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区域文化特色的规划与研究
2015-05-13张宇虓
张宇虓
(哈尔滨艺术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哈尔滨是一座比较古老的城市,蕴藏着丰富的艺术底蕴和文化内涵。这其中包括:冰雪文化、建筑文化、音乐文化、艺术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新生的湿地文化等等,有着独一无二的特色文化。
一、冰雪文化特色
由于天赐严寒冰雪,哈尔滨有着很多与冰雪有关的文化氛围,如冰雕、冰灯、树挂、雪雕、滑雪场、滑爬犁、雪橇、冰糖葫芦等等。还有每年一度的“冰雪大世界”,各大公园的冰雪中世界,各个小的冰雪小世界,亚伯利等滑雪场。除此之外,到了冬天,哈尔滨的大街小巷、乡间村庄,到处都可以看到冰雕、冰灯等景观,处处都体现出哈尔滨的冰雪文化特色。
如今,冰雪文化正处于上升态势。就全国来说,近几年,有条件的省市,像吉林、辽宁、新疆、内蒙等地也在逐步加强冰雪文化的建设,大家都在搞冰灯、雪雕,都在大力地开发冰雪资源。长春、沈阳等地不仅在学哈尔滨,还大有想超越哈尔滨的态势,这使我市的冰雪文化建设又面临着新的威胁、新的挑战。在此同时,我省的部分旅游地区、行业、企业间互相争抢、争嘴,冰雪项目撞车和雷同的现象频繁发生,不仅互相争夺了冰雪旅游的资源,还大大地扰乱了冰雪旅游市场,而且也严重影响了哈尔滨冰雪文化建设的总体形象。为了保持哈尔滨市冰雪文化市场的优势,我们就要考虑、研究如何进一步利用我们的优势,多想办法,挖掘内涵、提升品位,以确保我省在冰雪文化建设上的龙头地位。
二、建筑文化特色
哈尔滨的建筑风格异常独特,由于中东铁路的兴建,大量的俄罗斯、白俄、波兰等国的政府官员、侨民移居境内,使哈尔滨出现了大量的那个时代的俄罗斯、波兰、白俄的建筑。战争时期,哈尔滨又是一个相对较稳定的区域。所以,曾有多个国家在此设立了大使馆,如德国大使馆、法国大使馆等等,这就使哈尔滨的建筑呈现出以俄罗斯风格为主的欧洲风格,这一欧洲风格为主的城市建筑,代表了这个城市的建筑文化,这在全国也是仅有的。所以哈尔滨也被称为东方小巴黎。
再有就是中国的北方传统建筑和中西合璧的建筑,如道台府、老道外、桃花巷、圈里等等还有50年代的三大动力建筑群,这些都体现了一个城市在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城市建筑文化。
要想让哈尔滨的建筑文化更有特色,更具观赏性和旅游价值,就要更合理、更长远地来规划和建筑。比如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多建一些代表文化与建筑特色的建筑区。以众多风格建筑为基础,建设俄罗斯建筑区、德国领事馆建筑区、法国领事馆建筑区、波兰领事馆建筑区、伊斯兰建筑区等等,其规模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此外,像老哈尔滨建筑区、民国时期建筑区、清末时期建筑区、大跃进时期建筑区(如三大动力)等等。巴洛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也要建桃花巷、圈里这些代表了一个时代、一种变迁、一种文化的、知名的、哈尔滨人熟知的建筑。以此类推,像现在的名字都是文革时期的,为又红又专,那么现在的西几道街为当时的中国几道街(当时是以中央大街为界,不像现在是以尚志大街为界来分东、西),所以中央大街两侧的街道都不是平行对等的,就是有能直穿的,两侧街道也是错开的,那么如果我们在街牌上标注这一点,在中央大街步行街的街道说明上写上这么一笔,那么对外地游客和哈尔滨的后代在游中央大街的时候、是不是增加了对历史、建筑、街道的了解,产生了对文化建筑氛围的兴趣呢?让游人有的放矢、有景可看可思考,并留下深刻印象,也为哈尔滨人建设并打造带有异国色彩的大都市建筑文化特色。
三、音乐文化特色
首推当然是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这个代表哈尔滨音乐文化名城的哈夏音乐会,自1961年首办以来历经53年,从当初的以群众音乐文化为主导,到以高雅艺术唱主戏至现在的高雅艺术与群众文化并举,可说是唱响了哈尔滨,唱响了全国,唱响了世界。从哈尔滨走出的、全国乃至世界的艺术人才不胜枚举,音乐文化已深深地扎在了哈尔滨人的生活当中,不论是儿童、小学到中学、大学每个人似乎都要会一门乐器、会唱几首歌或懂些乐理知识,全市各地区还经常会举办音乐比赛,组织大家唱等等。
说哈尔滨是音乐名城,却缺少音乐的氛围,也就是说除了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期间,你几乎看不到与音乐相关的影子,人们照常生活、忙碌,音乐却似乎在表面上消失了,这和音乐城维也纳比起来似乎缺少了点什么。我们是不是应该举办一些长期的音乐活动,如音乐角、露天音乐沙龙、街巷音乐、阳台音乐等等。归根到底就是要多一些城市音乐氛围。
另外,不光是要建一些大剧院、大的音乐厅,而且还要建一些中小型的音乐厅,甚至是一些微型的音乐场所。如:在街角、中心花园、商场前厅、宾馆接待处、社区、广场、人口稠密处等建一些小型的、微型的半球状、半圆形、扇形、半角形等等的音乐演奏地,并且可以让人们随意使用,来一表音乐的陶醉、音乐的疯狂,让音乐之城哈尔滨,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音乐的存在,感受到音乐的美妙,树立和巩固哈尔滨音乐名城的形象。
多鼓励人们原创作品、歌曲、乐曲、音乐短剧等等,这些年哈夏音乐会红红火火,但似乎原创作品已在哈夏音乐会的舞台消失。哈夏音乐会是代表一个地方的音乐文化氛围的,地方性越强就越能站稳脚跟。要想走得长远,原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建议哈夏音乐会要有一台完整的地方性原创音乐会,这不仅是鼓励原创作品,而且还会多地发现人才。
四、饮食文化特色
哈尔滨的饮食也很特别,它受到了俄罗斯饮食以及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产生出了东、西饮食文化相结合的特殊的饮食文化。闻名全国的而且是独一无二的就有哈尔滨的红肠、松仁小肚、锅盖一样大的面包大列巴,以及派生出来的面包饮料格瓦斯,除了莎伊克、马迭尔老冰棍、老鼎丰糕点等,还有著名的地方饮食,如冰糖葫芦、猪肉炖粉条、川白肉、锅贴大饼子、八大碗、干菜炖冻豆腐、冻梨等等。
五、避暑胜地
哈尔滨地处北方,所以南方炎热的夏天在哈尔滨却是清新凉爽的,虽然绿郁葱葱,但风是清凉的、雨是凉爽的。所以哈尔滨是天然的知名的避暑胜地,每逢夏天,南方的大多游客会来到哈尔滨纳凉。可冬天呢,哈尔滨有着较为漫长的冬天,要是冬天来的游客也能让其感受到哈尔滨夏天的清爽,会大大增加来访的游客,那么不如建一座大型的温室,面积占千亩,移植代表哈尔滨的绿色植物以及个别南方物种,温室内设置哈尔滨的著名景点、景观、街道、楼房等等。这也不失为哈尔滨的一大景区,四季常青、全国仅有。再有,哈尔滨应植一些长期树种,每每街道两旁树木日渐稀少,这也是个问题。
六、服饰文化特色
哈尔滨人敢穿,不论什么样的服装饰品,哈尔滨人都敢往身上整,哈尔滨人的服装可以说是超上海、越广州、盖北京。说到哈尔滨人敢穿,那是绝不含糊。每到街上,你就可以同时看到三个季度的着装,花样翻新、色彩斑斓、样式各异,从皮夹克到布拉吉。说到布拉吉,哈尔滨在全国着装上还有很多第一和唯一。例如:在南方都盛穿旗袍的时候,由于受俄罗斯影响,哈尔滨人早早地在全国率先穿上了布拉吉;另外,皮草也是哈尔滨人率先穿上的,南方也穿不了;再有哈尔滨唯一的着装:皮衣裤、大头鞋、毛毡靴、狗皮帽子、羊皮袄等等。我想,我哈尔滨祖先的服饰,应该让后人和外地人知道并留下深刻印象。
应建一座哈尔滨服饰文化特色博物馆,展示古代至现代的服饰变迁,且继承和展示这一独特的文化特色,还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