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驱除雾霾中前行
2015-05-14梁齐勇
梁齐勇
近几年,雾霾似乎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防治雾霾,我们做了什么,如何去做,未来又会怎样?苍穹下的每个人,只能望霾兴叹,还是应担当什么样的责任?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通州区环保局有关工作人员。
“千里眼”把脉大气质量
“现在便捷多了,有了这个‘千里眼,在局里系统中心就能得到油烟排放的即时数据。”通州区环保局监察服务中心的魏华特意带记者到京通罗斯福广场——当地一家规模较大的餐饮企业参观介绍。他所说的“千里眼”,就是安装在广场顶楼的“餐饮业油烟在线监测仪”。“监测仪的探头伸入烟道,经过物理反应和主机数据处理,采集的信息通过4G网络信号,无线传输回局里的大气自动监测系统,每5分钟自动更新、记录一次数据。”
“现在对餐饮业排放的监测,属于在线点对点形式,只要排放数据显示异常,就是你的问题。因为设备就安装在烟道里边,这不涉及别的问题。”区环保局监察服务中心主任陆建军告诉记者,从3月份开始,像罗斯福广场的“千里眼”,全区已安装50家。目前正在踩点着手二期,到今年底,将再增加70家,实现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全覆盖。
餐饮业排放是否是大气污染主要来源?记者有些疑惑。大气科科长田鸣新说:“目前餐饮业排放污染贡献率占10%左右,但餐饮业是个长久行业,积少成多,肯定要纳入治理。”
在区环保局大气质量监测中心,信息中心负责人张健打开“大气颗粒物自动监测系统”界面。大屏幕上,绿底色的通州区地图,被黄色、橙色等不同颜色的斑块覆盖,形成的云图几秒跳动一次,显示着辖区PM2.5的变化趋势。滚动鼠标,放大地图,密密麻麻的大小圆点遍布全区每个角落。张健告诉记者:“这套系统又叫做‘1+18+450模式:1个全项监测站,18个PM2.5单项监测站,450个简易监测站。这些站点遍布全区乡镇、村和各街道。数据每3分钟自动上传一次,全区空气质量都处于实时监控当中。”
据了解,大气颗粒物自动监测系统有个“站点异常统计”功能,如果某个站点PM2.5小时均值大于周边三个站点50%以上,就会被定义为“异常”自动记录下来。
“这样就可以针对污染浓度高的地区,有的放矢地执法。”陆建军告诉记者,通州每个乡镇下属四五十个村,面积900多平方公里。现在,围绕污染浓度异常点进行筛查,就很容易追溯到污染源。今年1月,系统刚上线,环保执法人员就发现了小邓各庄村连续数天下午PM2.5浓度偏高,经过排查,找到了菜园村三台用于职工取暖的小锅炉。
治理大气污染,找到“病灶”是前提。
据了解,通州区还启动了区域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和进京机动车固定遥感监测系统的组建工作,让更多污染源无处遁形。
数据分析开出治霾“药方”
找准了病根,为的是对症下药;找到污染源,还需要给治污开出管用的“方子”来。
“其实系统建立起来很容易,当然也不是为查几个炉子、找几个排放超标企业的,而是给基层有关部门和企业治污、防污提供切实有用的信息和帮助。”田鸣新告诉记者,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从事环保工作、都是环保专家,如果缺乏一个科学的标准或依据,抓治污难免会成为空中楼阁。
因为,空气污染一大片,治理起来却是个精细活。比如哪里出现问题,什么时间出现问题?是大颗粒物的问题,还是小颗粒物的问题,怎么去治理?各乡镇村之间是好是坏?等等,这些都是治理污染前应搞清楚的。
治污,需要一个明确的抓手,而系统承载了这样的功能。田鸣新告诉记者:“现在,系统能够每天自动分析数据,提供污染情况,并及时把数据发送到乡镇、街道相关人员的手机终端。他们可以借此了解情况,做到心里有底,然后整改,把污染源消掉。”
记者问餐饮业排放的治理情况。陆建军介绍说:“绝大多数企业还是有环保意识的,但企业对自身排放情况也不完全掌握,但数据不会说谎,它显示的是一个客观的东西。某个点位的数据高了,也不是就马上实施处罚,而是及时去现场排查,提醒和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改正问题,减少污染。”他举了几起执法排查案例。3月份开始试运行时,系统显示有几家企业的数据持续高位。执法人员到现场排查发现,有的是油烟净化器功能老化,有的是烟道清理不及时。这样帮助企业先把问题搞明白,并给一定的整改时间。当然,如果发现违法,经过现场认定,限期整改没有达标的话,肯定依法给予相应处罚。
记者了解到,现在通州区的业务部门、一些重点企业和乡镇、街道等工作人员的手机终端都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等系统成熟稳定之后,还会向公众开放。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监测数据还会与城市大数据实现联通。
对于系统的功效,田鸣新认为其最明显的在于加强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能够把各级力量都调动起来。而且系统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据说上级也计划借鉴通州经验,争取在全市安装1500个监测点,调动更多的人去做好这件事。
把力量发挥到极致
这段时间,通州区乡镇、街道的领导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一种环保压力。压力源自一个被笑称为“不讲理的数” ——通州区委最近提出的空气质量指标。
今年9月29日,通州区五届区委常委会通过的《通州区关于进一步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工作意见》指出:到2017年底,各乡镇、街道细颗粒物累计均值控制在65微克/立方米左右,全区实现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5微克/立方米左右。
区环保局办公室的安静向记者介绍:“除《意见》外,还有6个配套意见,我们把它叫做‘6+1,它又被称为通州史上一项最严专项措施,目的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大气环境质量问题。”
在田鸣新看来,这个“指标”还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大气污染治理有个规律:一开始随着治理的推进数据会降得很快,但越往后降得越难,工作难度会越来越大。另外,治理大气污染是套“组合拳”,需要协调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处理起来会非常复杂,“必须把力量发挥到极致”。
记者翻阅《意见》后发现,强调治污责任制的占了不少篇幅:“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大气污染防控责任体系”、“各乡镇、街道作为此项工作落实主体,区农委、质监局、电力公司等部门各负其责”、“严格考核问责机制,督促乡镇、街道和部门履职”、“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相关部门、乡镇和街道,将采取“一票否决”、区域环评限批、约谈问责等进行责任追究”,等等。
是压力,也是动力。
说归说,行动上还得脚踏实地地去做,而且是全力地去做。只要全力,就一定能做到。对此,田鸣新信心满怀。
田鸣新的信心是基于事实依据的。他说:“只有树立一个目标、通过一个目标,大伙才能更好地做工作。”他举了一个例子,根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通州区压煤力度是非常大的。从2013年到现在,压煤至少60万吨,直接结果就使空气中SO2的含量年同比降了20%多,今年还会降这个数,已经达到国家标准了。经过2015年、2016年之后,煤烟型污染一定能够彻底扭转,大气污染物大致能下降20%~30%,当然SO2会降得更多。同时还将调整退出1500家小低端企业,占通州区所有工业50%左右。
“以前觉得这些目标是遥不可及的,因为觉得在北方,没有锅炉,而且是郊区,怎么也不太可能。但是不管是通过政府资金补助、拆除,还是加大执法力度,终于把这事干到了。所以我们觉得特有信心。”
据了解,下一步通州区的治理将向纵深发展:包括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产业结构调整退出、加大城市精细化管理力度。“那时,将有一个更干净的城市呈现在百姓面前。”田鸣新说。
人人都是环保人
记者采访时,正值京津冀地区发生一场持续数天的雾霾。记者询问其原因,田鸣新说:“大气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功能,但是近年由于城市容量急增,在一个特定的大气容量范围之内,如果排放物、污染物达到或超过了容量的临界点,而这时又没有风、雨等自然条件的作用,就极易形成雾霾现象。”
“雾霾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但最主要的还是人的健康,因为这是无价的。对于大都市来说,很多污染问题是由城市人口增加带来的,比如由此带来的车辆数量增加、住房增加、能源消耗增加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天空下的所有人,谁都无法置身事外。”
“所以说,建设绿色生态环境,绝不仅仅是哪一级政府、哪一个部门的事,在绿色化进行中,是每一个人的事。”
众人拾柴火焰高。谈到通州区的大气治理,安静感触颇深,她说:“大气治理,不能靠一个人,得靠全社会;不能靠一个区,而是整个城市都得动起来。谁也不可能围一道墙、划一个圈,只管自己家的事。我们必须把自己放在北京、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大盘子里来考虑。我们是在尽百分之百、百分之一千的力气去做这件事。”
“我们希望同行也好,公众也好,大家全都参与到这里边来。”安静说,搞好大气污染防治,优化生态环境,归根到底是为了民生福祉。
搞生态建设,市民和公众大有可为。田鸣新告诉记者:“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大力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我们将出台一些措施,从政策措施上做到群防群治。比如,毕竟有探头监测不到的地方,我们将设立有奖举报专线,发动更多的群众去发现污染源。”
“再一方面,还需要广大市民一定要扭转很多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坚决抵制路边烧烤肉串、坚决抵制路边明火,坚决抵制露天焚烧、露天烧烤,垃圾焚烧等‘三烧现象。尤其是包括通州区在内,北京还有不少农村区域,大家要坚决抵制乱烧秸秆,让秸秆还田。要不然我们投资这么多、费这么大力度,有人还是这么做的话,治污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的。大家一块去做,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好。”
“现代社会,不仅仅从事环保工作的人是环保人,苍穹之下的每个人都是环保人……”
不觉中,已是下午五时,采访行将结束。此时的北京,已华灯初上。夜色中,座座大楼蔚为壮观,“全力推进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设”的标语随处可见。转过道口,举目看去,几十余辆公共租赁自行车静然待骑,车轮挡板上印着八个字:“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城市建设,绿色兼程。
绿色化,需要你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