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火的战车》的精神魅力
2015-05-12彭向阁黄迎乒
彭向阁 黄迎乒
摘 要:《火的战车》讲述的是在那个体育的纯真年代,一群年轻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和信念可以不惜一切地付出,他们可以不用劝说地去参加体育运动,去把自己的身体交付于喜爱的运动。没有物质的奖励,没有金钱的驱动,只因心中永恒坚守的意志和寻求身体与灵魂自由的信念。影片中的主人公,一个执着于信仰,一个执着于信念,他们坚持不懈、永不言弃,他们的精神与毅力不仅是“更快、更高、更强 ”的奥林匹克宗旨体现,更是我们在当今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渐渐淡忘和遗失的,他们的行为值得我们尊敬,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信仰;体育;奥林匹克精神;魅力
1 前言
《火的战车》被誉为最励志的奥运电影,由英国导演休·赫德森执导,影片是根据两位运动员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苏格兰高地也有一个决心夺取奥运会百米金牌的青年艾里克·利德尔,他认为运动员应具备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而这种意志有助于基督徒抵御“不节制、怠惰、游手好闲、柔弱、放纵肉欲”等不良品德,与基督教的教义具有神圣的关联,既然上天赐他一双快腿,就是要他发扬和传播这种精神,为基督证明,为上帝争光。1919年,英国贵族化的剑桥大学凯阿斯学院考进了一位犹太学生哈罗德·阿伯罕姆。这位青年深受种族偏见之苦,一心想成为赢得奥运会百米赛金牌的第一个犹太人,以此来对抗种族偏见,为同胞争光。
2 奔跑,是压力也是武器
哈罗德·亚伯拉罕,一个犹太金融家的儿子,剑桥大学的高材生,天才的短跑选手。但是大多数人都信仰基督教的欧洲,犹太人是很难被一些基督教徒接纳的。这个内心温柔而敏感的年轻人用他外表的孤傲和强硬对抗周围的歧视与不公,为了改变人们对于种族的偏见,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使亚伯拉罕用“跑步”的武器来改变人们对他的种族偏见,并且凭借着这样的压力和武器,促使他更加刻苦的训练,他的执拗和天分同样炽烈,性格中有一种绝不服输、好勇斗狠的劲头,他要用短跑改变自己被别人轻视的命运。
1923年,在伦敦一次全国性的运动会上,亚伯拉罕和利德尔在跑道上相遇,最后利德尔取得冠军,而亚伯拉罕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他非常的痛苦、愤怒,但却没有放弃,并且得到了著名职业教练穆萨比尼的帮助,重新开始了训练,从最基本的体能训练到有针对性的技术练习,当别人都在娱乐的时候,他却从来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亚伯拉罕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都没有白费,最终他在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赢得了100米比赛的冠军,同时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对于亚伯拉罕来说,赛跑是一种武器,也是一种压力,是他用来推翻别人对犹太人民族偏见的最有力武器。
3 奔跑,朝着自己的信仰
埃里克·利德尔是个虔诚的基督徒,纯粹的苏格兰人。他是宅心仁厚的传教士,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利德尔在赛场上努力争先、勇于牺牲,这正是对于奥林匹克精神和基督教义的完美诠释。
他曾经说过,上帝创造我一定是因为一些特殊的理由,他让我跑的比别人快,我知道我奔跑的时候,他一定是喜悦的。这种想法一直激励着他如风一般的奔跑,既是为了上帝的愉悦,也是为了自己身心的自由。他跑步时总是昂着头张着嘴,似乎不看前方在奔跑,因为他心中有目标,自然知道往哪儿跑。
1920年,苏格兰和法国举行田径比赛,利德尔代表苏格兰参加。正当比赛快要冲刺的时候,利德尔忽然摔倒,当时所有人都震惊了,以为他一定拿不了冠军了,但他却毫不气馁,奋起直追,最后奇迹般的第一个到达了终点,现场所有的人都在为他欢呼。他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任何事,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要付出一百分的努力,不放弃,或许就会有奇迹。
在巴黎奥运会中,利德尔要参加的100米预赛刚好是在星期天,而这一天是基督教的安息日,不得工作。当信仰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他思虑再三,最后决定放弃比赛,这种对信仰的执着是值得现在的我们去学习的。在事态发展陷入僵局之际,英国队四百米选手林赛勋爵主动把自己参加四百米赛的权利让给了利德尔,因为场比赛不在安息日举行。利德尔的强项本来是100米,但是他为了这次的机会,历尽艰辛,利用最短的时间来锻炼耐力,这个“会飞翔的苏格兰人”虽不习惯长距离比赛,但为了信仰,为了上帝的荣耀,他奋力拼搏。最后在这场比赛中,利德尔不仅夺得了400米赛冠军,并以47秒6的成绩打破当时的世界纪录。
4 奔跑,生命绚烂的必然
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是体育电影中的经典,也是世界电影中的经典。影片中的主人公始终坚信奥运会上的冠军,是对自身信念和信仰的最好证明,因为随着奥运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张,奥林匹克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或者竞技态度,更是成为我们人生的准则和成功的基石。
运动是奥林匹克的本源。在当下,我们谈奥林匹克精神,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顽强、拼搏、公平、公正这些精神的激励或不屈的斗志,诚然,这些是奥林匹克带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但是,我们更加不能忽视的是,奥林匹克的本源——对于身体的锻炼和提升。奥林匹克精神的源头是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希腊对人的体格力量与健康的崇尚是奥林匹克运动竞技比赛的基础。从普遍意义上讲,我们从事各项工作,健壮的体魄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奔跑既是我们冲向目标的方式,也是我们保持健康体魄、始终勇往直前的重要保障,社会需要每个人奔跑起来。
(二)大众是奥林匹克的基础。奥林匹克精神是一个普遍的概念,她的具体形式包含了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初级活动形式,她面向所有的社会阶层,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运动水平高低。“参与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项原则,参与是基础,没有参与,就谈不上奥林匹克的理想、原则和宗旨等等。”将奥林匹克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更加紧密的结合,让每个人参与进来、奔跑起来,践行和传播奥林匹克精神,是大众的权利,也是体育人的责任。
(三)信念是奥林匹克的价值。随着当前世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很多人越来越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提高,而渐渐忽略了促使我们进步的真正精神源头。生活中如果没有信念,我们就像是一群行尸走肉,没有生机,黯淡无光。人的一生中,不免有时会怀疑、会彷徨,但是不要忘了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每个人都在人生的道路上奔跑着,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自己、为了别人,但是在奔跑的同时,不要忘了时时审视,审视我们奔跑的目标是否依然清晰,最初的信仰是否依然坚定。
《火的战车》导演休·赫德森曾经说过:“坚毅、忠诚、为实现梦想而自我牺牲,这部影片探讨了信仰和妥协之间的关系。这些命题,是当今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的人们所需要深思的。”影片中亚布拉罕的压力、利德尔的信仰、以及队友的鼓励和牺牲精神,他们的行为深刻地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也体现了“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的世界体坛宗旨,这就是奔跑的魅力体现。今天,奥林匹克已经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含义与使命,一种竞技精神、一种生活态度或者一种人生哲学,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力量、壮大自身,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丰富,不断增添新的内涵,成为人类不断创新、不断增长的宝贵精神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李知宇,奔跑中的人性和社会性——以影片《阿甘正传》和《火之战车》为例[J],体育学刊,2008年9月第15卷第9期
[2]位晓宁,永恒的信仰——影片《火之战车》的奥运精神内涵分析[J],电影文学,2008年第14期
[3]胡晶,《火之战车》彰显的精神力量[J],时代文学,2012年10下半月
[4]任蓓,奥林匹克精神的当代传承与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第39卷,2013年第5期
作者简介
彭向阁(1991—),女,河南平顶山人,郑州大学体育系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