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帽山六壮士
2015-05-14陈丽红
陈丽红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个广为传颂的真实抗战故事,五位八路军战士用自己英勇无畏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激昂的抗日壮歌。无独有偶,距离狼牙山五壮士故事发生地河北保定地区不远,在当时北平城郊的平西抗日根据地,也同样发生了抗日战士勇斗日寇、跳崖献身的壮举。
作为晋察冀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平西抗日根据地,是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于1938年开始开辟建立的。其北临平绥线,东临平汉线,南临拒马河,包括当时宛平、房山、涞水大部,昌平、良乡、涿鹿、涿县、蔚县、宣化、怀来等县一部,且全区大部为山地,地势险峻,沟壑纵横。1943年,侵华日军为建立太平洋战场的后方基地,调集大批军队加紧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由于平西抗日根据地临近日伪华北统治区的中心——北平,紧扼日军北上、南下、西进的交通要道,是八路军抗战的前沿阵地,所以日本侵略者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不惜重兵一次次进行“扫荡”。
4月中旬,日伪军300多人,携带轻、重机枪和迫击炮从房山区霞云岭一带越过百草坨经马安村向十渡奔袭。当时,中共房涞涿县委、县政府机关,冀西部队(冀中二十七团)、一个新兵连、冀中十分区银行、印刷所、兵工厂、医院等机关以及二区区公所都驻扎在十渡或附近村庄。13日傍晚,县政府和冀西部队接到日伪军进犯的情报,县长郝绍尧立即组织机关工作人员西撤,并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县武装部组织民兵支援各机关转运物资。冀西部队则派出一个排、两个班预伏在十渡村北的老帽山北侧山腰,一个班预伏在东北面岩山形成的隘口处,凭天险据守,紧扼河谷通道,做好阻击日伪军的准备,掩护八路军和党政机关及群众转移。
八路军设伏的老帽山是十渡村与马安村之间的一座险峻山峰,位于拒马河一侧,因其山顶形似老人的帽子而得名。虽已是4月中旬,山中的夜晚仍然是寒气逼人。战士们静静地趴伏在老帽山的树林、灌木丛中和巨石旁,全神贯注地注视着日军的动向。第二天拂晓,日军和汉奸队组成的队伍打着“膏药旗”,耀武扬威地沿着山谷小溪从马安方向袭来。当日伪军闯入八路军的枪口射程时,排枪和机枪猛烈地射向敌群。突如其来的射击,打得日军晕头转向,有的猛往前冲,有的向后逃窜,还有的寻找隐蔽物进行还击反抗。一个回合下来,日伪军的十几具尸体已抛在了河谷。八路军战士初战告捷,斗志昂扬。排长重新动员布阵,准备粉碎日伪军的再次进攻。日伪军也确实没有后退,当惊魂稍定之后清醒过来,发现八路军的兵力并不多时,他们便组织火力以轻、重机枪掩护,兵分两路又向八路军猛扑过来,一场恶战在老帽山打響了。八路军战士分成小组,居高临下,分别占据山头和山腰间的悬崖,打得日伪军又一次败退,又有一些尸体丢在河谷。恼羞成怒的日伪军仗着人多和武器装备的优势,占据了老帽山山下的小山头,又重新集中火力,架起机枪疯狂地向八路军的阵地发起轮番猛烈攻击。战士们被紧密的炮火压得抬不起头来,几个战士先后牺牲。形势不利,但为了政府机关跟团部的安全转移,八路军战士却是愈战愈勇。日伪军冲上山坡,被八路军打下去;日伪军再次往上冲,再次被八路军打下去。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用集束手榴弹掷向敌群,巨大的爆炸声震得地动山摇,日伪军血肉横飞,战斗形成拉锯态势。在武器装备的劣势下,面对十倍于己的日伪军,八路军战士们与日军搏斗时陷入异常惨烈的战况,也有很大伤亡。
老帽山阻击战一直从早上持续到中午。当八路军战士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完成预定的阻击任务准备撤离阵地时,背后又响起了枪声。出乎意料的是,一股日伪军居然从老帽山北侧山腰上方压了下来。原来,日伪军从正面进攻屡遭失败,正无计可施之时,汉奸队却发现八路军阵地北侧山峰最高处并未设防,便利用空隙引导日伪军一个小队,迅速爬上八路军阵地背后的制高点,对八路军两面夹击,顿使八路军处在极为不利的危险境地。于是,排长一面指挥战士抗击冲下来的日伪军,一面组织撤退。此时,日伪军又从正面攻击上来,结果八路军腹背受敌,战斗进入白热化,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震撼山岳,硝烟弥漫。八路军战士在日伪军的夹击下且战且退。经过一番激战,大部分战士撤离阵地,但是搏斗中战士们也一个个相继倒下,最后阵地上只剩下6名战士。山上的日伪军步步压下来,山下的日伪军则在机枪的掩护下往上冲。英勇的6名战士面对凶残的日伪军无所畏惧,继续浴血奋战,此时尽管又有日伪军被打死在山坡上,但6名战士已经筋疲力尽,伤痕累累,而且子弹和手榴弹也已经全部打光。面对日伪军的步步逼近,战士们毫不退缩,举起山上的石头一次次砸向敌人。大批敌人又蜂拥上来,被逼到悬崖边的战士们肩并肩手挽手,像一座威严的群雕,傲然屹立在老帽山顶。当日伪军嚎叫着扑上来的时候,千钧一发之际,6名战士宁死不屈,义无反顾地怀抱枪支,退到山崖边,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跳下悬崖。其中一名战士跳崖后挂在半山腰,他又挣扎着第二次跳了下去。6名战士全部壮烈殉国。
六壮士以自己的英勇牺牲,保证了县政府部队机关跟人民群众的安全转移。当日伪军闯进十渡村,发现扑了个空,气急败坏,就放火烧了村里的400多间房子,向五合方向撤走了。日伪军撤退后,当地群众寻找到跳崖战士的遗体,将他们安葬在其牺牲殉国的老帽山下。因为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姓名,当时并未树立碑牌,但他们的事迹却为人们铭记,广为流传下来。后来,为纪念先烈,教育后人,1984年2月,共青团房山区委和中共北京市房山区十渡乡委员会、十渡乡人民政府在老帽山半山腰修建起一座纪念碑亭。纪念碑正面镌有“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六壮士永垂不朽”字样,背面镌刻碑文,简要记述了烈士事迹。此处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2014年,房山区又将“老帽山六壮士”的墓统一迁移到了平西无名烈士陵园,与其他抗日战争时期光荣牺牲的700名无名烈士相伴,一起长眠于巍巍青山之中,安息在他们曾经浴血战斗过的土地上。
像这样的事迹,在平西抗日根据地也不是个例。1942年12月7日,1000余名日伪军进犯平西驻涞水野三坡的第七团,企图消灭平西地委机关和挺进军司令部。挺进军二连三排副排长李连山率战士18名,奉命在野三坡紫石口村西北的鸡蛋坨阻击进犯的日伪军。激战中,大部分战士牺牲,阵地上只剩下李连山和刘荣奎、宋聚奎、邢贵满、王文兴5人,而且弹尽粮绝,最终5人英勇跳下20余丈的山崖,壮烈牺牲。不仅如此,遍布京郊大地的一座座丰碑上,都承载了北京军民不屈的对日抗争,篆刻了无数英烈的忠魂,记录了永远不朽的历史。
如今,距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已有70年,但岁月的流逝并没有消磨掉它在中华儿女心中的记忆,反而愈加深刻。抗战七十周年祭,我们回溯历史,缅怀英烈。在那场全民族抗战中,有3500万中国军民牺牲、死难,如同老帽山六壮士一样,他们绝大多数没有留下名字,但历史会铭记他们,人们将永远怀念他们。
(作者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谭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