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剧作者的叙述视角与戏剧性

2015-05-13曹任君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云南昆明650101

戏剧之家 2015年6期
关键词:歌队戏剧性萨特

曹任君(云南艺术学院 戏剧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1)

剧作者的叙述视角与戏剧性

曹任君
(云南艺术学院 戏剧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1)

剧作者由于其创作的自由性和目的性,可以在作品中提供多种不同方式的叙述视角,而戏剧作为一个复杂的艺术过程,它不仅包括剧本的创作,也包括剧目的演出和受众的观赏等几个方面,因此这种视角的差异和组合作用在戏剧活动中便产生了戏剧性。本文将剧作者提供的视角分为三种情况,并说明这三种情况所带来的戏剧性和内涵。

叙述视角;戏剧性;编剧

海德格尔认为,诸如文化社会背景、传统观念、风俗习惯、特定时代的知识水平、精神状况、价值尺度、心理结构等是制约人的感知与认识活动的主要因素。他将其称之为“前见”与“前设”。同样在剧作家创作的过程当中,对于将要呈现出来的故事,是没有限制的,他可以自由地进行社会背景、人物性格、精神情况等的设定。这种设定在戏剧创作的过程当中影响着人物的行动及环境的呈现方式。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到:“摹仿通过行动中的人物进行。”在这里所说的摹仿,实际是戏剧的舞台演出。因此使得戏剧作品中的情节,甚至情节的推进合理化并充满戏剧性的基础便在于剧作家在创作之初对整个戏剧的“预设”。剧作家的预设实际上是为剧本所呈现的故事提供了一个先验的叙述视角,这种叙述视角包括了看待事情的角度、内容和意义。

剧作者赋予人物不同的身份、性格和背景故事,实际是对人物的未来进行了限制,这种限制包括言语、行为,甚至结局和命运。这样做一方面符合了观众的审美取向,另一方面提供了独特的叙述视角以期建立典型的人物和故事,达到实现剧作者情感和思想表达的目的。例如在《禁闭》中,艾斯黛儿、伊内丝和加尔萨之所以成为“他人的地狱”是因为他们都企图征服他人的意识,最终没有成功导致的,萨特认为,如果你不能正确对待他人,他人就成为了你的地狱,由于三者在出发点上的不同,使得三人不能相互理解,那么三人之间的矛盾就愈发的激化。在萨特所提供的极限境遇下,人物的毁灭往往是由于自身的原因,或生或死的两难选择让人物不能逃避选择,胆小鬼、色情狂和同性恋的三角关系形成了特殊的社会关系,使得他们之间在一开始便潜藏着冲突,当一方做出选择的时候,冲突的连锁反应就形成了,更由于他们三者之间不可变化的自我本质使得伊内丝、艾斯黛儿和加尔萨都无法解决矛盾,最终使得矛盾一步一步加剧直至走向毁灭。这样的结果也是萨特希望看到的,最为一个存在主义作家,萨特希望通过他的戏剧来唤醒人们正确认识自己,进行高尚积极的自我选择,摆脱地狱。

以作者的代言人形式出现的角色或者以外在第三者形式出现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看,似乎是权威客观的,但实际上这种角色或以旁白的形式或以独白的形式代表着作者,也代表了作者的态度,剧作家之所以设立这样一个角色是为形成引导作用,引导观众认同作者的观点,从而产生戏剧的意义。文艺复兴之前的戏剧中,古希腊时期戏剧中的歌队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在对“神”的行为的“摹仿”过程中,通过歌队对神光辉事迹的歌颂从侧面展现神的伟大,达到祭祀的目的,另外一个角度看,当戏剧彻底脱离祭祀活动后,歌队的作用便成了对故事中角色的补充,通过歌队的叙述来升华角色,或者达到回述前史的目的,而回述前史同样是戏剧性产生的一个方式之一。这种引导也并非仅体现在这一个方面,也作用于戏剧性产生的其他方式中。例如布莱希特《高加索灰澜记》中的歌手对剧情的打断,我们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讲解”和“教导”,但这里更多的是为了形成差异。布莱希特认为戏剧的目的在于教育,在于促进社会变革,为了达到这种目的,便需要通过对“幻觉”的破除来激发观众的理性认识。而布莱希特所采用的间离手段除了表现在演员与角色的间离,对观众的间离,同样也表现在叙事人物的评论性间离当中,这里的叙事人除了叙述功能还有评论的功能。

以第三者形式出现的情况还有一种是不对观众进行“干涉”的,这种情况的视角大多是“上帝的视角”。在普劳图斯的剧作《孪生兄弟》中,剧作者的视角以一种开场白的形式出现,一位叙述人以第三者的身份先向观众介绍了孪生兄弟的剧前故事。这种交代几乎是全知全能的,他的叙述视角超越了所有人物。除了交代故事背景之外,也没有做过多的阐述,因此认为,这种情况,是没有对观众的思考进行任何“干涉”的,而作用也多是以叙事为主,为了让观众知道其需要知道的故事背景而存在,从而达到使整个戏剧连贯完整的作用。这种方式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有了一些改变,例如在莎士比亚的《错误的喜剧》当中,观众获得的视角超越了剧中人物的视角,但不是通过开场白的方式,而是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获得,使得观众可以在这种优势视角中坦然的欣赏那些滑稽可笑的情节。因此剧作者为受众提供的视角有多种方式,可以是人物的独白、旁白,也可能是开场白,亦或是隐含在剧中人物的视角关系结构当中,而无论是哪种方式,尽量隐蔽作者意图的介入是对权威性的放弃,并不对观众的思考进行控制或者引导。

J80

A

1007-0125(2015)03-0037-01

猜你喜欢

歌队戏剧性萨特
自因还是自为?*——萨特自因理论探究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如何指挥乐曲的起唱、收尾以及段落、乐句的起止
浅谈合唱指挥者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原则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浅析“歌队”在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中的艺术张力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