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管理流程在重症病人皮肤护理中的应用
2015-05-14赵红亮舒开丽
赵红亮,张 萍,李 莉,舒开丽
重症病人大多数长期卧床、意识不清、循环障碍、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等,易发生压疮。压疮发生后,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延长康复时间,增加治疗费用,严重时还可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1]。我科于2013年1月开始将压疮管理流程应用在重症病人压疮管理中,共对242例危重病人实施了安全有效的皮肤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病人中有发生难免性压疮危险的23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51例,女79例;年龄(55.6岁±16.8)岁;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 Ⅱ(APACHEⅡ)(19.4±4.6)分,Braden评分(11.8±4.4)分。将2013年1月—12月ICU收治的有难免性压疮危险的病人24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46例,女96例;年龄(58.2±12.8)岁;APACHE Ⅱ评分(18.8±4.2)分,Braden评分(10.6±3.8)分。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预防压疮护理方法 采用常规护理,2h翻身1次,应用气垫床,每班交接病人皮肤状况,每日给予皮肤清洁1次。
1.2.2 观察组预防压疮护理方法
1.2.2.1 成立压疮管理小组 压疮小组成员共6人,明确组内成员职责,进行全员培训。小组组长定期外出学习压疮护理新理念,不断更新压疮护理新知识,学习后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分析,制作授课课件,培训科内护士。压疮管理小组其他成员为每个责任护理组的组长,负责对本组护士进行压疮知识的考核及所分管病人的压疮护理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1.2.2.2 管理流程的实施与应用 根据压疮管理流程,具体实施如下:①病人入科后,责任护士仔细评估病人全身情况,填写Braden压疮风险评估表,总分≤12分,为发生难免性压疮的高危病人。责任护士需要3d评分1次并记录,阶段性评估中如果病人病情好转,已不符合难免压疮申报条件(总分>12分),可7d评分1次。②责任组长与责任护士共同核实病人情况,制定护理计划,每次交接班检查病人皮肤状况,监督护理措施落实情况。③转科带入压疮或科内新发压疮填报压疮登记表,详细记录压疮部位、面积、程度及创面情况,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接到登记表后24h内派压疮会诊护士长,给予指导换药工作,护士长及压疮护理小组组长定期查看病人压疮愈合情况,讨论是否需要改进换药方法。④病人转科或出院时,责任护士填写压疮最终发生结果,完成科室难免压疮申报表,压疮护理专业小组进行分析汇总后存档。
1.2.2.3 护理干预措施 ①严格交接班制度:责任护士在护士长和组长带领下,认真床边交接班,重视病人全身情况,重点观察病人皮肤受压情况,评估病人翻身前后病情、皮肤、管路的安全情况以及肢体是否处于功能位。②规范翻身方法:针对病人皮肤情况,确定翻身频率,一般2h翻身1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扯、推等增加摩擦力和剪切力的动作。ICU病人压疮多发生于骶尾部[2],为减轻极高危病人骶尾及髋部所受压力,可采取斜坡位,避免床头摇高超过30°,受压部位垫软枕、高弹力海绵垫等,以分散骨突部位所受压力。翻身前后均要妥善处理各种管道,减少牵拉,避免病人皮肤下有异物,例如心电监护导线、引流管等。③注意皮肤护理:ICU病人常因大小便失禁、引流液污染、出汗、皮肤弹性差等原因引起皮肤浸渍、变软,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较高。对高热或皮肤易出汗者,应及时擦干腋窝、腹股沟,大小便失禁后,及时清理排泄物,给予会阴冲洗。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 例(%)
2.2 压疮管理流程实施前后压疮治愈率比较 2012年共收治院外带入压疮病人15例,治愈10例(66.6% ),2013年共收治院外带入压疮病人11例,治愈9例(81.8%),两个时间段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压疮风险评估 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皮肤评估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有学者认为,病人入院时给予系统的皮肤评估,有利于降低压疮的发生率[4]。压疮风险评估作为压疮管理流程的第一步,使护士全面掌握病人全身的皮肤状况与发生压疮的潜在危险,从而根据病人压疮风险评分,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化地减少难免性压疮的发生。
3.2 压疮管理小组的建立 压疮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压疮防治的各个环节控制,并负责科室压疮相关知识培训。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不断更新理念,引进新的护理方法,带动全科护士压疮预防及治疗水平的提高。
3.3 规范翻身与皮肤保护的方法 翻身时由于力量不均,拖拉等容易对病人皮肤造成潜在伤害。在病人身下垫棉质中单,既可以吸收汗液,又可在翻身时通过移动中单达到移动病人的目的。预防性使用皮肤保护敷料,可以减少皮肤所承受的压力、摩擦力及剪切力。护理干预措施中,重点强调在病人骨隆突处与皮肤经常潮湿处应用水胶体敷料进行保护,对于腹泻及失禁病人,摒弃了常规护理中应用湿巾进行皮肤清洁,而是用温水冲洗皮肤,棉布拭干方法,减少了湿巾在擦拭过程中的摩擦力与湿巾中含有乙醇成分对皮肤的刺激,从而减少了肛周皮肤破损的发生。
3.4 压疮换药实行统一管理 对于已发生压疮病人的换药工作,管理流程中明确指出应由压疮管理小组成员进行换药,压疮管理小组成员为护理组组长,能够保证上班时间均有成员在位。每次压疮换药进行拍照留取资料,对比压疮愈合进展,有利于压疮的观察与交班,以及及时调整换药方法。研究结果显示,统一压疮换药流程后,压疮的治愈率明显提高。
4 小结
压疮管理流程的核心是以流程为导向,以降低ICU压疮发生率为目标进行科学管理,由责任护士—管理组长—护士长—护理部管理小组,层层监控落实,为病人提供了个性化护理,加强了对病人病情的监控,从而有效预防了压疮的发生,提高了ICU的护理质量。通过监控管理,不断进行培训学习,明显提高了护士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压疮流程管理在ICU的实际工作中还需要不断的去优化,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1] 王好,陈伟菊,周佩如,等.压疮管理流程的建立与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7,7(2):47-48.
[2] 段征征,刘义兰.ICU病人院内获得性压疮发生的情况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11C):3799-3800.
[3] 刘丽华.Braden压疮预测量表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9,8(5):56-57.
[4] Niderhauser A,Vandeusen LC,Parker V,etal.Comprehensive program for preventing pressure ulcer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Skin Wound Care,2012,25(4):16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