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如何对接?
2015-05-13彭念
彭念
孟加拉国有意引入中国的发展模式,承诺推动南亚与东亚合作,并力邀中国领导人访孟。
早在2013年9~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亚和印尼分别提出“一带”、“一路”大战略之前,李克强总理即在同年5月出访亚欧四国期间,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先后提出“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和“中巴经济走廊”的构想。不久前的国家“一带一路”规划,将这两个经济走廊提到“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关联紧密”的地位。随着瓜达尔港2015年4月中旬全面投入运营,“中巴经济走廊”率先迈出关键一步,而相对复杂的“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则在对接“丝路”上面临几道坎。
“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前身,是上世纪末云南学术界提出的“中印缅孟区域经济合作构想”。该构想的初衷,并非如中缅油气管道般旨在开辟绕过马六甲海峡的海陆联运通道,而在于联结中国西南省份与缅甸、孟加拉国以及印度东北部欠发达地区,实现联动发展。1999年,中印缅孟四国第一次经济合作大会在昆明举行,并在《昆明倡议》中规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尽管四国学术界推崇打通昆明到加尔各答的商路,但随着新世纪初孟加拉国、印度陆续发生领导人更迭,该机制逐渐步入雷声大雨点小的窘境。此外,启动较早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当时正如火如荼推进,也转移了域内国家对中印缅孟经济合作的兴趣。
在沉寂了十多年之后,中印缅孟经济合作又焕发出生机。2013年5月,刚刚就任总理两个多月的李克强访问印度,与10年任期进入尾声的辛格总理共同倡议建设“中印缅孟经济走廊”,以加强本地区互联互通。此时,孟加拉国开国元勋之女、曾在印度避难6年的哈西娜在本国连续执政已有4年,且有望在来年大选中战胜“老对头”卡莉达·齐亚、开启另一个5年总理任期,故有意引入中国的发展模式,加强基建投入。而缅甸前总理吴登盛,此时也已担任实权总统两年多,期待提升对华关系。于是当年底,“中印缅孟经济走廊”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昆明召开,令这一升级版合作构想进入官方主导的联合研究阶段。
后续的进展证明,中国之外最积极的要属经济水平垫底,且有大量国民在外打黑工的孟加拉国(印缅国内的一些骚乱即针对孟国人)。2014年,孟总理哈西娜和总统哈米德先后访华,推动落实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年底,哈西娜还向中国外长王毅承诺,自己会推动南亚与东亚合作,并力邀中国领导人访孟。
从博鳌论坛2015年会上中国公布的“一带一路”规划来看,中印缅孟经济走廊正好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拟重点畅通的西南路线上。鉴于印度、缅甸和孟加拉国都是印度洋沿岸国家,该走廊更大的意义在于连通“一带”与“一路”。由于在陆上与海上丝路中均占据重要地位,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建设对于“一带一路”战略在中国西南方向的有效推进至关重要,尽管落实起来困难重重。
在中印缅孟经济走廊中,连接南亚与东南亚的缅甸颇为重要。基于对缅甸战略地位的看重,中国在2011年春缅甸新政府成立之后,将中缅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然而,同年9月缅甸新政府暂停中缅合资项目密松大坝,中国在缅甸的铜矿、镍矿等合作项目也受到影响。这一系列针对中资企业的反对浪潮给中缅关系发展投下阴影。接下来近两年时间,中缅未签大型合作项目。
中缅关系出现新契机,是在历时3年的“中缅油气管道工程”缅甸段于2013年6月全面建成后。当月,从上年令昂山素季扬眉吐气的议会补选中缓过气来的吴登盛总统,向来访的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承诺会在涉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坚定支持中国”,同时表明了欢迎中国企业投资的态度。翌年,吴登盛三度访华(4月出席博鳌论坛,6月国事访华,11月出席中国与7个非APEC成员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其后又作为“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东道主,表示欢迎中方的“一带一路”倡议,承诺配合推进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建设前期工作。
尽管在高层互访的推动下,中缅关系从密松大坝的阴影中有所缓和,但“树欲静而风不止”。2014年底,莱比塘矿场的扩建计划引发新一波民众抗议,缅甸警方与示威群众发生冲突,导致1人死亡、20人受伤。事后缅甸舆论纷纷斥责政府暴行,西方舆论也跟进谴责缅甸政府,并把矛头指向中国,使得中国在缅投资项目承受巨大压力。其实,自密松大坝事件后,中资企业已经按照缅甸调查团的要求,就环保、宗教习俗以及居民安置等多种要求做出合理安排,但这并未能阻止缅甸国内反华激进势力的干扰。中国国内有学者称之为“中国投资的政治化趋势”,而这很大程度上与中资企业跟缅甸政府的合作模式有关。目前中缅经贸合作大都集中在一些大项目上,受益者主要是中资企业以及缅甸政府。由于缅甸普通民众直接获益甚少,往往对中资企业怀有情绪。未来推进中印缅孟经济走廊,如何确保中国在缅互联互通工程不受反华势力干扰,非常棘手。
中国在缅投资风险之外,缅北“民地武”与缅国防军之间的冲突,也连累到中国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2015年初,缅甸国防军与克钦独立军因玉石及木材贸易再起干戈。随后,回乡省亲的“果敢王”彭家声与缅国防军爆发冲突,不仅造成大量缅北难民拥入中国境内,缅军军机还侵入中国云南领空炸死中国公民。尽管缅政府随后正式向中国道歉,也召开了全国停火协议谈判会议,但缅北小规模冲突并未停歇,中国西南边境仍存安全隐患。中印缅孟经济走廊要想构建便捷的交通网,必须途经缅北地区。在缅甸民族和解进程仍看不到尽头的背景下,这一走廊的建设将备受掣肘,中国西南方向的“一带一路”建设也将受到影响。
作为“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重要参与国,印度却对建设这一可能提振本国西孟加拉邦经济的走廊并不上心。2014年5月上台的印度人民党政府,尚未对中方提出的“中印缅孟经济走廊”进行回应。除了西孟加拉邦处于草根国大党和印共(马)势力范围的内政因素外,最大的考量莫过于所谓的中方战略威胁。
早在中缅关系自1980年代末回暖之际,印度就大肆渲染中缅关系对印度的安全威胁。印度战略家认为,中国援助缅甸修建公路、桥梁及其他基础设施,对印度来说是潜在威胁。他们担心这将使中国获得通往印度东北部的门户。印度还对中国在缅甸修建深水港疑虑重重,认为这有可能成为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潜在后勤补给线,中国试图通过缅甸在印度洋、孟加拉湾获得更稳固的立足点,这将对印度海军构成威胁。
在这种威胁感知下,印度一方面加强了与缅甸的军事合作,另一方面也另起炉灶,联合缅甸、孟加拉国、泰国以及斯里兰卡,成立孟印缅斯泰经合组织(BIMSTEC),以平衡中国影响力在缅甸、孟加拉国以及印度东北部的扩展。莫迪上台之后,致力于周边外交。他不仅趁赴内比都参加东亚峰会之机访缅,还主动出访包括斯里兰卡在内的印度洋沿岸小国。而长期困扰印孟关系的“飞地”问题,也有望在莫迪时代得到妥善解决。这一切都预示着,莫迪时代的印度将在缅甸、孟加拉国施展更大的影响力。不过,考虑到印度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疑虑,印度在缅、孟影响力的扩展不仅难为中国实施该战略创造机会,反而会扩大缅、孟在中印之间周旋的空间。毕竟,缅、孟在公开欢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印度主导的孟印缅斯泰经合组织。
尽管如此,前不久中印两国防务与安全磋商在北京召开,双方表示中印联合军演将会在中国境内举办,这将增加两军的感情,也将在印度总理莫迪5月访华之前,增强两国都“感觉良好”的因素。而4月15日中国财政部公布的亚投行57个意向创始成员国名单中,印度也名列其中。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印两国未来的竞争与合作如何走向,值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