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土资源保障综合作用的分析及其问题研究

2015-05-13胡小丽

中国经贸 2015年2期
关键词:粮食安全

胡小丽

【摘 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土历来是我国农民的立生之本,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步伐在加快,农村居民却在日益减少,大量年轻力壮之人纷纷求职于发达地区,花甲老年人成为农田主要的守望者,这无疑造成了城乡人口严重不平衡的现象,同样也限制了农业发展。大量农主将秸秆、稻壳等农作物残留物就地燃烧,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近年来,农村这些问题日益突兀,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必须充分分析我国农土的资源保障作用,包括粮食安全作用、环境优化作用、人力资源协调作用,从而研究出一套从根本上变弊为利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业土地;粮食安全;环境优化;人力资源协调;变弊为利

2011年9月19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这是我国农业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反映粮食产量的这样一组数据是令人欣喜的,但在此大背景下,中粮集团却在捉摸如何进行“海外圈地”,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近年来,我国农地利用率日益减小,农地质量日益下降,各地出现了大量农业污染,再加上留守农村务农的青年人大量减少,农业的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科学技术的发展越发迅猛,专业人士在致力于制止各种弊端的同时,也在寻找如何变弊为利的好方法。当然,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人们的农土保护观念入手。通过大量的前期调查,本文分析了农土在资源保障方面的典型作用,并针对问题给予可行性建议,旨在引起人们对农土的重视。

一、解决国民丰衣足食问题的基本保障

中国历来有“民以食为天”之说,随着耕地使用权落实到家家户户,以务农为生的农村居民就有了一定的自主权。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不仅从“吃饱穿暖”过渡到“吃好穿好”,更是提出了“吃穿要有情调有品位”的新要求。在追逐精神追求的热浪中,却忽略了基本农作物是生活海洋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解决这些民生基本问题的前提,无疑是对中国农地进行有效保护。

1.耕地数量安全的保护

近十年来,我国非农业经济建设大量占用农村土地,再加上灾毁土地、农土结构调整等原因,耕地面积减少了40%。这直接威胁到农业的发展。

根据调查,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在增长,但是增长比例却在下降,其中有68,6%的年轻人离开乡土,在外谋生,留在农村长期从事务农工作的人中50岁以上人群比例高达75%,耕地利用率不超过80%,这对农业经济来说并不是好消息。根据这些数据,相关人士推断,农土单位产量在增长,但人均产量却有出现逐步下降的可能。

农村农业土地荒废严重,调研员走访的皖南地区农用土地1200亩,其中杂草丛生土地80多亩,更是有许多肥沃土地用以“退耕还林”。大部分家庭只种植本家庭生活所需农作物和所需量,并没有额外农产品用以直接的经济收入。

2.耕地质量安全的保护

人们沉醉于追求产量,却忽略了在此过程中所埋下的隐患。为了解决产量问题,许多农民运用大量的农药激素,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农药的过度使用已经威胁到土壤质量。耕地水土流失、沙化、盐碱化、贫瘠化等问题层出不穷。

要真正达到“丰衣足食”的效果,当然要提高相关农产品的产量。在创造单位耕地面积高产量的同时,也要明确“节约等于再生产”。从农地的产出质量和数量出发,必须解决土地规模经济和仓储问题。

二、环境优化和资源再生的重要保障

秸秆在农户的主要用途一般是柴火,由于新农村建设,许多家庭用上了瓦斯,使得他们对于秸秆等并没有了直接的强烈需求,长期居住农村的人口数量也在减少,这又使得需求量在减少。在此背景下,大部分人选择了大规模就地处理。

本课题调研小组调查过程中,了解农村居民眼中的环境污染原因,发现了一组很有趣的数据:工业污染占40%,农业污染占50%,生活污染和其他污染占10%。可见农村居民已深刻认识到农业污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农业污染零碎而分散,主要是许多小规模农户为使耕地土壤肥沃、农产品产量提高而对农作物使用大量农药造成的。这些农药价格低廉、高毒、高残留污染物,许多农户使用不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把好此关,变弊为利,是农土保护方面的一重大问题。

1.综合利用秸秆

调研小组深入农村,针对收获时期农作物秸秆处理问题,主动上前调查访问。根据调查数据显示,43%的农户选择就地燃烧农作物秸秆,求其原因,其中有超过60%的农户是因为不需要,20%的农户认为就地燃烧形成的有机灰对农土的肥沃有一定的利处,少部分农户是因为农作物秸秆运回农舍不方便。

农作物秸秆燃烧,使得空气中存在大量颗粒物,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如今,我国农村地区出现雾霾现象已不是少见现象。农作物需要保质保量产出,农作物秸秆如何处理是我们必须正面回答的问题。秸秆中有机物含量高,经过加工处理,可以成为动物饲料、工业原料。新农村建设中,秸秆已成为天然气的重要基料,近年来,许多科学家又将焦点聚向农作物秸秆,进行新能源的进一步开发,以求资源再生,达到资源二次利用的目的。

2.发展农田旅游

这有别于一般的“农家乐”,而是对农土进行绿色管理、规模经营。在农作物生长期,适当发展旅游经济,使得农户对务农收入有新的信心。

三、人力资源区域流动的心理保障

调查显示,农村居民愿意背井离乡主要是因为城乡收入有一定差距。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20日发布数据,2013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73,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

然而农民在对农土收益有着不信任心理的同时,也不否认农地是他们外出务工的一种心理保障。许多在农村居民宁愿面临一定的就业风险身处异乡打拼,不仅是因为有比较满意的薪金福利的诱惑,而且因为他们没有失业的思想包袱,63%的农村居民认为,外出务工得不到预期的收益时,他们会选择回乡务农。因此,在此方面,农地实际上已经成为农村人力资源城乡转移的心理保障,是我国人力资源空间配置上需要考虑的重要原因。要想从宏观上优化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优化农村经济与农业发展,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农地这一变量的影响。

四、积极促进资源保障的综合作用

农地现状对资源保障而言有利有弊,必须发挥好农地的积极作用,才能促进民生事业的发展。耕种土地为全国人民所有,要想积极发挥农地的作用,必须要有国家的宏观干预,国民的整体配合和社会的主动支持。

1.国家严格制定实施政策方针

为保护土地不受污染和破坏,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关的土地保护法律,如日本的《关于防止农业用地土壤污染等的法律》。目前,我国正在起草关于保护耕地的法规,以达到耕地不随意被占用,培育耕地肥力等目的,要求农地合理开发与利用。

2.社会积极设计发展农地保险

根据市场运行规则,粮食定价一般是由市场来决定的。粮食的实际价格浮动较小,而经济在飞速发展,务农人员的机会成本越来越高,再加上天灾的不确定性,使得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有了收益方面的更大风险。这种情况下,必须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业保险这方面。

3.国民正确看待农地保障作用

以上已分析了农地保障作用的基本面,国民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树立正确的农地保护观念,全面认识农地的资源保障作用,从细节上开源节流,从根本上变弊为利。

参考文献:

[1]李琦.讨论人力资源的流动性[J].北京: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

[2]袁平.中国农业污染治理的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3]万洪富.我国区域农业环境问题及其综合治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4]赵曙明.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赵杭莉.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对农地利用影响研究综述[J].西安:西北人文科学评论,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粮食安全
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对策探讨
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对策探讨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农村科学储粮与粮食安全研究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
中国农业需避免落入产业化陷阱
云南省粮食安全视角下马铃薯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