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4年常熟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2015-05-14龚利强
龚利强
常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常熟 215500
流行性腮腺性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常在学校、幼托机构等场所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腮腺非化脓性肿胀,人体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也极易受到腮腺炎病毒侵犯。可能导致睾丸炎、卵巢炎、脑膜脑炎、胰腺炎等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造成不育或者儿童后天获得性耳聋。为了解常熟市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和流行特征,以制定有效的流行性腮腺炎防控规划,对常熟市2010—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网络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2014年常熟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疫情资料和集聚性疫情登记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常熟市统计年鉴。
1.2 方法
采用Excel录入和导出相关数据,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2010—2014年常熟市流行性腮腺炎不同地区发病情况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10—2014年常熟市流行性腮腺炎累计报告861例,各年度分别为 124、42、195、341、159 例,无死亡病例。其中常熟市本地病例分别占 79.03%(98/124)、66.67%(28/42)、77.44%(151/195)、79.77%(272/341)、82.39%(131/159),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2.74/10万,最高年报告发病率25.48/10万(2013年),最低年报告发病率2.62/10万(2011年),见表1。不同年份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
表1常熟市2010—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情况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分布 2010—2014年常熟市流行性腮腺炎全年都有发病,发病时间呈现较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春季4~7月和冬季12月至次年1月发病例数明显增多,占全年总发病数的70.44%(479/680)。见图1。
图1 2010—2014年常熟市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时间分布
2.2.2 地区分布 常熟市共有10个乡镇,2010—2011年部分乡镇未出现病例,2012—2014年各乡镇均有发病,呈散发状态。报告发病率最高的为董浜镇123.43(2013年),累计发病数前3位是虞山镇(321例)、碧溪新区(92例)、董浜镇(68例),年平均发病率前3位是董浜镇(25.82/10 万)、碧溪新区(17.65/10 万、虞山镇(15.85/10万)。见表2。
2.2.3 人群分布 2010—2014年常熟市流行性腮腺炎病例中,男性42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81.08/10万,女性25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47.24/10万,男女性别比1.63:1。不同性别中的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56,P=0.00<0.01)。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 其中 7岁组发病数最高(76例),病例主要集中在3~16岁,累计报告病例数570例,占总病例数的83.82%(570/680),各年龄组发病数见图2。
图2 2010—2014年常熟市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年龄分布
全部病例中,学生444例,以小学生为主,幼托儿童100例,散居儿童66例,其他人群71例,分别占65.29%、14.71%、9.71%、10.44%。 见图 3。
2.2.4 聚集性疫情 2010—2014年全市未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是每年均有聚集性疫情发生,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5年累计发生33起,涉及病例数
222例,占总病例数32.65%(222/680)。
图3 2010—2014年常熟市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职业分布
3 讨论
2010—2014年,常熟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年报告发病率在2.62/10万~25.48/10万之间波动,疫情总体呈散发状态,2013年发病率明显上升,可能与个别乡镇暴发疫情及腮腺炎自身流行规律等多种因素有关。该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季节性较明显,每年的春季4~7月和冬季12月至次年1月是发病高峰,2月和8月下降明显,这可能与学校寒暑假放假,感染和传播途径减少有关[1]。
2010—2014年,常熟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前3位的地区是董浜镇、碧溪新区、虞山镇,乡镇发病率高于城区,这可能与部分乡镇学校对流行性腮腺炎严重性和危害性认识不足,疫情暴发后未能严格落实晨检、病例隔离、通风消毒以及健康教育措施不到位等因素有关。
年龄分布显示病例主要集中在3~16岁,基本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2-4]。7岁儿童有一个明显的发病高峰,这可能由于小学一年级或幼儿园大班的学生个人卫生意识较差,家长防控意识不强,一旦出现病例,仍坚持上课,从而导致聚集性疫情发生。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生活泼好动,互相接触以及与外界接触感染机会多有关。人群分布显示学生最多,可能是由于学校作为学生聚集性场所,一旦有腮腺炎病例发生,如果没有对病例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容易出现聚集性发病[5]。
腮腺炎严重危害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传染性仅次于麻疹和水痘[6],发病后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而接种腮腺炎疫苗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7],2008年5月1日我国开始将腮腺炎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项目,要求对2006年11月1日以后出生满18月龄儿童进行麻腮风疫苗接种并纳入常规管理,而大年龄组儿童因未接种疫苗、易感人群长期累积、抗体逐渐消失等原因导致病例高发。腮腺炎疫苗的5年保护率是92.13%,10年保护率是69.11%[8],因此,即使有接种史的青少年及成人也会受到腮腺炎病毒感染。
该调查分析显示,要做好该市流行性腮腺炎防控工作,除了继续加强腮腺炎的监测报告工作以外,还应在抓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内人群接种的基础上,根据该市实际情况,在少年儿童及成人中加大推广麻腮风疫苗接种工作的力度,在疫情暴发的单位或地区,根据发病情况,积极开展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的疫苗应急接种[9],可以起到良好的免疫抑制保护作用[10],从而降低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及继发率。同时,在腮腺炎流行季节,应加强对高发场所(学校、幼托机构)、重点人群(学生、家长、教师)的流行性腮腺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晨、午检,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及时予以停课居家隔离和治疗,必要时采取整班停课措施,特别强调病例要隔离至传染期结束,只有采取正确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才能避免疫情的快速扩散。
[1]吕燕,李自强,韩秀云,等.2011—2013年济南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4,20(11):835-837.
[2]黄艳.2007-2011年江苏省沭阳县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3,29(3):351-353.
[3]罗宏伟.2005-2011年周口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3,24(3):243-245.
[4]马俊.长丰县2006-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3,19(1):38.
[5]杨明利,佘桂芝.泗洪县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4,25(6):42-43.
[6]张军胜,李漫.2004-2012年咸阳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J].职业与健康,2014,30(5):647-651.
[7]骆晓艳,朱向军,高志刚,等.天津市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5):444-447.
[8]许建雄,陈健,云雪霞,等.1997-2006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监测与暴发疫情分析[J].医学动物防治,2007,23(6):411-413.
[9]李未,常玥,靳妍.台州市2004-2012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3,25(8):437-439.
[10]杨金英.2010-2012年聊城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J].职业与健康,2014,30(15):2144-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