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亦凡人
2015-05-14
医生亦凡人
这才是现实版的医生世界,有某种模糊的,无法言明的东西。
它包含着道德、善意,当然,也有残忍
影评人/杨时旸
美国一位医生因为涉嫌让上百位无需化疗的病人进行化疗获取巨额利润,正面临175年的监禁处罚。这一次,医生的形象变成了一个无视生命的魔鬼。无论中国还是其他国家,和医生有关的新闻一定会引发热议。一方面因为这个职业牵动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另一方面,这个职业本身也确实特殊。某种程度上说,再没有一个职业比医生更具有道德色彩,却也没有一个职业比医生更需要剔除感情色彩。
就如同这部《医生准则》中那位实习医生阿卜杜勒所说,“医生不是一个职业,或许是一个诅咒之类。”有些职业就是如此,一旦你选择了,终生无法挣脱。
大多数人对于医疗题材的熟悉是从《实习医生格蕾》或者《豪斯医生》之类的剧集而来。这些剧集就是看中了医生群体每天面对的极端状况。但《医生准则》却有些“反戏剧化”的倾向,这个故事没有被设定在急诊室外科,而是设定在了内科。就像其中的主角、实习医生本杰明所说,“内科其实才是真正的医生,可以处理疾病,建立医患关系。”但这并不是说,这群人见证不了生死,反而更残忍的是,他们见证的生与死都因为没有那么突然而变得更加漫长,从而历经更多的折磨。
本杰明实习所在的部门主任是自己的父亲。和本杰明同时实习的是一位来自阿尔及利亚的医生阿卜杜勒,他年纪更大,在这里实习是为了能取得在法国的行医执照。他们每天面对琐碎的事务,床位不够,资金被砍,以及各种底层患者的慢性病,等等。直到有一天,他们遇到了一位88岁的老太太,她已癌症扩散,几乎无法进食。最终面临选择的时候,在老人家属的同意下,这两位医生选择放弃治疗。这让阿卜杜勒得到了处分,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本杰明也被这件事点燃了内心憋闷已久的情绪……
这部获得了多项凯撒电影节奖项提名的电影,有着法国电影特有的云淡风轻,而且一直秉持着“从内部拍摄”的视角。更难得的是,直面了医生作为“人”的一面。他们在私下也会开病人的玩笑;也会很冷酷地算计一个病人如果放弃治疗会腾出床位给更有希望的患者;也同样不愿意在假期值班。有时,你看着他们在饭桌上把患者的病痛编成歌,会有一丝难受,但很快也会释然,因为他们同样是人,想做职业医生就必须懂得划清工作与生活的界限,不然,谁都会崩溃。但同样是这群人,在面对生命的时候,比谁都一丝不苟。
关于医生面临生死的电影也有很多,比如几年前由阿尔·帕西诺主演的《死亡医生》,探讨的就是医生为病人实施安乐死的故事。《医生准则》并没有这么极端的案例,他们面对的事件看似不锋利,但实际上仍然蚀骨。那位88岁的老人,抢救过来就会痛苦地维系几个月的生命表征,然后死去。那些管子、仪器都让她无比痛苦。更何况,医院还面临资源有限压力。当老人心脏骤停,医生到底该如何抉择。急救科的人来了,他们如果不施救,就是渎职,但施救却反而不人道。他们只能救治。而这又把本杰明和阿卜杜勒推到了死角,插管让老人生不如死;拔掉管子,这行为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
他们最终遵从了内心和患者家属的意见,停止了治疗,即使他们要面临医院的惩处。电影的最后,医护人员对着院长发泄心中的不满,低薪高压的工作,被克扣的医疗经费,医院高层对医生的忽视,等等。院长无奈地站在那里。这些人说的都对,但院长似乎也没错,这群人其实处于一个无解的漩涡中。
我们不能悬空地谈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残酷的是,即使面临生死,有时还是必须考虑利益得失。我们也没有办法划分出,到底哪种行为算是对病患的救赎,哪种行为算是施害。那个决定的瞬间,某种程度上,医生就是神明,但过了那一秒,这群人仍会跌落凡间,面对各种琐事和无奈的抉择。
这才是现实版的医生世界,有某种模糊的,无法言明的东西。它包含着道德、善意,当然,也有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