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社会主义信念的人民主体性

2015-05-14何海兵

前线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主体特色

何海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实践认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坚定人民的社会主义信念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基础性任务。新形势下,做好社会主义认同工作需要进一步关注人民主体性,把握其内在规律,倾听人民的心声,为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美好生活追求服务。

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人民主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实践问题。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条基本要求,即八个“必须坚持”,排在首位的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这些基本要求“是最本质的东西”,它们“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水平”,它们“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怎样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符合人民愿望和利益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人民的创新性实践中逐步开辟、拓展并越走越宽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人民的创新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不断丰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人民的创新性实践中不断健全和完善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场综合性的整体变革,21世纪的现代化建设更加充满复杂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中国特色,首先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社会主义,同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建设;其间交叉着错综复杂的矛盾,既有人民内部的矛盾,又有阶级阶层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既是交织着各个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文化精英的思想迸发过程,又是牢牢扎根于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坚实的生活基础之上的日常生活变革过程;既是一场面向未来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伴随着对历史的反思、对外来文明的借鉴过程;既有各种主流思想文化的发展,又有各种非主流思潮、边缘化思潮的纷繁复杂;既有执政党对思想文化发展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这一正面,又有各种社会力量对思想文化话语及其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较量争夺。

依据现实事实,洞察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民主体地位的复杂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把握以下几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进程;各种精英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创新、变革两个场域互相交叉、贯通的客观存在,是决定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格局和走向的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当代历史发展的一个根本指向和志向,是近代以来中国发展实现革命性变革之后不可逆转的全局性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民主体地位具有如此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离的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因此,我们要全面回应人民对社会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诉求,把实现公平正义和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落脚点。为了谁、依靠谁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性质和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理论阐释成果由人民共享。偏离社会主义认同的人民主体,就会背离社会主义的性质和使命,教育人民和服务人民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知识产品要在思想框架、话语体系、价值观等方面自觉地在人民的创造性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语言和旨趣,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激励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由之路。

对人民负责就是对党负责

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统一的。这种统一在历史进程中有着一些特殊的表现形式。对党负责就是对人民负责,对党负责内在要求对人民负责。刘少奇同志认为:“对人民不负责就是对党不负责。”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是执政党的根基和血脉,始终坚持为人民对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服务是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宗旨和目标。

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要求社会主义认同发挥群众路线的优势和传统,把服务群众与教育群众融合起来。全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成效需要接受人民评判。人民是看实践的,人民自己有本账。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要取得人民主体的包括经济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社会认同和生态认同在内的多样性认同是比较困难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过程中要深入了解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寻求不同利益交汇点、获得群众普遍认同、取得群众支持和拥护,更好地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培育理性从容的社会心理,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多地从人民主体角度、从人民日常生活实践的角度分析社会问题,而不是机械式固守理论思维和理论教条。只有我们充分回应人民群众的核心关切,摸索人民主体认同、接受、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审视和书写中国发展的原创性叙事,抵制畸形的自我复制的负面倾向,实现情理并茂、法理交融,才能真正既贴近又深入人民生活的主体性实践。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认同才有活力、生命力、感召力。

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

以人民主体认同为中心,立足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方法论自觉和价值论自觉,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力量源泉,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人民主体性,洞察人民主体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视角、规律和发展趋势。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展开方法论反思,实现方法论自觉和价值观自觉。人民群众从各种角度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来分析概括并使之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而得出规律性认识。立足历史,立足人民主体地位,人民选择社会主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过了艰苦卓绝的历程,既有值得总结的经验,也有需要反思的教训。通过教训的总结和反思,能更好地促进对人民主体认同社会主义的理论研究,引导人民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追求社会主义认同的人民主体思想自觉,要求以人民主体认同为起点,把人民的社会实践生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以人民主体认同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内在机理和创新路径。努力将宏观考察与微观透视的对策研究相结合,针对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期待新趋势,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对接点,深刻分析面临的思想障碍和方法误区,展开理论反思,探究应对方案,从而实现理论研究和对策分析的融通。要充分注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人民主体地位的作用和发挥,理论提炼人民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律,科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权益需求的系统理论,从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实现以人民为创作中心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学理阐释展开深度自我检省和理论反思,特别是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文体自觉和问题意识自觉,坚守人民主体立场,实现材料、方法、立场的完美统一,实现问题的政治高度、现实热度、思想深度、历史厚度的辩证统一。

(作者单位: 北方工业大学 )

责任编辑:郑 建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主体特色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何谓“主体间性”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新时期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要有所创新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