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毕其功之役

2015-05-14文魁

前线 2015年11期
关键词:十三五小康社会市场经济

文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特殊时间节点的关键性会议。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目标要求和方针政策等国家“十三五”规划制定的大政方针。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认识“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意义,首先必须从“四个全面”总体战略布局出发,看到“十三五”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中国梦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的重要节点。五年时间不算长,却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决胜之役,有许多难题需要解决,许多堡垒需要攻克,时不我待。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和把握两个特点:其一,“十三五”规划是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领导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然折射出十八届中央的新风采。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为广大人民群众真心赞赏的新风采必然体现在“十三五”规划上;其二,面对引领新常态进行的系列工作部署,反复酝酿、周密安排;思路新、视野宽、虚话少、实招多,必将向世人展现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十三五规划新风格。新风采和新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对规划的新认识、新理念、新把握

规划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利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市场经济是自发的,社会主义是自觉的。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是单纯自发的市场经济,而应该是自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充分释放市场的活力,又要尽量避免和积极纠正市场经济自发性带来的负面作用,就要以自觉驯服自发,而规划就是驾驭市场经济的一个利器。规划利器应该是一个包括规划制定、规划实施和规划实现在内的完整体系。规划制定是规划系统形成的第一步,非常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对规划非常重视,针对过往规划存在的问题,以新的认识提出很多新理念。他指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针对规划实施和实现,鲜明而又尖锐地指出,在科学制定规划的基础上,要“一张蓝图干到底”,不能政府换届,规划也换届。为确保规划的实现,他还提出,要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规划立法工作。这些都充分证明,本届党中央不仅对规划高度重视,而且提出了一系列新认识、新理念和新把握。我们从中可以体悟到,我们正在制定的规划,既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无所不包的指令性计划,也不同于有些人主张的只是单纯的预测规划。规划要科学制定、规划要有法律效力:规划要指导实践,规划要实现目标,所以规划必须体现出其应有的指导力、控制力和约束力。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从计划经济体制的五年计划和年度的指令性计划,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五年规划,是一次飞跃,完成了从指令性到指导性的根本转变;十三五规划,则是对规划又一次新的升华,要进一步探索和完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保规划实现的体制、机制和路径。这是规划的新境界,也充满着新挑战。

总体战略布局下的“十三五”:决胜阶段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国家政党的最大区别,是始终为追求人民利益和民族复兴的不变理想,不断提出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奋力实现各个阶段性目标,永不停顿地向理想挺进。这个区别,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十八届党中央履职伊始就重申了中国梦的伟大理想,为实现这个理想,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这就為“十三五”规划的制定提出了根本的指导思想,同时也使我们看到,“十三五”规划非同一般的战略意义。可以说,“十三五”规划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战略部署和战略安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毕其功之役。

因此,我们必须在大的战略布局下认识“十三五”;同时又要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不忘总体战略。启动编制工作之始,李克强总理就强调,研究编制“十三五”规划,要远近结合,更加注重以解决长远问题的办法来应对当前挑战。既要以五年为主,衔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目标,又要考虑更长时期的远景发展。

从两个一百年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眼光看,“十三五”是关键的战略节点;而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看,“十三五”是一次决胜战役,成败在此一举。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刚性任务

市场经济是以独立的市场主体分散自主决策的经济,要实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在保证市场经济活力的同时,必须有出自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规划,以统一全社会的共同目标和协同各个市场主体的行为。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人们设计了考核目标实现程度的指标。但在实践中,规划的指标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异化。以往的规划在编制规划时,虽然也都写上了目标,但人们更为关注的往往是指标;而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人们又常常误把指标当目标,以指标为出发点,进行指标分解、摊派任务,确保指标的实现;考核规划的实现,也主要是看指标是不是完成,而忽略了指标背后目标的实现。有时,虽然指标实现了,目标却发生了偏离。统计数字很漂亮,人们却没有得到同等程度的“获得感”。在目标与指标的关系上,我们始终没有处理得很好。

十八届五中全会一个重大的进步,就是强调了目标的实现,指标要服从和服务于目标。全会指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全会对目标要求做了具体的描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这个目标要求,每句话都沉甸甸,很有分量;每个要求都实实在在,不容懈怠。

全会不仅对目标要求做了具体描述,而且要求全党深入贯彻、落到实处,强调了规划是必须如期实现的刚性任务。如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对消灭贫困,也没有停留在一般化的文字表述和掩盖大多数的平均数,而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一个都不能少、一步都不能迟,“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地区都不能落下。字字珠玑、落地有声,这就把规划引入一个新境界。

开拓发展新理念:一场深刻变革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出现最多的词是发展。在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特征后,公报庄严地向世人宣示:“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如果说,发展是五中全会的核心概念,那么,新的发展理念,则是“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灵魂。这个理念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会强调,对这一发展理念,不但“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还特别指出“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要求“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理念,对于把广大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凝心聚力、形成巨大的力量至关重要。改革开放初,邓小平“發展是硬道理”的理念,排除了种种无谓干扰,统一了认识,助力完成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中,“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发展在党全部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坚定了坚持发展的定力;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则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的认识,把发展理论化、系统化,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我们奋力走向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关键时刻,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如何正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也亟需新的发展理念来指导。所以,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新的发展理念,对于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就有了重大的现实意义。

认识新发展理念是“一场深刻变革”,则要从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阻力的分析入手。多年来,中国的高速增长,使人们已经习惯于依靠高投入、招商引资、拼资源的规模速度型粗放发展模式,虽然理论界已经认识到,高层也喊了多年,但经济发展方式始终难以真正扭转。其中,人们对传统发展的观念没有转变是深层原因。只有在发展理念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才能真正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就是必须从思想深处想明白,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对待发展中人和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发展中人与人的关系?或者说,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如何发展?发展的成果由谁来享有?过去,我们在这些问题上,多多少少发生了一些偏差和迷误。而这些偏差和迷误是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悖的。因此,这的的确确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从这样一个认识出发,我们不难发现,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新理念新内涵的背后每一条都有着鲜明而尖锐的针对性,都暗含着问题导向的精神,也可以发现其破解发展难题的现实意义;同时,以发展理念再来认识把握规划具体的政策措施,就能更好地理解厚植发展优势的深远的历史意义。

以新的发展理念作为规划的统领,是一个伟大的创新。这样的规划不是就事论事,使规划的每个方面都有共同的灵魂。公报对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浓墨重笔地进行了论述,占了公报文字的绝大部分,意义非同寻常。公报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逐条进行了详尽、具体、深入的论述,形成了“十三五”规划的整体框架。而五个方面的发展理念,回答了从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到发展依靠力量、发展成果分享的方方面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成体系的发展理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认识的最新理论成果。

学习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新风采、新风格的视角观察,我体会:发展是主题,“十三五”规划必须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灵魂,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作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校长)

责任编辑:沈   聪

猜你喜欢

十三五小康社会市场经济
商务部:美方认定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严重歪曲事实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
论市场经济行为的善恶原则及对传统道德的印证
重用懂得市场经济的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