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和教法,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2015-05-13池雪燕
池雪燕
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要突出新意、美意,转变思维,寻求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达到想学、爱学、乐学的状态,营造一个可以满足学生个性需求并且能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学平台。只有在教学中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法,在教学上精耕细作,扬长避短,才能真正体现个性化教育。作为一线教师,实现个性化教学,其工夫应下在哪里呢? 一、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1.追求个性化教学风格
追求个性化的教学风格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所谓个性化的形成有两个因素,一个是教师自身的特点,一个是学生的情况。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必然会考虑到教与学的统一,必然是学生承认和喜欢的。教师要具备信息搜集能力,要搜集、了解初中历史教学的最新动向。通过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把课程学习与教学研究和信息技术学习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以往“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我们教师担心与“教参”、与考试的标准答案不符,所以只能将教参的答案照搬了事,埋没了自己的思想。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便是解放了教师,倡导教师的素质发展带动学生的素质发展。作为一名教师要敢于破除陈规陋习,敢于张扬个性,敢于用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来诠释知识,敢于把自己对历史、对生活的真实想法、真实理解讲出来,用教师的个性色彩来铺就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灵活处理教材、教参和自己的思想认识,不必象以往一样看权威的眼色、看考试的风向教学,要实事求是地表达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2.尊重学生,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首先要从思想观念上确定学生的主体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个性自由、健康、快乐的发展为宗旨。让学生主动参与,发展合作式学习,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历史的乐趣。同时,教师要努力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做好教学的先期准备: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习惯以及家庭生活背景,尤其是学生的历史学习方面的差异。正所谓“知其心”才能“救其失”。
二、转变教法,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
1.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分析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个性,据此来设计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放矢,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首先,教师应积极有效备课,才能将“死”的历史知识“激活”,才能以不同的方式创设历史教学需要的情景,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去探究发展问题。第二,问题的设置必须真正的个性化,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欲望。第三,课堂个性化提问应该立足不同的学情,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以发展学生思维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出发点。第四,教师对课堂个性化提问要建立恰当的评价制度,教学操控必须是游刃有余的。
2.强化合作,彰显学生的个性潜力。在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把实现合作学习、展示交流贯穿始终。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 相互补充,互教互学,形成一个和谐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教室中的积极的心理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保证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知识和经验,实现课程资源的超水平发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尊重学生的不同感受,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特别注意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要与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在参与中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与认识,一道寻找真理,出现失误的时候要勇敢地承认,虚心向学生学习。要由居高临下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走向平等中的首席。
3.多样化授课,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亲身体验,通过教学三维目标的交融,实现情感教育、探究体验贯穿始终。
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常常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三维融合的境界来自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过程。由于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动力皆源于兴趣,所以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形成亲切、和谐的群体感情氛围,使学生在享受感情中学习,在生生、师生的共鸣中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过程,增进学习的乐趣,进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空间,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展示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并且要特别注重情感的体验过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规律、发现真理,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认识和感受,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三、发挥教师个性化优势,建立恰当的评价制度
首先,要看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解读是否准确到位。教学目标不同,教学重点不同,势必有教学方法的不同以及切入点的不同。个性化教学不应简单指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方法,还应包括教师能够结合学生认知规律,选取一定的角度构建教学过程。但无论选取哪个角度,采用何种方法,教学目的都应该是殊途同归的,就是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思维方法去正确解读文本,最终达到学生听史素养的提高。
其次,要看一堂课的效果是否扎实有效。对于同一教学内容,最终我们看的还是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一是看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大部分学生甚至全体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这堂课的基本内容,落实了课程目标;二是看课堂的容量和密度是否适度;三是看教师是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互助合作能力等。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有从教学实际出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吸收各种教学方法的精华,形成符合自身特点和所教学生特点的新的个性化教学方法,才能实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