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

2015-05-14崔新建

前线 2015年11期
关键词:价值观理念核心

崔新建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和灵魂工程。实施和推进这个工程,既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理论工作者肩负着特殊的责任。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继承和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思考与探索的重要成果。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命题,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内涵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社会主义近五百年的发展史表明,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运动是相互关联着的三个基本方面。党的十二大报告也曾提出,共产主义既是一种思想体系,一种社会制度,还是一种现實的运动或实践。可见,无论从认识过程还是从实践过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也具有多样性的表现形态和呈现方式。

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价值观的形态向世人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特质、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事实上,从社会主义思潮诞生的那天起,社会主义就既代表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也代表一种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位一体变成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和价值观四位一体呢?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正如道路作为实现路径、理论体系作为行动指南、制度作为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一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独立于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之外,而是贯穿和渗透在这三者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依据。因此,简单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无法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也不能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意义和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质体现在哪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后,有一种看法认为,其独特性并不明显。我认为,这并不符合事实。2014年,习近平同志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这段话不仅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西方社会价值观的关系,而且道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质。

在我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其特质主要体现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特征两个方面。其中,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一是包含了中国特有的价值理念,比如“和谐”,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所特有的价值范畴,也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价值理念;二是某些价值理念如富强、文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的确并非中国所独有,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把“富强”排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的第一位,把“爱国”排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的第一位,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统与中华民族的个性。

同样,社会主义特征并不意味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已有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不能有,也不意味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完全针锋相对。社会主义作为本质上先进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自觉继承和借鉴人类以往发展进步的积极成果。从这个角度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容或形式,是理所当然的,并不损害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特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特征主要体现在哪里呢?一是赋予人类共同的价值理念新的、更丰富的内涵。比如,自由、平等、法治、爱国等价值理念,在人类历史上早就存在了。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我们赋予其更多的时代新内涵。换句话说,形式上没变,但内容上是有变化的,这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二是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某些价值理念的虚伪性和不彻底性。比如,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价值理念,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区别在于我们倡导的自由、民主、平等和法治,没有双重标准,更加突出其目的性而非工具性或功利性,更加真实和彻底,既不否认个人的权利,又注重社会整体以及人际间的均衡。三是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同样是倡导自由、民主、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理念,由于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是在反对和取代封建主义的过程中形成的,反对封建专制、反对等级制度、解除人身依附关系是当时的主要任务,因而其价值观的侧重点当然是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理念。社会主义作为取代和超越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形态,消灭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其最主要使命。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的当然是公正和平等等价值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集中体现。

如何在大学生中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段话精辟地阐述了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

《大学生》杂志是国内唯一专门面向在校大学生的综合性期刊,其办刊宗旨就是要成为党委政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在引导、帮助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大学生》杂志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媒体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我感到在大学生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做到日用而不觉,必须认真研究大学生的特点、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精髓、研究核心价值观传播规律,真正做到思想性与文化性、引导性与服务性相统一。

具体地说,一是要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上说清楚、讲透彻。大学生是思想最活跃的社会群体,也是知识层次最高的青年群体,勤于思考、不盲从是突出特点。因此,在大学生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从学理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问题研究清楚、阐释清楚、表达清楚,解决好认知的问题,才能赢得他们的认同。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必须以理论研究为基础,以理论教育为主要手段,以理论宣传为补充,避免以简单的理论宣传替代理论教育和理论研究,而是融理论宣传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之中。二是充分发挥大学生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我研究、自我教育、自我宣传作用。从今年起,我们拟根据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教学能力和宣传能力的特点,在京津冀大学生中开展“我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征集、评选和巡讲活动,让大学生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又是接受者,使他们在教育中受教育、在传播中接受。三是坚持润物细无声式引导、潜移默化式影响的办刊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体现在杂志的每一个版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不可能靠一次突击性的宣传,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自创刊以来,我们形成了“润物细无声式引导、潜移默化式影响”的办刊理念,这样的办刊理念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宣传规律,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规律,在大学生中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备向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条件和有效方式。我们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传播,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办刊理念,以科学的办刊理念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传播。

(作者:大学生杂志社社长)

责任编辑:魏晔玲

猜你喜欢

价值观理念核心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我的价值观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用心处事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