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化解就业难题发展就业产业的对策研究

2015-05-14吴文娟

实事求是 2015年2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失业率第三产业

吴文娟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 经济管理教研室 新疆 伊宁 835000)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深居内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对口援疆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新疆经济社会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日趋合理,但二者的发展仍呈现出不平衡性,尤其是就业结构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加之新疆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难等问题突出,产生了诸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就业关乎民生,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解决新疆就业难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一、新疆就业难的基本现状

1.失业率水平偏高。失业率一般分为实际失业率、名义失业率两种。名义失业率是指官方公布的失业率,在我国是指官方公布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实际失业率是公开失业率加上由于统计口径和技术原因而被遗漏的失业率。实际失业率往往是根据不完全资料估计出来的。[1]而隐性失业也是描述一国或一地区失业状况的概念,它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在1936年提出的,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描述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部门中那些边际劳动生产率为零的过剩劳动力。而在我国,一般将全部农业劳动力认为是就业人口,失业人口仅限于城镇登记的失业人员。同时还需明确一点,毕业或肄业后找不到工作的新增劳动力也属于失业的范畴,不属于隐性失业。

表1 :2000~2012年西北五省及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单位:%)

由表1可以看出,新疆的城镇登记失业率除2000年高于全国水平以外,其余年份均低于国家城镇登记失业率。在西北五省中,新疆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低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居西北五省第二位,情况不容乐观。但这仅是新疆的名义失业率,而实际失业率远高于这一水平。随着新疆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从农业中释放的劳动力增多,隐性失业人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2.就业结构和失业结构现状。就业结构,又称社会劳动力分配结构,一般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占用的劳动数量、比例及其相互关系。[2]一国或一地区的就业结构往往反映当地的社会劳动力利用状况及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其实质是劳动力要素的配置问题。

(1)新疆分文化程度的就业结构现状。将新疆的就业人员按受教育程度分为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7类,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得知,新疆合计就业人数为497 552人,其中,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就业人员占到总就业人员的71.96%。新疆就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尤其是处于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劳动者就业率居首位。由表2可以看出,新疆的就业人员数量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升高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表2 :新疆按受教育程度分类的就业人员情况表

(2)新疆分文化程度的失业结构现状。据2000年的人口普查10%抽样资料显示,总计失业人数为14 666人,其中初中学历失业人数6 243人,占到42.57%;其次是高中学历,计3 956人,占26.97%;再次是中专学历,有失业者1 601人,占10.92%。初中、高中和中专三类失业者占总数的80%,而其他学历失业者所占比重均不到10%,总比重不足20%,研究生学历失业者人数为零。

总结得出,新疆的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变化规律与就业人口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失业人口所占比重随着其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初高中程度的劳动者就业稳定性最差,失业人数居首位,而低学历和高学历的劳动者就业稳定性较好。

(3)新疆分民族的就业结构现状。新疆民族成分较多,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格局使得新疆不同民族的就业特征呈现出特殊性。2012年,新疆维吾尔族人口占到新疆总人口的47.15%,汉族占37.94%,哈萨克族占到7%,回族占到4.6%。新疆的维吾尔族等穆斯林民族主要分布在南疆地区,汉族主要分布在北疆地区。少数民族中以从事农牧业和个体经商为主,经营具有民族特色的行业,如餐饮等,在国家及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数较少。而从事农牧业及个体经商活动,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且从事的行业面较窄,大多是耕作或者游牧,或者经营规模较小的餐饮等服务产业,使社会闲散的劳动力较多。

(4)新疆的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现状。总体来看,新疆就业结构变化基本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的演变规律,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幅度并不完全一致,存在显著的不均衡性。新疆就业人数,从2000年672.50万人增加至2012年1 010.44万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的劳动人口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见表3),但转移效果不明显。从2000年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由57.68%下降至2012年的48.73%,第一产业释放的劳动力极低。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从2000年的13.78%增至2012年的15.61%,增幅较小。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由28.54%增至2012年的35.66%,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之和占到新疆从业人员的51.27%。

表3 :2000~2012年新疆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单位:%)

首先,从新疆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来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发达城市,呈现出第一产业劳动效率低下的特征。2012年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3.6%,而新疆从21世纪以来,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几乎保持在50%左右。

其次,从新疆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来看,第二产业吸纳的劳动力远低于全国水平,2012年,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30.3%,而新疆仅是全国水平的1/2。

再次,从新疆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看,与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偏高相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偏低,这与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与服务需求形成矛盾。从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看,新疆仍是传统的商业和服务业占主导地位,而内地发达省区则是以科技、金融、信息等新兴产业为主。2012年,虽然新疆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已占35.66%,与全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6.1%的水平相当,但产业内部结构层次较低。

二、新疆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就业与择业的观念滞后。新疆就业难问题严重,其主观方面的原因不容忽视,尤其是大学生的就业观,往往就业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现象严重,而大中专毕业生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不愿从事工人或者技工行业的工作,用人单位对就业人员的期望值过高也是导致就业难的因素之一。加之待业人员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不愿积极主动地寻求就业机会。

少数民族包括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首先是少数民族整体的汉语水平不高,达不到某些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对他们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其次,就业不主动,相对缺乏推销自己的热情和积极性。

2.教育培训力度不足。2012年,新疆普通高等学校有39所,学校招生数7.58万人,其中本科招生3.61万人,专科招生3.97万人。新疆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共26.87万人,其中本科在校学生数14.63万人,专科在校学生数12.24万人。专科培训力度不足,由于初高中待业青年较多,使培训学校和专业设置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3.产业结构发展仍处于低层次阶段,尤其是就业产业不发达。新疆的三次产业次序由1978年的“二、一、三”转变为2012年的“二、三、一”的格局,2012年新疆三次产业所占比例为17.60∶46.39∶36.01,自2000年以来三次产业构成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2000~2012年新疆产业构成演变趋势

由图1可知,新疆三次产业结构基本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配第-克拉克定理的一般规律,进入21世纪以来,新疆已基本形成了第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格局,产业结构演变表现为以农业为主不断向工业化转化的过程,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和高级化。从图1看,新疆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略有下降,但几乎保持在20%的水平。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201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1%,到2013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新疆第一产业发展水平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

第二产业比重增势较明显,第三产业比重增长缓慢,甚至有略微下降趋势。与全国或内地发达省区相比,产业结构仍处于低层次阶段,仍未实现代表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模式。2012年,新疆第二产业比重为46.39%,与全国第二产业比重为45.3%的水平相当。2013年,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已下降到43.9%。新疆第三产业仅占GDP的36%,而同期全国的第三产业比重为44.6%,落后于全国水平。到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已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4.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不高。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尤其是进入21世纪,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2000~2012年新疆GDP由1 363.56亿元增至7 505.31亿元,年均增长472.77亿元,新疆人均GDP由7 372元增长至33 796元,年均增长2 032.62元,低于全国年均增长2 353.98元的水平,同时也远低于内地发达省区的经济水平,尤其是东部沿海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解决就业难题,大力发展就业产业

1.大力发展就业产业是解决就业难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协调。

第一,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原地就业,加大对农村自主创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农家乐、牧家乐等,加大对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的支持力度,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完善农村信贷制度,为家庭小作坊和家庭企业的成长奠定资金基础。

第二,稳定发展第二产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发展。传统的工业生产,虽然经济增长贡献率高,但是吸纳的劳动力相对较少,多为大机器生产,机械化程度高。小微企业却相反,具有规模相对较小、数量多、生产灵活、应聘门槛低、吸纳劳动力多等优点,面对经营困境可以及时调整,具有“船小好掉头”的特点,因此可以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特色轻工产业、机电组装加工产业等。

第三,加快第三产业的内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结构效益。以旅游业和商贸物流业为契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各地的旅游景点为对象,构建旅游环线等特色路线,延伸旅游产品的产业链,吸纳更多劳动力,使旅游业成为新疆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加快商贸物流业发展,依托新疆的区位优势,促进出口加工基地、中转集散基地和商贸中心建设。加快纺织服装产业、绿色有机食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构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化解就业难题。

最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吸纳更多劳动力。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目前新疆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内地省份相比,发展相对滞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供更大的就业空间。同时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于调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解决劳动力结构性过剩开辟了新路径。首先,可以大力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培养综合运输人才、工程管理人才、道路运输人才、轨道交通人才等,既促进了就业,又提高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其次,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和尊重。当前新疆的规模以上独立核算的物流企业有七百多家,吸纳就业人数近三十万人。疆内有近60%的制造企业和66%的商贸企业以自营物流为主,并且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壮大,会有更强劲的优势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2.加大教育成本的投入,大力开展就业基础性培训和技能培训,加强创业培训。加大教育成本的投入,提高国民素质,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新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同时也是实现“教育兴疆,人才兴疆”战略的重要举措,使新疆的教育投入能满足新疆的人口增长和人口素质提高的需要,

首先,加大职业教育力度,扩大职业技术院校及技工类学校的招生培训力度,使新疆“80、90”后的初高中毕业的待业生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开展实用性强的“短平快”就业培训,减少社会闲散人员,使其人尽所用。

其次,建立学校与用工企业之间的订单式培训模式,根据用工企业的需求,明确培训学校的专业设置及专业人才的培养,使脱离土地的各族劳动者有一技之长,努力实现高就业率。

最后,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项目,依托企业和院校建立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努力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3.加大对少数民族的招生教育力度。首先在职业技术培训方面,多吸纳初高中的待业青年,尤其是加大新疆少数民族“80、90”后“短平快”就业培训的力度,使其具有一技之长,将其纳入社会生产当中。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及优势,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

其次,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学汉语,提升汉语水平及综合能力,树立信心,勇于自我推荐,加强主观能动性,主动就业。

最后,通过提高教师待遇,使教育工作者能安于施教,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提高寄宿制学校、双语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生活条件,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注重对“五个认同”的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家乡的情怀。

[1]马万敬.新疆劳动力失业问题研究[D].新疆大学,2008.

[2]袁霓.论当前中国的就业结构及其调整[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01).

[3]赵晓芳,耿建忠,宋金平.近60年来新疆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与机理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03).

[4]刘月兰,李豫新.新疆产业结构效益的实证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02).

[5]孙磊.浅谈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及解决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7).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失业率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基于三次指数平滑的失业率预测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我国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规模研究——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理论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