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成都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保护

2015-05-12薛晨光李姝

卷宗 2015年4期
关键词:城市化成都

薛晨光 李姝

摘 要:在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中,老街道不仅仅只是一个空间载体,更是城市文明进程中传统变迁的见证。本文系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总结,通过大学生的视角,以宽窄巷子这一成都地标建筑为例,探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保护策略。

关键词:成都;城市化;传统文化保护

科研项目:本文系成都大学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成都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消失与拯救》的结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411079007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作为中国“第四城”的成都已然迈进了高速城市化的洪流之中。随着国家经济的腾飞,现代都市的传统文化日渐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时逢新一代国家领导人提出“中国梦”的美好愿景与伟大构想。中国梦的本质包含了弘扬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本文从外省大学生的“他者”视角关注成都的历史变迁及其文化发展,结合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以宽展巷子这一成都地标建筑为例,探讨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保护策略。

1 城市变迁的见证

成都是全国第一批由国务院批示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巴蜀文化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迹。作为传统文化发展的源泉和聚集地,旧城区在一座城市的城市化进程中所处的位置是不容忽视的。旧城区作为城市文明的见证,蕴含着巨大的历史人文价值,是不可替代的财产。旧城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理应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非阻力。

成都的宽窄巷子是北方胡同文化在南方的遗存,使得成都的旧城区无论在建筑布局还是营造上都与众不同,其特点如下:(1)分布格局既显示出清朝的一户三间营房,还包括合院式建筑,及民国时期建筑,各具特色。(2)结构上既有清朝特色的木质结构还有民国的砖木结构。(3)沿街传统特色立而保存基本完好。(4)建筑构件,细部装饰如窗扇、雀替、垂花柱、雕梁等做工精细,充分反映当时的工艺水平。宽窄巷子与锦里、文殊坊并称成都的三大名片,即是地标建筑,也是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极佳体现。然而,还有一些正在或已经淡出人们视野的优秀传统文化亟待被拯救。

2 传统文化的消逝

在成都众多的传统文化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茶文化。茶文化是成都人闲适生活的象征。成都人的茶艺精湛,且极具观赏价值。笔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曾采访过一位成都市民,他眼里的老茶馆越来越少。在他的记忆中,闲暇之余大家就会在院子里摆起了龙门阵,其中不乏有一些哲学、科普知识。大家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所以大都知根知底。哪家有困难,街坊邻居都会出谋划策。“远水救不了近火,远亲不如近邻,这就是院子里面的文化”。其次,逛庙会也是一项从古至今一直留存着的文化习俗。追本溯源,成都最早的庙会当属秦朝李冰父子为都江堰治水而举办的抗旱求雨庙会。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和政府非常的重视这一传统盛会,但与以往相比庙会在内容和形式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更加的注重商贸、文娱游乐等活动。1950年,成都市政府成立“物产展览筹备委员会”,1951年正式举办花会及物交会,紧邻青羊宫的二仙庵改为文化公园作为灯会、花会等活动场地。

而今,忙碌的年轻人似乎很难挤出时间来细细品味一番茶的滋味。速溶咖啡越来越流行,上班族、休闲族、旅游族似乎更加热衷于咖啡。年轻一代对于茶的感情也越来越淡,茶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解渴的工具,对于茶的文化更是一无所知;相反,咖啡与这个世界中的摩天大厦,汽车,泊油路似乎更加匹配。也正因为此,现在的成都不再像以前那样淡然,那番宁静,不紧不慢的生活节奏也渐渐被染上了商业的气息。现如今人们的居住环境不停的向集中化、高度化趋势前进,“院子生活”在如今的大都市之中已经是存属罕见,取而代之的是高耸入云的钢铁大厦,视线所及之处无不是鳞次栉比的天桥以及桥下的车水马龙。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在旧城区所处地段,“拆”字随处可见,深入人心。道路的变化越来快,人们生活方式变化越来越多,城市的样貌变化越来越快。快速革新的同时,人们难免有些不适,因为记忆里的图景几乎消失殆尽。我们或许应该庆幸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我们还留下了照片,留下了影像,还能够时不时地缅怀一下过去,城市亦是如此。现在,在成都众多的传统文化之中庙会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不重要,因为人们生活方式越来越现代化,对传统的庙会越来越不重视,让人们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参加庙会似乎是一件奢侈的事。然而,现在各种各样的商场促销活动显得比庙会更能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3 传统文化的保护

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很多地方都进行了重新建设规划。政府相关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的同时,应当充分的考虑到建设对当地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要充分尊重历史和传统。笔者建议,首先,在成都的老旧街区之中,存在着不少有着历史价值的建筑,在规划建设的同时,可以借鉴国内外的案例,尽量保持其原始风貌,采取能修则修,能补即补的原则。城市的建设可以另外开发利用,不要以破坏历史的代价换取新城市的发展。其次,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方式,依靠教育与舆论的导向作用,增加普通大中的保护意识,为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良好的建设基础。在报纸,广播,网络等平台上进行宣传,普及保护传统文化对当地对历史传承的重要意义,是保护传统文化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成都作为一座拥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历史更替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众多传统文化中,哪些值得我们保护,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传统文化是这个城市的名片。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保护成都的传统文化,让成都的明天更美好!

参考文献

[1]佘龙.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利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2]胡耀林.注重历史文化名城档案收集 丰富城建档案信息资源[J].《城建档案》.2012年,5卷(期):13—14

[3]田慧敏.源于秦朝成都大庙会走过沧桑两千年[EB/OL].http://www.wccdaily.com.cn/shtml/hxdsb/20140119/185916.shtml.[2014年01月19日]

猜你喜欢

城市化成都
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及其对城市化的启示
成都THE REPUBLIQUE廾界买手店
穿过成都去看你
成都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蓉漂”为何选择成都
在成都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