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中考考务管理工作的探讨
2015-05-13魏赵文
魏赵文
【摘 要】目前,虽然评价制度赿来赿趋向多元化,但中考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还是受到了社会更多的关注,并不断影响着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本文仅就考试组织工作如何更好地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做些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中考;组织工作;探讨
中考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历来为社会所关注。招生考试部门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考试工作,事关社会的稳定和招考制度改革的大局。做为一名招生考试人员,仅就如何组织好考试工作,谈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重视中考的氛围
中考招生考试工作是为党和国家输送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影响面大,为社会所关注。作为招生考试工作人员,一定要讲政治,顾大局,通过会议、电视、广播等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中考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统筹协调各考试成员单位,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整体联动,快速反应的工作机制,加强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制定好考试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到未雨绸缪,提前控制。考前要对各报名点考生集中食宿的学校和宾馆及考生统一乘坐的车辆进行登记,对考生集中食宿的地点的安全、卫生、噪声进行全方位排查。各报名点与司乘人员及带队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把考生的安全责任明确到岗,责任到人。公安、武警部门要对考点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安全监控,及是盘查可疑人员和车辆,无委会对可疑信号要进行侦测压制,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各部门密切合作局面,为中考创设良好的环境。
二、从严整治,狠抓考风考纪建设
考务人员做为考试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者,是考风考纪建设的关键。因此必须认真做好考务工作人员的选聘工作,实行全员安全教育及业务培训,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不得上岗。全体考试工作人员要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考点、考务人员要层层签订《考风考纪及考试管理目标责任书》、《安全保密责任书》。要加强考务工作人员的纪律教育和责任教育,牢固树立依法治考、廉洁自律的意识,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要严格执行考务工作人员回避制度,各科考试均实行随机监考的办法,从源头上、制度上防止考试工作人员参与、组织、纵容考试作弊等恶劣行为的发生;要高度重视对考生诚信教育、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将考试纪律、考生守则和有关违纪处理规定,明确地交待给每个考生,让考生树立起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正确的荣辱观;要严厉打击各种考试舞弊行为,重点防范和打击有组织、有预谋的团伙舞弊、替考以及利用无线通讯、互联网传播涉嫌泄密信息的行为,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防范封堵现代通讯工具作弊行为;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密监控并及时清理通过网络、手机、校园小广告等传播涉嫌试题泄密和作弊信息,打击兜售作弊工具、帮助考生作弊、诈骗考生等违法行为,确保考试安全、平稳、顺利实施。
三、规范管理,保障试题(卷)安全
试题(卷)的安全是考试组织工作成败的关键,要把试题(卷)安全作为工作重点,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宣部、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教育考试考务安全保密工作规定》(教考试〔2004〕2号)文件精神及有关要求,坚持“分级管理,逐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所有涉密人员要逐一审查,并对其加强保密法纪教育和岗位职责教育,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职责分明、责任到人。严格加强试题(卷)从运送、保管、考试全过程的管理,杜绝任何责任事故的发生。试题(卷)保密室在启用前必须全部达标并报同级公安、保密部门检查批准,严格执行保密室值班报告制度。在试题(卷)存放期间,保密室内的所有设备必须确保正常运行,尤其是视频监控设备,要做到全覆盖,实时录像,监控录像要6小时回放,重点操作结束后及时回放,视频监控室不少于2人全程监控。要有备用电源和备用设备,监控资料要按规定保管好,不得出现空白。试题由保密室运往考点,答卷由考点送回保密室要求每半天一送,运送过程必须有公安人员全程参与。要加强试题、答卷在考点暂存期间的安全保密,考点要有专用保密室,且有公安人员参与保管。要按规定严格做好考后答卷的保管、交接、运送工作,试题(卷)在运输途中严禁随意停留,且不得搭乘(载)与试题(卷)无关的人员和物品。
中考是作为目前最大规模的考试之一,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考生的前途和命运,事关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我们每一名考试工作人员要本着对考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党和政府负责的态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考试安全方面,严守底线红线;制度规范方面,做实做细工作;创新服务方面,做到考生满意;转变作风方面,确保风清气正。不断提高组考水平,圆满完成考试任务,确保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闫晓云.从严管理强化服务.做好中考招生工作[J].科学之友,2008(10)
[2]徐建成.现代技术手段在中考招生考试工作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0(41)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教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