图将神还原为人,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救出来。但是,如果细读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便会发现,他只是以宗教批判作为政治批判的前提,揭露不合理的政治制度,让人民摆脱锁链,获得应有的自由与尊严。更为重要的是,他对神的批判是从人的立场和角度入手,指出“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这种由下而上的,由具体到抽象的“倒置”式分析策略,使他洞悉了造成现实压迫和苦难的原因不是人与神的地位颠倒,而是现实社会中统治阶级人为制造的错乱和颠倒。为此,马克思将宗教批判发展为哲学批判和政治批判,由此展开了对问题的追根溯源。

“辩证”地思考问题。在《导言》中,马克思纵向考察了德国社会的发展历程,横向比较了德国与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思想和社会制度方面的不同,指出“有朝一日,德国会在还没有处于欧洲解放的水平以前就处于欧洲瓦解的水平”。这实际上就是日后“卡夫丁峡谷问题”的“雏形”。尽管这一问题至今都处于不断探索之中,但是马克思从正、反两方面考察了德国的社会环境、文化哲学程度,以及无产阶级的革命需求,这对当时德国思想界的影响不可谓不重大。

“批判”地解决问题。在《导言》中,马克思不但批判宗教、黑格尔法哲学和国家哲学,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和重要性,而且对无产阶级的革命诉求和策略也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马克思指出,德国社会“缺乏精神活力”,无产阶级是“被动”的“物质基础”。如果无产阶级不能具有哲学的“头脑”,则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能转化为现实。为此,马克思旗帜鲜明地要求,“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关键必须是哲学的“头脑”与无产阶级的“心脏”合二为一。由此可知,马克思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批判前人,更是不断地自我批判,批判存在于思维空间中一切既定的、虚假的意识,同时也根据客观事实的发展批判既成的理论,不断寻求理论的自我突破。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

猜你喜欢

导言黑格尔恩格斯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黑格尔评理
黑格尔评理
论教学中的导言
“导言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分析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母亲永远只有一个
序言、导言、前言
辩证法家的形而上学
“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