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野蛮”篇章
2015-05-14
历史的“野蛮”篇章
重揭历史的伤疤,不是为了表明我们开始信奉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修正主义,而恰恰是为了尽最大努力来还原历史的真面目。
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所发生的一切
书评人/苏琦
如果说伊恩·布鲁玛的《零年》让人们对二战后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残忍”片段有了惊鸿一瞥,基思·罗威则将强迫人们将不安的目光重新聚焦在二战后曾被胜利、解放与重建的神话所笼罩的欧洲这片“野蛮大陆”上。
胜利总是伴随着复仇的火焰。但复仇的火焰何时逾越人性的枷锁而升腾成伤及无数无辜的仇杀的毒焰,则是一个曾经讳莫如深的话题,比如包括西线的盟军和东线的红军对普通妇女施暴,曾经是一段被长期掩盖的史实,于近年才被挖掘出来。
作者没有停留于易于想见的对通敌者、散居在中东欧的德裔族群和战争难民的侮辱与损害,而将目光投向此前不太为人所知的历史的阴暗角落。比如波兰与乌克兰之间的种族仇杀,这其中既有历史的恩怨情仇,更是战后国际政治版图人为变更的结果。随着波兰东部被并入乌克兰,随着东普鲁士被并入波兰,成百上千万的人被连根拔起,被迫背井离乡离开世代居住之地,迁往陌生而充满敌意的所谓“单一民族国家”。那些不愿意离开的人们,便成为当地主流族群必欲除之而后快的仇杀对象。
对很多人来说,攻克柏林便意味着二战的结束,意味着正义对邪恶的胜利,意味着解放与重建的开始。但对另外很多人而言,这只不过是另一段苦难的开始,比如波兰学界始终坚持,对波兰人而言,直到1989年苏军撤出波兰,二战才算真正结束了。
在这部令人不忍卒读的欧洲大陆战后“野蛮史”中,最令人瞠目结舌的发现就是欧洲重建史居然也同时是一部拉长的血腥反犹史。承受了纳粹惨无人道的迫害的犹太人发现他们不仅继续成为全欧洲的弃儿,还因其存在“提醒”欧洲人的犬儒和霸占了他们财产的邻居们的无耻,而成为人们排挤、驱逐乃至暴力迫害的对象。能容纳他们的老欧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他们只能被迫离开这片“野蛮大陆”,去充满敌意的中东开辟出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重揭历史的伤疤,不是为了表明我们开始信奉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修正主义,而恰恰是为了尽最大努力来还原历史的真面目。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所发生的一切,比如眼下依然狼烟四起的乌克兰东部边境地带的冲突,比如已经习惯了单一民族国家的欧洲对多元族群社会的再度出现之应对乏力。
除了更好地理解现在,修复被扭曲和被遮蔽的历史还有着防范别有用心者全盘推翻历史的功用,近年来新纳粹分子便频频通过“揭露”历史的“谎言”来主动出击。德国著名作家君特·格拉斯在《蟹行》一书中对此多有描述,值得世人警醒。
历史似乎总是在一次次的矫枉过正和随后的善意健忘中前行。但说到底我们依然活在历史的阴影中,并不时被我们自以为抛在身后的历史报复。因此我们需要拨开历史的迷雾,这样才能更清楚地回归来时路,从而更好地走向未来。选择性地遗忘过去,不仅意味着背叛,还可能意味着重蹈那被认为屏蔽的遥远的覆辙。
《野蛮大陆》
作者:[英]基思·罗威
出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定价:72元
新书推荐
《杂草的故事》
作者:[英]理查德·梅比
出版:译林出版社
定价:49.8元
文明背后的野性从未走远,一部立足英国本土的杂草变迁史,却勾勒出全球化视野中一幅包罗万象的野生植物迁徙和狂欢的图景。
《英特纳雄耐尔》
作者:陈丹燕
出版:人民大学出版社
定价:25元
作者在描写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时,那种循循善诱的语气像是在给自家的小孩子讲故事,琐碎、细致,饱含启迪,让人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开始思考很多问题。
《最美之物》
编者:[日] SML公司
出版:新星出版社
定价:48元
精选日本二十县市数十窑口的器物,讲述民艺师们历练、成长和创作。
《小众行为学:为什么主流不再受市场喜爱》
作者:[美]詹姆斯·哈金
出版: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定价:42元
当中间市场陷落,社群经济来临,小众的崛起将成就新的商业梦想。人们可以从小众出发,打造出一门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