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源井奇缘

2015-05-14王孝谦

小小说月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三木小街中草药

王孝谦

康熙年间,太源井因盐井得名并有了街市。小街临河,路面由石板铺就,左通富顺县,右通自流井。小街两旁茶楼、酒肆、旅馆、烟馆林立。

李八业凭借祖传技艺在太源井街头建起了晒醋厂,他既当老板又是掌缸师。

李八业常坐在小街茶楼喝茶,说起他的太源井晒醋就没完没了,茶喝白了,他嘴里的晒醋味儿还黏黏的。当地无人不知太源井晒醋的来龙去脉,其以安桂、银花、甘草等108味中草药制曲,再经过二十多道传统工艺流程精酿而成。晒醋质量好但生产周期长,产量不大,所以一直供不应求。

李八业从不回避远近同行采用多种方式来套他的绝招,他公开说,中草药制曲,传统工艺,天然发酵,是太源井晒醋区别于其他食醋的根本所在。但大家都知道,诸如用釜溪河水淋醋这些事李八业都要亲自做,午夜时分还要亲自蒸“豆油母子”,清晨还要检查晒醋时的湿度和温度。同行们照样做了,但做出来的晒醋还是没有太源井晒醋的风味。

李八业在业内便成了一尊神,众人直呼他为“八爷”。

抗日战争爆发,沿海盐场相继沦陷,各地需要自贡供应食盐,太源井本是水陆交通要道,一时人流如潮,晒醋生意自然更好。八爷将生产规模扩大了一倍,质量却一如既往,而价格却比抗战前降了三分之一。众人不解,八爷鼓着眼吼道:老子这是用实际行动支持抗战。八爷没想到的是,1941年夏天日本飞机毫无预兆地轰炸了太源井,晒醋厂的坛坛罐罐没剩一只完整的,八爷闷了三天一句话没说。晒醋厂一时难以恢复,八爷召集同行先后到几个乡镇办起了酿醋厂。然而不管八爷如何认真负责,仍然没有一处的醋拥有太源井晒醋的独特味道。

八爷不死心,又回到太源井,在断墙角半截陶缸里发现了薄薄的一层长白霉的陈醋。八爷一阵兴奋,找到了残存的“醋母”,后来又找到了一堆醋泥。八爷当即决定在原址恢复重建太源井晒醋厂。新厂建起之后八爷因年事已高退了下来,把绝活儿传给了外姓的汪九业。汪九业接手之后又另辟蹊径,潜心钻研中医药,日积月累渐渐摸清了108味中草药的药理。汪九业的酿制技艺在八爷的点拨下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一次,汪九业到武汉参加一个行业研讨会,在吃早餐的面馆里,他自带的醋香吸引了一店的客人。一位已经吃过面的中年男人向他要了醋品尝,为了吃醋那人又要了一碗面。一阵攀谈之后,那人向汪九业要了名片,说一定要来自贡看看太源井晒醋。

原来那人是叫森木太郎的日本商人。森木悄悄来到太源井晒醋厂,通过明察暗访,知道了一些秘密。晒醋厂所在地处于釜溪河边的小山坡上,温度、湿度适中,既通风又可晾晒,可谓温光水气的影响都恰到好处,其他地方很难找到相同的地理环境和小气候,也就是说只有此地才能生产出独特的太源井晒醋。而用溪水浇醋虽也独特,但其酿醋用水是从厂内那口秘不示人的古井里提上来的,这可能才是关键。森木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一番研究,他探访到了108味中草药的巧妙之处,传说是由36味中药和72味草药搭配而成,而这正合了中国神话中的36天罡及72地煞的和谐配搭,才造就了太源井晒醋的独特风味。

好的东西无法复制就只能揽在手中,于是森木通过招商部门要求购买太源井晒醋厂。汪九业坚决不同意。职工们见日本人开出的条件很优厚便有点儿动心,去找汪九业探口风。汪九业捧出李八业的牌位,一拜再拜后说,八爷临终遗训。日本人炸毁了老醋厂,老人家连醋都不让日本人吃,谁还敢把厂卖给日本人?职工们直点头,一个个默默回到了各自的岗位上。

森木逼得紧,汪九业无奈只好托人到重庆找了一家叫三木实业的公司并迅速与其签订了合作协议,还把签字日期往前移了半个月。森木看到那张合约后叹息不止,见是日本人开的公司捷足先登便只好作罢。

其实,三木不是日本人的公司,这个三木是拆开的“森林”的“森”字。1998年1月,太源井晒醋厂改挂了自贡三木调味品酿造有限公司的牌子。

公司牌子变了,但厂址没变,传统工艺没变,“太源井”商标没变,掌缸师没变,还有一个不变的规矩是坚持晒醋不出口日本。

后来太源井晒醋酿制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汪九业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选自《金山》

猜你喜欢

三木小街中草药
三木落
三木落
三木落
三木落
随笔·雨中小街
浅谈中草药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脑筋急转弯
脑筋急转弯
东京的小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