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和森对中共早期党建和革命的历史贡献

2015-05-14邓涛

前线 2015年5期
关键词:土地革命蔡和森

邓涛

蔡和森是我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1918年,他和毛泽东组织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冬,蔡和森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6月出席党的二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2年9月,蔡和森任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主编,撰写了大量论著,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为党早期重要的理论家和宣传家。

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第一人

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有五十多名党员,尽管其中并无蔡和森的名字,但他的建党思想和建党活动,足使蔡和森同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0年初,蔡和森在法国感受着异国文明的冲击与思想潮流的激荡,“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的重要段落,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及各国工人运动,变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9月16日,旅法的蔡和森写信给毛泽东,明确提出在国内“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并对建党理论、方针、原则进行了详细讨论。蔡和森是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第一人。当年12月1日,毛泽东写信给蔡和森及在法诸会友,对于蔡和森的建党主张“表示深切的赞同”。次年1月21日,毛泽东在和蔡和森的通信中又说到,“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党一层,陈仲甫先生等已在进行组织。”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接受斯诺的采访时,明确指出蔡和森是法国方面党的创始人之一。留法期间,蔡和森在勤工俭学学生中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将一批先进分子引向崇尚马克思主义的方向;三次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革命斗争,成为杰出的学生运动领袖;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同志一起筹组中国共产党旅欧早期组织。

积极开展党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主张在统一战线中“建立一个独立的工人政党”

1922年9月13日,《向导》周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担任主编,并在《本报宣言》中明确办报宗旨:“反抗国际帝国主义的侵略”,“推倒为和平统一障碍的军阀”,号召全体国民为“统一、和平、自由、独立”而奋斗。《向导》共出版201期,蔡和森主编116期,他单独署名的文章总计134篇。《向导》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真正发挥了革命的向导作用。蔡和森认为,“在党的本身说,《向导》不仅统一了思想,而且作了组织的工具。”短短几年间,《向导》周报发行量从几千份迅速增长到10万多份,被广大读者誉为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民众政治生活中的“寒暑表”,是中华民族的“福音”,四万万苦难同胞的“先锋队”、“救命符”。

在党的三大、四大上,蔡和森当选为中央局委员。党的三大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在大会讨论中,蔡和森指出陈独秀“把工人置于国民党旗帜下”是违反国际一月决议关于必须保持我们的独立性的指示的。他主张在统一战线中,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工人政党”,即应保持我党的独立性。

批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极力主张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工农,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在1927年党的五大上,蔡和森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他任大会秘书长,负责会务工作。在五大上,毛泽东是候补代表身份,只有发言权而无选举权。但他特别关注农民问题,严肃批判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和武装起来。蔡和森赞同毛泽东的观点,毛、蔡齐发力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蔡和森全面否定“西北学说”,直言“去西北,是一种只求避免帝国主义干涉和充满了失败主义情绪的理论”。对于彭述之等人所谓中共五大充满了小资产阶级危险的夸张说法,蔡和森针锋相对地指出:五次大会只决定必须取得小资产阶级领导权之原则,并未决定领导的具体政策;我们现在虽然与国民党及国民政府合作,但我们不要忘记其中还保留有资产阶级及地方的分子,这些分子是随时可举行三月二十日及四月十二日的大屠杀对付我们的;富农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上层(店主、厂主等)亦时有武装暴动反对我们之可能。蔡和森全力支持实行土地革命,认为五次大会的中心要集中到土地革命,赞同毛泽东“一向反对中央农民政策”而独立探索湖南土地革命的方向。

五大后蔡和森兼任中央秘书长。面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危急局势,他极力主张武装工农,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之后,他连写七封信给中央常委,提议中央“重新号召土地革命”,决定新的方针。在“八七”会议上,蔡和森力荐毛泽东进中央政治局,提议举行秋收暴动。

总结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经验教训,阐明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军和开辟割据局面的可能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蔡和森系大会主席团成员,是宣传报告报告人和宣传委员会召集人。蔡和森发言总结了党领导大革命及土地革命初期的经验教训,探讨了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再次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蔡和森在大会发言时,反对关于中国革命形势是革命潮流一直高涨的分析,认为当前既非高潮亦非低潮,乃是处在两个高潮之间。蔡和森坚持认为,摆在党的面前的主要危险仍是盲动主义。蔡和森反对张国焘的“土地分配的全国形式”,坚持“农民打倒土豪劣绅取得乡村政权,可没收土地,部分的政权建立和部分的没收土地,在斗争过程中是有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蔡和森认真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经验教训,指出中国社会具有不平衡的特点,阐明在农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军和开辟割据局面的可能性。蔡和森在大会讨论职工运动问题时认为,职工运动要注意改良主义的影响,在组织上应先建立工厂委员会,然后在斗争中逐步建立赤色工会系统。

六大后,蔡和森回国参与中央领导工作。1928年年底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派驻莫斯科。1931年,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兼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蔡和森奉中央指示去香港指导中共广东省委工作。同年6月10日,在出席香港海员会议时,被叛徒和便衣特务逮捕,随即被港英当局引渡给广东军阀。8月4日,在广州被枪杀,年仅36岁。

“拨云见日说马列”——蔡和森同志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的一生,是为宣传和捍卫真理而英勇奋斗的一生。蔡和森的战友毛泽东评价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邓小平为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学题词:蔡和森同志是我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永远记着他。

(作者: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新闻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梁齐勇

猜你喜欢

土地革命蔡和森
光甲堂:蔡和森在这里下定决心改造社会
一封信发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先声
蔡和森:用生命践行立下的誓言
蔡和森:“最后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蔡和森:第一个明确提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人
空间正义:空间剩余价值与房地产市场理论重构
井冈山时期土地革命范式分析
习仲勋与西北地区的土地改革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廉政建设探析
简析建国前后的农村经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