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大地构造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2015-05-13陈顺等

卷宗 2015年3期
关键词:班公湖蛇绿岩怒江

陈顺等

摘 要: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作为青藏高原的一条重要地质界限,正确认识班-怒带的演化对认识整个青藏高原的演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地质意义,近些年对班—怒带的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对班—怒带的闭合时间、拼合时限都有了较为统一的认识。但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却存在不同的认识,对班—怒带的洋盆性质、俯冲极性、演化阶段及时限、拼贴模式及对青藏高原的隆升意义以及班—怒带是否作为冈瓦纳大陆的北界的认识还不统一。提供正确的研究思路是解决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关键问题的所在。

关键词: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构造演化;洋盆;俯冲极性;时限;拼贴模式;高原隆升;研究思路

1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众多国内外地质学者对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比较统一的认识是(1)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闭合是自东向西由早到晚的闭合方式;(2)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大致是在中、晚白垩世完成了拼合。(3)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分割羌塘地体与拉萨地体的一条重要缝合带。但是到目前为止一些重要的问题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还存在一些争议问题。如(1)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否作为冈瓦纳大陆的北界;(2)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洋盆性质、俯冲极性、演化阶段及时限、拼贴模式及对青藏高原隆升的意义等,仍存在激烈争论;(3)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构造演化是否经历了洋盆裂谷阶段、初始洋盆和成熟大洋阶段、洋内俯冲阶段、残余洋盆阶段、洋盆闭合消亡阶段的完整威尔逊旋回阶段。

2 班公湖一怒江缝合带构造演化的关键问题

(1)班公湖一怒江洋盆性质和规模。目前争论较大,即使对同一蛇绿岩剖面认识也不同。有认为是弧后盆地(如金沙江古特提斯洋(如刘训等,1990;2003)或者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的弧后盆地(如王希斌等,1987);是主特提斯域并且是一种多岛弧盆格局,是冈瓦纳大陆的北界(如潘桂棠等,2004b);不是一个广阔的大洋盆(估算的宽度为930一 1290km,形成环境具有多样性,鲍佩声和王军,2000;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以及中生代印度大陆和亚洲大陆之间不存在广阔深邃的特提斯洋,肖序常,2000);余光明和王成善 (1990)认为班公湖一怒江断裂带为走滑断裂带,盆地为走滑拉分性质等等。究其原因,可能是当时认识的局限性或者资料片面性所致,没能考察班公湖一怒江洋盆是否经历初始裂谷一大洋盆地一洋内俯冲一残留洋盆一碰撞造山一造山带准平原化的完整威尔逊旋回.。

(2)班公湖一怒江洋盆俯冲对应的岩浆岩带和双变质带。目前对班公湖一怒江洋的俯冲极性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存在洋内俯冲阶段(丁青蛇绿岩,张旗,1985;

藏北湖区蛇绿岩,中一英青藏高原联合科学考察队,1990;班公湖蛇绿岩,史仁登等,2005)。有认为班戈带火山岩是南向俯冲的岛弧(如2006;朱弟成等,2006b)或者存在双向俯冲(如潘桂棠等),但是主流观点认为班公湖一怒江洋盆向北俯沖(如2007d;及其引用文献)。对于洋一陆俯冲形成的岛弧类岩石资料还比较缺乏,有认为可能由于俯冲阶段温和而又缓慢,所以岩浆岩带不明显(如Yin&Harrison,2000),或者消失于上地壳构造挤压带或者可能被晚侏罗世以来的沉积地层或者上地壳构造挤压带覆盖,或者持续深俯冲到了羌塘地体下面等等.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否是冈瓦纳大陆的北界,目前存在两种观点,(潘桂棠等.2004,地学前缘)从青藏高原地质调查研究中所取得的大量新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出发,重点介绍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北两侧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差异,认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是冈瓦纳大陆的北界。(李才等,2006a,2007b,c)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闭合时,班公湖—怒江洋(海)开始扩张,正是班公湖—怒江洋的打开,进一步促进了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的闭合。晚三叠世以前不存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所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不具备构成冈瓦纳大陆北界的基本要素。根据对青藏高原主要构造单元和晚三叠世板块缝合带的分析认为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作为冈瓦纳大陆的北界和古特提斯洋主域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不可否认,对冈瓦纳大陆北界的位置仍会存在激烈争论,随着青藏高原空白区基础地质调查持续开展以及地质研究工作的深入,在不断积累新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基础上,在认识冈瓦纳大陆北界和评价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在青藏高原地质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这一重大科学问题上,必将涌现出许多更新的篇章。对正确认识冈瓦纳大陆的北界一定会最终形成统一的认识。

3 总结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构造演化是青藏高原众多缝合带的一条重要界限,正确认识它的演化历史,对认识整个青藏高原的演化有着极其重要的启发,虽然在一些关键问题是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但是正是由于百家争鸣才会有地质学的蓬勃发展,同样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争议虽然很多,但是这些问题随着不断的研究,许多问题也越来越清晰,对冈瓦纳大陆的北界的认识现在越来越倾向于把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作为它的北界,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技术手段综合应用,定量化解决这些问题指日可待,现在笔者认为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要解决其俯冲极性,这对认识这个青藏高原的演化顺序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俯冲是向北俯冲还是双向俯冲的认识由来已久,但是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以及个人的认识,笔者更倾向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俯冲极性是双向的,单一的俯冲极性已不能解释很多关键的问题。双向俯冲的许多学者已经给出了经典的模式,但是如何解释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俯冲为何由原来的北向俯冲转换成南向俯冲,目前比较合理的解释认为是洋岛随着俯冲消减到达海沟附近,导致了俯冲极性发生了改变。

参考文献

[1]鲍佩声,王军,2000,青藏高原缝合带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见:肖序常,李廷栋,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与隆升机制,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39一189

[2]鲍佩声,王希斌,1984,藏北蛇绿岩的堆积岩.喜马拉雅地质(II),北京:地质出版社,149一166

[3]鲍佩声,肖序常,王军,19%,西藏洞错蛇绿岩的地球化学及其生因,见:张旗主编.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究,北京:地质出版社,190一194

[4]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青藏高原地质演化.北京:科学出版社,175一241

[5]李才,1987,龙木错一双湖一斓沧江板块缝合带与石炭一二叠纪冈瓦纳北界.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7(2):155一166

[6]潘桂棠,陈智梁,李兴振等,1997,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北京:地质出版社,71一218

猜你喜欢

班公湖蛇绿岩怒江
给青藏高原的班公湖量体温
一图看懂怒江特大桥
怒江卡雀哇节
在班公湖,与天堂偶遇
怒江求学记
东昆仑造山带蛇绿岩研究进展
物探在纳木错西部蛇绿岩片带中找镍铁矿的应用
菲律宾Zambales蛇绿岩套的再研究:对其特提斯来源的启示
北吕宋岛菲律宾活动带蛇绿岩及其上覆浊积岩的放射虫研究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