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小康决胜阶段的行动纲领

2015-05-14郑新立

前线 2015年11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公共服务城乡

郑新立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都明确的战略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描绘出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令人神往的目标,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政策,是今后五年全面小康决胜阶段的行动纲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诸如城乡发展差距拉大、经济下行压力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缓慢、资源环境压力难以承受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用发展的办法。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功经验。过去曾遇到的困难比现在大,通过发展都解决了。不发展或慢发展,困难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由上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关键阶段。2014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75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标准,人均GDP1.2万美元是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的分界线。世界各国的经验证明,人均GDP六七千美元到1.2万美元,是一个艰难的爬坡阶段。多数国家在这个阶段停滞下来了,落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只有少数国家跨越了这个阶段,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对此,决不能掉以轻心。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全党全国人民要抓住机遇,奋力拼搏,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据测算,如果今后七年人均GDP保持7%的增长速度,到2022年,我国人均GDP即可达到1.2万美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历经10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把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带入到高收入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社会做出的最大贡献。行百里者半九十。达到上述目标,决不能有丝毫懈怠。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发展必须有新思路新办法。五中全会提出了五个发展的新思路,这就是要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我們要运用这一发展新思路新办法释放发展的新需求新动力,提高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坚持创新发展,包括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要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改革和完善科技、教育体制,鼓励企业增加技术研发投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钻研技术的积极性,鼓励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努力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带动产业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为主转变。坚持协调发展,重点是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发展和中西部发展。目前,从全国来看,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已经进入中后期阶段或后工业化阶段,而中西部广大地区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中期或初期阶段。要素投入和发展的重点应转入到中西部地区,通过释放中西部地区的巨大发展潜力,支撑全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通过改革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开放发展,就是要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道路。利用巨额外汇储备,通过扩大海外投资,建设“一带一路”,创造出口需求,获取更多的海外科技资源、自然资源,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共享发展,就是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让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小康生活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发展差距大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区域发展的差距本质上也是城乡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度,加快农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我们一定要抓紧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占全国人口47%的农村居民收入能否上去,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能否同步小康?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的最大难题。同时,这又是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解决城乡发展差距问题,不仅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关系到我国经济长远持续发展。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在补齐农村这块短板上下大力气,取得突破性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是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均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按照这个新思路,要通过对现行城乡发展制度的改革,让农村居民享受平等发展的权利,使各类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自由流动。现行城乡居民基本权益的不平等,集中体现在城乡居民财产权的不平等和户籍权益的不平等。农民的住房尚不能像城里人一样进入市场交易,使农民不能像城里人一样分享到城市化过程中土地增值的收益;有许多农民工在城里干了二三十年,尽管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仍然入不了城市户籍,享受不到城镇户籍上附加的各种公共服务。这两个不平等,严重制约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长期以来,公共服务投入的重点在城市,形成了城乡公共服务的巨大差距,农村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环境差等问题,长期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素质的提高。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耕种7亩多地,经营规模狭小,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成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农村的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市,而城市的技术、资金和高素质劳动力很难进入农村,城乡要素配置越来越不合理。五中全会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构建这样一个新格局必将对农村生产力带来又一次大解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着重扩大公共服务

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正处于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的过程中,然而我们在消费品和服务的供给结构上尚不能适应这一需求结构的转变。在个人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的供给方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需求不足,但是在公共服务的供求关系上,则呈现严重的供给不足状态,包括医疗、教育、养老、交通、环境、供水、家政等等,都远远满足不了广大居民的需求。在许多地方,养老院床位一床难求,进幼儿园需要交纳赞助费,交通严重拥堵,停车泊位缺少,空气和水遭到污染,公共文化、体育、休闲、娱乐设施落后,社区服务短缺。同时,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又比较大。造成公共服务落后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公共服务建设主要依赖各级财政投入,政府财力不足,社会资金又缺乏进入的机制,必然带来个人消费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各地人均公共财政支出水平相差悬殊,直接导致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大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并通过各地区和城乡之间人均公共财政支出的大体均等,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五中全会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

扩大公共服务建设,在“十三五”期间,需要改革公共服务投资体制,推行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通过建设—经营—转让(BOT)、建设—转让(BT)等模式,赋予投资者一定的政策,使之能按期收回投资,并获得合理回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就能把巨量社会资金引入到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领域,迅速改变公共服务供给短缺的局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适应了广大居民对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迫切愿望。近几年出现的大面积雾霾天气,集中代表了大自然对我们提出的警告。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当包括为人们提供清洁、优美、舒适、宜居的环境,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实现绿色发展,首先应当破除增加环保投入必然影响发展的糊涂认识,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五中全会提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建立生态文明体制已经做出部署,要求实行谁污染、谁付费,推行第三方治理的制度。按照这一要求,就能通过发展环保产业的办法来迅速改善生态环境。过去,我们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制度,由于监管不严,结果是认真治理的企业吃亏,不治理的企业反而增加盈利,以致环境污染越來越严重。现在改为谁污染、谁付费,由政府或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招标,选择有能力的企业统一对污染物进行治理,就能保证采用最先进的治理设备和技术,保证污染治理设施经常运转,避免偷排。这样一种有效机制,有利于培育和壮大环保产业。同时,所有企业都执行统一的排放标准,公平竞争,有助于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和技术进步消化污染治理的成本。

五中全会还提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全会督促企业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对鼓励治理环境和改善生态将发挥重要作用。随着2020年的到来,一个面貌焕然一新的美丽中国将呈现于世界。

(作者: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责任编辑:杜梅萍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公共服务城乡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