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其改变策略的探究

2015-05-13高晓曼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成因学困生高中数学

高晓曼

摘 要:高中数学“学困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有其复杂的成因,既有学生主观因素,也有外因的综合影响。教师要针对“学困生”的成因,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策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尽快转变“学困”状况,促进学生整体进步、共同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困生 成因 改变策略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c)-0037-02

高中数学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是每个班级都不可避免的现象。“学困生”成因复杂:有个人天赋因素,有教师兴趣培养不到位,有学习方法不恰当,有学习环节衔接出现问题等。但是,所有的原因综合成一种表现—— 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很大障碍。所谓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归纳、演绎、综合等多种手段,理解并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并熟练运用的过程。高中数学思维的形成是在对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发展和提高的。“学困生”的数学思维障碍表现为两类:一种是根本不理解课本上的概念、定理和公式;另一类是能接受基本的数学常识,也能听懂教师讲课,但是一旦到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环节就出现了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此,针对以上情况分析“学困生”的成因以及转变策略。

1 “学困生”的成因

1.1 基础差,知识链断裂

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出现了严重问题,导致数学基础很差。而学习是一个学习者在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融入到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的过程,即学习者需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接纳新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在形成新知识的过程中,新旧知识在学习者的头脑中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进而有机结合形成知识体系。但是,由于“学困生”数学基础较差,新知识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找不到“媒介点”,不能形成新旧的连接,甚至不能理解教师所传授的内容。

这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只能靠死记硬背,记住那些概念、定理、公式等“死”知识,对稍有变通的数学问题就会无从入手。这种状况的持续,会导致学生知识链出现严重断裂,学生的数学学习难以在高中层面持续。

1.2 思维差,思维能力欠缺

部分学生由于义务阶段学习留下的学习陋习:大量习题强化训练,形成思维定势,对各种题型形成固定的解决办法,没有养成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各类问题的习惯。这种学习习惯会导致学生懒于思维,更乐于从教师那里接受现成的解题方式。只要教师没有讲解过的题型学生就感到无从下手,而看到与教师讲过的类似题型,马上开始用教师讲解过的方法尝试,而不去分析所遇问题与教师讲解问题的异同,解题效率仍然不高。这都是学生思维能力差、变通能力欠缺的具体表现。

还有一部分学生数学思维肤浅,只从表面上接受一些概念和原理,而没有去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没对知识进行深度理解,不能脱离具体数学现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无法上升到数学思维的高度。这会导致学生在分析数学问题时,只顺着事物发展的过程去思考,只注重由因到果的推理,不能形成开放性和多元性思维。

1.3 动力差,训练力度不够

部分“学困生”基础和思维能力都不存在问题,数学素质相对较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这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不愿意多做题。习题训练的不足,导致学生遇到每类题型时,都要从最基本的知识点思考,思维的距离和过程与别人相比相对漫长。考试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相当数量题目,这对学生的做题速度和做题正确率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学生由于练习不足而导致的做题速度缓慢,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导致一部分初中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都不错的学生沦为高中数学“学困生”。

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对部分问题“先入为主”,用自己惯用的方式去尝试,且对自己的方法深信不疑,不能放弃固有的思维模式的做题方法,思维陷入僵化状态,不能根据所学知识的新情况、新特点做出灵活的反应变通,导致数学思维被抑制,甚至造成思维僵化。

2 转变策略

2.1 因材施教,降低学习难度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由此可见,因材施教是高中数学课程的必然选择。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情,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于部分基础差的“学困生”降低学习难度,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这部分“学困生”进行初中数学知识补课。帮助学生在梳理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发现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补救,充实、完整初中数学知识结构,为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知识奠定基础。同时,降低对这部分学生高中数学学习要求,严格遵守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注重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基础夯实,以保证学生能够在形成知识衔接的基础上,建构基本的数学知识体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2 发展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对于因思维能力欠缺而造成“学困”的学生,教师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增加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的意识。引导学生注重夯实基础,要求学生对概念、定理、公式等基本知识理解要透彻、掌握要准确、运用要熟练,能够根据题目的要求合理进行选择、整合、熟练运用。例如,面对“非负实数x,y满足x+2y=1,求x2+y2的最大值、最小值”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首先认真阅读题干,除了提取题目中已知的条件外,还要善于挖掘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抓住题目中的确定条件,以求解决问题的快捷高效。在解决这个问题是,要首先对x、y的取值范围进行确认,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endprint

再如,函数y=f(x)满足f(2+x)=f(2-x)对任意实数x都成立,证明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2对称。看到这个题目,学生一时不知如何入手。这是因为学生不善于用所学的相关概念、原理思考问题,缺乏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分析、思考和整合能力,思维调控能力不足,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教师引导学生去认真阅读课本中函数的相关内容,看完奇函数、偶函数、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图像对称后,大部分学生豁然开朗,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教师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逐步学会将所学基础知识进行加工整合,利用到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逐步摆脱“学困”走上数学学习的坦途。

3 激发兴趣,促使主动学习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不够。教师要通过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动力缺乏的原因。比如,有的是因为教师赏识激励不足,学生没有体验过被赏识带来的愉悦感;有的是因为懒惰,感觉做题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有的是因为做错的时候太多,没有信心;有的是因为觉得学会基本知识就可以了,做那么多题没什么意义。

教师要经常和这些“学困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想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引导。比如,对缺乏赏识激励体验的学生,要尽可能发现学生做题技巧和能力方面的优势,并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并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望;对于懒惰成性的学生,要与家长沟通,学生、家长、老师三方共同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要求学生每天进行一定量的习题训练;对因做错题太多而失去信心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时常进行鼓励,帮学生树立信心;对认为做题没有意义的学生,指导学生尽可能做一些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直接联系的题目,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意义。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最佳途径,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尽快摆脱“学困”的重要方法。

总之,高中数学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是不可避免的,有其形成的学科渊源和人文渊源,是每个数学教师都要面临的重大教学问题。教师要从探究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入手,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尽快摆脱“学困”,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标,开创数学教学的全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唐爱萍.根据初中数学教学实际 切实改革课堂教学方法[J].考试周刊,2008(29):39-40.

[2] 侯国成.谈归因理论在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6):62.

[3] 袁连生.初三学生化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及对策[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2006(1):53-54.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因学困生高中数学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