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新的社会发展理念

2015-05-13张艳蕊

卷宗 2015年3期
关键词:节约资源人与自然生态文明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支撑,是我国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改革开放加速了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对广大农村地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农村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提出了在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

关键词:生态文明;节约资源;保護环境;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1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随着人类文明形式的提高,我们在注重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同样注重生态文明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解决农村问题的前提条件,也是现阶段经济建设所应达到的重大目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为绿色农业提供了科学发展之路,它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讲,人们习惯将生态文明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对相关实践进行生态化改造,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得到缓解,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使自身的生产能力、组织能力与自净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以便为后期人类的更好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其二是思维方式的绿化、生态意识的觉醒和一系列生态大学科的崛起。而有些学者认为生态文明既指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又包括处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取得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这两种观点都要求我们提倡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解决好“三农”问题,推进各个行业的发展。

2 如何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放在农民身上。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也需要广大农民的同力同为,所以“以人为本”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生活质量和农民素质,为农民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地发展生态文明。

(二)节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节约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将节约资源的意识和思想正确树立起来,做好宣传和普及,控制能源消耗,提高利用效率,支持低碳产业和再生资源的发展。在各个加工、运输等环节中建立节约的管理制度,依靠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完成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保护自然环境,发展绿色农业。如今的农村资源日趋枯竭,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紊乱。我们只有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善待自然,保护自然,提高节约意识,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才能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3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一)加强农村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制度,加强规划和引导,建立良好的宅基地使用秩序,强化监督和管理,将节约用地的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深化水资源管理制度,将有关环境的赔偿制度完善起来,加强监督。提倡“谁污染,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查明问题根源,让违反者承担相应的责任。最后,要定期把环境质量的监测结果发布到社会,实行环境质量的公告制度,营造全社会关心环保的氛围。

(二)提高农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加强宣传力度,在农村中广泛普及生态文明知识,营造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舆论氛围。尊重农民,相信群众,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有节约资源意识的新型农民,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生态忧患意识,使其自觉承担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

(三)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农村基层组织积极进行环境管理,可以调动所有社会资源投入到环保中来,使每位成员都成为环保参与者和监督者。还要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提高农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化水平,充分发挥分散污染治理的规模效益优势。

(四)探索农村价值观念的转变模式。对于我国的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全面衡量,通过多方面的调查,采取不同的手段和策略,因地制宜,合理分析,利用不同的模式进行实践。但无论使用哪种模式,在实践的成效上都应该确立统一的标准。农村价值观念的转型、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型以及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模式都需要我们进行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实践过程。

(五)要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需要树立新的价值观,不再纯粹地追求农业的产量和经济收益,而是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追求生态农业的价值观念。对农民进行现代科技和人文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将生态理论灌输到农民的思想中去,完成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变,形成现代的科学发展观。这就需要采取科学的方法来促进农民意识的转变,例如更新农村的教育模式,让更多的年轻人到职业院校进行生态文明知识的培训,提供完整的教育资源来进行改造,将农民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农民真正意识到农村目前存在的或即将产生的环境问题,了解到环境污染和自然破坏对人类的危害,并制定出有效的方法对现已形成的危害进行治理,探索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途径。农民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参与者,通过这些教育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广大农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费广胜.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民合作组织的生态文明功能[J].农村经济,2012,(2):104-108. [2]戴圣鹏.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探索[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3):183-187.

[3]戴迎华,张春梅.农村生态消费模式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663-17665.

[4]赵美玲,马明冲.基于战略视角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探析[J].理论学刊,2013,(7):72-75.

作者简介

张艳蕊(1988-),女,甘肃白银人,硕士在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方向。

猜你喜欢

节约资源人与自然生态文明
节约资源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废旧材料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