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的民族复兴思想与实践

2015-05-14陈明凡

前线 2015年12期
关键词:道路中华民族同志

陈明凡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同志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从寻求救国真理,走上革命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到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创建新中国,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这一切的历史与逻辑起点及动力源泉,均在于他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绘制宏伟蓝图

毛泽东同志的民族复兴思想形成于他生长的历史环境。毛泽东同志的大半生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度过的。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祖国大地风雨如磐。毛泽东同志回忆少年时代读过的一本小册子,开卷第一句话就是“呜呼,中国其将亡矣!” 救国拯民成为一切革命者和有识之士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毛泽东同志在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上,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完成了从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为他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毛泽东同志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定位,有一个随着形势演变而不断发展的过程,并且具有阶段性的特征。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现实奋斗目标是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变成独立的新民主主义中国,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两个目标是紧密联结的。毛泽东同志指出:“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这就是说,只有通过革命,消灭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才有可能实现工业化;而只有实现工业化,新的社会制度才能获得稳固的基础。新中国建立后,为实现工业化而斗争的任务便历史地提到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制定了以“一化三改”为基本内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其后,毛泽东同志适应科技革命发展的形势,又将“工业化”提升为“现代化”。1960年,毛泽东同志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他说:“要安下心来,使我们可以建设我们国家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科学文化和现代化的国防。” 此后,实现“四个现代化”被确立为我国在一个相当长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

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多长时间?毛泽东同志对此予以反复思考和估量。1954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宪法草案的讲话中说:“我看,我们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大概经过五十年即十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1955年,他又在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大约在五十年到七十五年的时间内,就是十个五年计划到十五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内,可能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6年,毛泽东同志对时间的估计进一步延长。他说:“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光。” 1962年,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至于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 由此可见,毛泽东同志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说:“要准备着由于盲目性而遭受到许多的失败和挫折,从而取得经验,取得最后的胜利。由这点出发,把时间设想得长一点,是有许多好处的,设想得短了反而有害。”

现代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进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中国必须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达到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 毛泽东同志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呢?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经过后一个阶段,到了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都具备的时候,才能进入共产主义。 毛泽东同志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不是他所说的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而是第二阶段的社会主义,甚至还具有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他在晚年一次关于理论问题的谈话中说:“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所不同的是所有制变更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特权、没有贫富悬殊,打破了等级制度并且铲除了资本主义再生土壤的社会。

探索必由之路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就指出:“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途中多次面临选择道路的考验。毛泽东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智慧和独创精神对党选择正确道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第一,摒弃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他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未能取得成功。要实现“振兴中华”的理想,必须开辟一条新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面貌为之一新。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十月革命影响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途。毛泽东同志深刻论述了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并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任务、动力、对象和前途等一系列根本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中国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开辟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国家。

第二,摒弃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道路,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的具体道路是首先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然后将革命推进到广大农村。这条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曾照搬俄国经验,在城市发动武装起义,但都失败了。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使陷入困境的中国革命迎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境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是沿着这条道路取得全国胜利的。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举,是对马克思主义武装夺取政权学说的新发展。

第三,摒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有人主张效法欧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毛泽东同志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论证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因为国际国内条件不允许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建国前夕,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再次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学西方屡屡失败的历史教训,指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 1953年,毛泽东同志领导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宣布: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就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就是说,中国已经踏上社会主义征途,决不会再走资本主义道路,以此打消一些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幻想。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指出:中国向何处去,“事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点,甚至连国外的敌人也不能不承认了。” 摒弃资本主义道路,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选择。如果选错了路,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就会化为泡影。

第四,摒弃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苏联模式”,探索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成功地开创了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但在经济建设上特别是在管理体制上,由于缺乏自己的经验,几乎完全照搬了“苏联模式”。所谓“苏联模式”,是指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极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它适应全民备战和大规模战争的需要,但到了和平建设时期就显得过时了,一定程度扼制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毛泽东同志适时提出摆脱这种模式的束缚,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在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是较早摆脱“苏联模式”束缚的。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带有独创性的正确理论和方针,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作了理论准备。

奠定坚实基础

从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算起,毛泽东同志领导中国共产党长达41年之久。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和世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正是中华民族命运发生根本转折的时期。毛泽东同志说,中国革命好像两篇文章,上篇是民族民主革命,下篇是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同志领导党和人民以熠熠生辉的大手笔写就了这两篇文章。党的十八大报告予以高度评价:“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可以说,毛泽东同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者。

第一,毛泽东同志和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可靠的保证。按照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对中国政治制度的顶层设计,中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成了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架构,也为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二,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近30年的艰苦奋斗,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制造、飞机制造、石油化工、电子工业等一大批旧中国不曾有过的工业部门。农田水利设施、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的发展使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显著改变。我国的科学技术也有了长足发展。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第三,毛泽东同志为了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高度重视国防现代化建设。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在中国经济十分困难的条件下作出了研制原子弹的重大决定。他说,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两弹一星”的研制和试验成功,极大振奋了国威、军威,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试想:如果当年中国没有掌握核武器,今天要想进入核大国俱乐部谈何容易!如果没有核武器,中国在世界上又将处于何等地位、还能够集中力量从事经济建设吗?

第四,毛泽东同志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争取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同情和支持。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毛泽东同志以非凡的胆略和智慧同两个超级大国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捍卫了民族尊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安全。他巧妙利用两个超级大国的矛盾,在两极世界中打入一个楔子,形成美苏中政治大三角的国际战略格局,使中国摆脱了两面受敌的处境,掌握了国际斗争的主动权。毛泽东同志的国际战略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的和平国际环境。

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决不能忘记这一伟大事业的奠基者,决不能忘记毛泽东同志为中华民族复兴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毛泽东同志的名字将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镌刻于历史的丰碑。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叶再春

猜你喜欢

道路中华民族同志
道听途说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FOR YOU, O DEMOCRACY
做人美德
向雷锋同志学习
季札挂剑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一句赠言
“片名趣答”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