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藏高原东北部现今地壳形变

2015-05-13李煜航王庆良刘勉崔笃信郝明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710054DepartmentofGeologicalScienceUniversityofMissouriColumbiaMOUSA

地震科学进展 2015年9期
关键词:中国地震局块体青藏高原

李煜航王庆良刘 勉崔笃信郝 明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 710054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MO USA

青藏高原东北部现今地壳形变

李煜航1)王庆良1)刘 勉2)崔笃信1)郝 明1)
1)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 710054
2)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MO USA

地壳空间变形模式是探究青藏高原隆升的关键,青藏高原东北部作为高原隆升和扩展的前缘,是由不同构造背景且被活动断裂分割的地块组成。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地块在应变从高原内部向外迁移、分配中的各自行为,及地壳垂直变形对侧向扩展的响应。

对GPS水平速度场和应变率场的分析表明:研究区应变向东的耗散主要沿东昆仑和海原断裂。而其应变耗散模式却不相同,前者显示出应变在其东端西秦岭和龙门山地块的弥散。相反,后者应变向东在鄂尔多斯地块附近则骤然降低,暗示出应变耗散模式可能受控于不同地块地质构造背景的差异性。

水准测量得到的地壳垂向速度场显示:现今该区隆升显著的区域(5~6 mm/a)集中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最东端,鄂尔多斯地块的西南侧。六盘山和西秦岭作为显著隆升区可以归因于青藏高原应变北东东向的迁移,GPS揭示上述显著隆升区均为明显的水平挤压梯度带。但是,位于陇西地块南部的显著隆升很难用地壳挤压来解释,因为跨该区的GPS剖面并未揭示出明显的挤压特征。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青藏高原东北部精化的块体几何模型,基于三维球面弹性块体模型以震间期的GPS水平速度场为约束,反演获得该区主要活动断裂的滑动速率、块体内部均匀弹性变形和块体的内部变形可能性(IDL)(图1)。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和华南地块具有极小的(~1.63×10-9/a)和块体内部变形可能性(IDL)(~0.10),揭示出其有限的内部变形和更大的块体变形可能。相反,西秦岭南部和龙门山地块高的(15.24×10-9/a)和IDL值(~0.44)说明两者内部接纳了更多的变形。来自于青藏高原内部更多的应变并没有透过西秦岭地块继续向北东传递,而是通过西秦岭西侧的块体(共和、青海湖和西宁块体)实现应变的向北传递,这些地块对应具有比西秦岭地块明显低的ε和IDL值。同时,东昆仑和海原断裂的左旋走滑速率分别为9.9±1.8 mm/a和5.3±1.4 mm/a,并且向东耗散分别终止于塔藏断裂和鄂尔多斯地块西侧,说明在青藏高原东北部东向扩展是有限的。

图1 (a)研究区块体球面均匀弹性应变率张量;(b)研究区块体内部变形可能性(IDL)

猜你喜欢

中国地震局块体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上的“含羞花”
给青藏高原的班公湖量体温
一种新型单层人工块体Crablock 的工程应用
为了让青藏高原的天更蓝、水更绿、草原更美
基于关键块体理论的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在三峡工程中的应用
人工护面块体实验室安放规律研究
基于MAX11068的大功率锂电池管理系统
基于SCI-E的中国地震局科技论文文献计量分析*
块体非晶合金及其应用
致谢2014年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