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灵川县某小学一起甲型(H3型)流感暴发疫情分析
2015-05-14秦云飞
秦云飞
灵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灵川 541299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潜伏期短(1~3 d)、发病率高、表面抗原易变、人群易感[1],其流行程度与人群密集性、疫苗接种情况有关。学校是人群高度聚集的地方,故也是流感暴发疫情的高发场所;儿童和学生抵抗力低,易感性强,儿童和青少年成为流感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2-3]。2014年3—4月桂林市灵川县某小学发生一起近年来规模较大的流感疫情暴发,累计发病50例,由H3型流感病毒病毒感染引起。该研究通过对该起流感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旨在进一步掌握流感爆发的特点,为控制流感暴发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4年桂林市灵川县某小学3月21日—4月10日监测流感样病例,包括自动到校保健室就诊病例及晨检发现的病例,此次流感暴发累计发病50例。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根据《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由灵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对某小学进行现场调查,对所有病例采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面对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疫情进展情况进行每日跟踪。个案调查表主要用于收集病例的基本信息、发病情况和疫苗接种情况,同时调查该小学学生及教职工的居住环境、活动场所卫生状况。
1.2.2 实验室检测 现场采集咽拭子标本,置于含有无菌病毒采样液的标本采集管中,4℃条件下,于24 h内送至桂林市疾病控制中心实验室,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进行流感病毒检测。
1.2.3 统计方法 对疫情资料运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整理,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学校基本情况
疫情学校从学前班至六年级共7个年级25个班,学生1494人,其中男生787人、女生707人;每班人数52~68人不等,全部为外宿生。教职员工104人,其中教师88人,食堂工友12人,保安3人、食杂店1人。学校有1幢教学楼、3幢宿舍楼,校区内环境宽敞,教室宿舍通风良好。学校统一用灵川县市政供水,每天向学生供应足量开水,配备有1名专职保健医生,设有一食堂,提供教职工、学生用早餐及部份学生用中、晚餐。
2.2 流行特征
2.2.1 发病时间分布 该小学在3月21日出现首发病例,3月23日—4月2日陆续发病,累计发病44例,4月3~7日无病例发生,4月8~10日出现偶发病例,4月11日后再无病例发生。此次疫情共历时22 d,累计发病50例,罹患率3.13%,发病高峰为3月30~31日,共报告16例(占发病总数32%)。详见表1。
表1 灵川县某小学甲型(H3)型流感病例时间分布
2.2.2 人群分布 该起流感疫情50例病例均为学生(年龄在6~13岁),教职工无发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男女之比为:1.27:1。男女性别间罹患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596,P=0.440>0.005)。详见表 2。
表2 灵川县某小学甲型(H3型)流感病例性别分布
2.2.3 年级、班级分布 该起流感疫情除一年级学生及教职工外累及灵川县某小学的各个年级,其中五年级罹患率最高,为7.61%,其次是六年级,为6.02%。各病例所在年级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04,P=0.003<0.005)。详见表3。 此次疫情病例共分布于11个班级,其中4个班出现聚集性病例,即五年级3班发病14例,六年级3班发病9例,二年级2班、3班各发病5例。最高罹患率达22.22%。详见表4。
表3 灵川县某小学甲型(H3型)流感病例年级分布
表4 灵川县某小学甲型(H3型)流感病例班级分布
2.2.4 病例临床特征 50例病例大部分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即发热(体温在 38.0~39.2℃之间),伴咳嗽、流涕、咽痛、流鼻涕、头晕、头痛等一个以上症状,无眼结膜充血和全身中毒。患病学生均在门诊进行了治疗,无住院病例及重症病例,所有病例经治疗后痊愈,病程3~8 d。
2.3 实验室监测
3月27日采集病例咽拭子样12份,28日上午送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感病毒RT-PCR检测。结果反馈:4份甲型H3流感病毒核酸阳性,8份阴性。
2.4 疫情报告及处理经过
2014年3月27日11时,灵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灵川县某小学保健医师电话报告称该校今天晨检时发现以发热、咳嗽、流涕为主要症状的学生10余人。接到报告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核实情况并向县卫生局报告,县卫生局对此事件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27日下午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处置,并对疫情进展情况进行每日跟踪。截至4月1日12时,共发病学生43人,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一般事件标准。县卫生局及教育局共同对学校提出了防控措施。
3 讨论
流感是对人类危害极大的传染病,病毒变异性强,20世纪发生了3起世界大流行,数千万人在流感疫情中丧生[4]。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结果分析,判断该疫情为一起甲型(H3型)流感暴发疫情,并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一般事件标准。本次疫情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小学校园,学校是流感暴发疫情的高发场所,流感暴发主要发生于中小学和幼儿[5]。
3.1 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本次疫情发病时间为3~4月,有明显的季节性,与莫建军等报告广西流感发病时间一致[6]。此次疫情病例全部为学生,发病年龄6~13岁,教职工无一发病,男、女生罹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孙水林等研究结果一致[7];分析其原因可能为:首先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而学校人口密集,集体活动机会较多,接触频繁,为流感的流行提供条件;其次学生年龄较小,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此外与学校的卫生宣教、流感疫苗的注射也密切相关。因此,学生应是流感防控工作的重点保护人群。此次疫情五年级学生罹患率最高,其次为二年级学生;五年级3班罹患率最高,为22.22%,其次为六年级3班,这说明流感具有聚集性。不同年级之间流感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与侯玉媛等研究一致[8],可能原因为不同年级各学生之间接触的情况有关,一般情况下,同一年级学生接触与其他年级接触相对较少。
3.2 临床特征分析
此次流感样病例表现为发热,且均在38°C以上,并伴有咳嗽、流涕、咽痛、流鼻涕、头晕、头痛等一个以上症状,症状相对较轻,临床症状符合《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病例经门诊处理治疗,3~8 d可痊愈。此次疫情发现是由于保健医生晨检时发现并及时报告,这说明学校做好晨检、学校的监测等防控工作,严格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是防止流感暴发疫情的重要手段。
3.3 疫情处理
此次疫情自从接到报告后立即采取控制措施,从而使疫情得到明显的控制。疫情的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如下方面:①对发病学生及时隔离治疗至痊愈,加强病假缺勤学生追踪,要求家长送正规医院诊治。所有发病学生在症状消失2 d后才能返校复课。②学校落实专人负责疫情信息报告,将每日新增病例情况及发病学生转归情况统计,每日在上午12时之前报到灵川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③疫情期间学校不进行大型聚集活动。④做好全校学生、教职工及家长预防流感宣传教育工作,向每个学生家长发放预防流感宣传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⑤做好教舍室内通风换气及消毒工作,并落实专人负责并记录。⑥采取停课措施。对部分年级、班级停课,学生放假期间,学校要加强家校联系,密切关注学生健康状况及发病学生诊治转归情况。⑦在“知情、自愿、自费”原则下,建议组织未发病学生接种流感疫苗。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防控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流感疫情暴发,各医疗卫生单位、各学校应意识到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引起流感暴发后,防控难度非常大,在流感高发季节,要时刻拧紧“流行性感冒”这根弦,发生疑似病人要早报告、早隔离治疗、早调查处理,才能避免引起流感暴发。此外,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接种流感疫苗是防控流感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群(特别是在校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才能有效地防止流感疫情的发生。
[1]李刚.甲型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30(3):267-270.
[2]马萍,王敬军,张义,等.陕西省2006-2013年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17-21.
[3]邱洁.2010—2011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流感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疾病控制杂志,2014,18(9):897-899.
[4]陆小军.2009年南京市首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疾病监测,2010,25(1):9-11.
[5]曾毅,闭志友,林健燕,等.2011—2013年南宁市流行性感冒监测情况及突发疫情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5,31(9):1257-1259.
[6]莫建军,周艳,孟军,等.广西2004—2008年流行性感冒疫情监测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5-26.
[7]孙水林,冯润,熊志伟,等.某医学院甲型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9,30(12):1121-1122.
[8]侯玉媛,刘孽雄.一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