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趣助学,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2015-05-13黄春兰

文理导航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参与度学习兴趣案例

黄春兰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提倡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参与、融入课堂学习,以趣助学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现课堂情智交融、教学相长。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参与度;案例

初中历史是一门丰富生动、深刻严肃的学科,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全面地看待它的学科性,否则学生就会对历史失去学习兴趣,产生畏难、回避的心理,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差。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一切的基础是学生主动参与,而学生参与度的高低受制于学生对于老师教学的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的方法应该新颖有趣。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仍然停留于“一言堂”的形式,还在运用着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方式与手段陈旧、落后,学生就会对历史教学失去兴致,渐渐地就不愿意参与教学活动了。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学生、家长认为历史是副科,不予重视,除了部分学生自身对历史有兴趣外,多数学生是被动学习,因此对课堂没有什么兴趣。历史老师们不断尝试,积极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诸如多形式的提问、组织讨论与探究、多媒体辅助、讲练结合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时间一长,学生对老师的套路熟悉了,学习兴趣逐渐降低,课堂参与度就低了。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呢?除了前面提到的一些方法外,我在教学实践中,还采用以下几种办法,供大家参考。

一、运用幽默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中的幽默不仅能给课堂带来轻松与欢笑,增加情趣,而且能促进学生启迪与思考,它就是巧妙思考和深刻体会的有机统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运用幽默,往往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收和记忆新知识”,在谈笑风生中实现教学目标。

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有关“大跃进”的内容时,由于大跃进的原因对初中生来说枯燥又难以理解,所以我先从大跃进的现象入手,边配合课件展示的图片,边用夸张的语气念了一首顺口溜:“一颗芝麻光溜溜,榨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完,只好倒到河里头。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一个洲。”学生哄堂大笑,我顺势问学生:“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的芝麻和南瓜呢?”学生齐声说:“没有!”我告诉学生:“当时类似的宣传画和歌谣是相当普遍的,为什么大家都要说谎呢?”由此,学生探究的欲望一下子被激发了起来,主动的开始翻书找答案,这为接下来的进一步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要注意使用幽默语言的最佳时机,如课堂导入时、学生疲倦时、不守纪律时、课文内容枯燥难懂时等。切忌教师兴之所至,到处“幽默”,否则就会给人以油腔滑调之感,更不能借以嘲讽学生。当然,要在课堂上用好幽默,要有正确的师生观,机智、敏捷的个性,还要不断推敲表达技巧,提高自身修养和学识,精心设计教案,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创造幽默,深化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创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利用课本插图,激发学生兴趣

现在课本的一大特点就是图文并茂,插图丰富。这些插图比文字记载更生动、直观、细腻,蕴藏着众多的信息,如果我们能恰当利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无疑是极有帮助的。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合理利用插图来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对外友好往来》一课中日交往的内容时,我让学生先观察“唐朝的开元通宝”和“日本的和同开珎”图。然后提问:这两幅插图有什么异同?这说明了什么?日本的“和同开珎”钱是在陕西西安出土的,又说明了什么?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唐朝时交往密切,那么,当时中日之间交往的情况如何?有哪些代表人物?这样,一看一问一导,缩短了历史与现实、教材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兴趣被调动起来,在求知欲的作用下,认真阅读课文,积极搜寻答案,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参与度。

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课本上的插图打破了学科界限,内容多,范围广,涉及到各个领域的知识。我们应尽力挖掘插图所隐藏的信息与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索图文之间的关系,提取有效信息。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创新能力等。

三、使用乡土历史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我们要尝试把身边的乡土历史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乡土历史所涉及的内容,是以学生生活生长为载体的,学生最熟悉的社会环境,就是自己的家乡,人人对于家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古老传说、风俗习惯以及山水庙宇都有着十分深厚的情感,学生对此一知半解,渗透乡土文化的相关知识可以大大激发他们求知欲望。

如在讲授七年级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课郑和下西洋内容时,我就联系到当时闽西著名航海家王景弘。明朝时被任命为副使、与郑和一起出使西洋的闽西著名航海家是谁?他是什么地方人?在漳平哪里可以直观了解到他的史迹?对漳平有什么影响?学生对王景弘的史迹或多或少有所了解,有些同学可能去参观过王景弘史迹陈列室,甚至去过王景弘的出生地。这些问题的抛出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大家都迫不急待地向同学讲述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知识,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时老师加以适当的引导,既能巩固课本知识,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乡土资源的使用,对于学生感知历史现象,形成历史思维是非常有益的。由于同学们对家乡的历史比较熟悉,能近距离的感知、触摸到历史的痕迹,所以思想中就容易形成较为清晰的历史表象。乡土史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注意做好乡土历史和课本历史结合之外,还注重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无定法,由于教学因素复杂多变,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的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进行选择。具体来说,首先要结合我们的教学内容、三维目标,以及重点、难点还有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来决定在某一堂课的哪些环节使用什么教学方法,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以求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最后,要重视课后反思,对于选择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课堂反应,及时思考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设计、还有没有改进的地方等等,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到最优状态,既能寓教于乐,又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陆平.反思历史课堂.提高课堂效率[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5期

[2]孟昭燕.创建高效历史课堂之浅见[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3]韩晓燕.浅谈如何使历史课堂活起来[A].2014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4]王晓艳.洛川县永乡中学.历史课堂如何走向生活化[N].延安日报,2011年

[5]吴丽梅.浅谈和谐历史课堂构建[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四卷)[C].2013年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参与度学习兴趣案例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