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中日委婉语之比较

2015-05-12王会玲

卷宗 2015年4期
关键词:使用情况委婉语产生原因

摘 要:中日两国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委婉语,而且这两国的委婉语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可比性,尤其从语用学角度,可清晰地发现两国委婉表达的异同。本文通过对中文和日语中委婉语实际使用情况的研究,比较两者差异,进而挖掘其相关的文化及心理因素,以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上对日语学习者有所裨益。

关键词:委婉语;产生原因;使用情况

1 委婉语及其产生原因

委婉语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用语言来调剂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日本民族是一个内敛、含蓄、不爱张扬的民族。这种民族性格从委婉语在语言中的广泛使用上有着极其充分的体现。委婉语在日语中使用的频率很高,这在其他民族中是很少见的。相对而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中则处处可见含蓄、深沉的元素,委婉的修辞手法广泛见诸于古今口语与书面语作品中

委婉语原本是随着禁忌语的产生而出现,并跟随文化习俗上的禁忌而不断发展演变的。在不同的时期,旧的委婉语不断被新产生的委婉语所替代。但是无论如何变化,它都不可避免的烙印着当时社会文化心理特征。这是由委婉语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际用语的本质所决定的。

但是在这种本质的基础之上,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日语委婉语在其产生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使其具有了诸多汉语中不具备的特点。例如,日语中经常会省略某些语言成分,而这些语言成分在汉语使用者看来却是必不可少的。于此相关的例子还有很多,笔者将在后文中深入阐述。

2 委婉语在汉语和日语中的使用

大体上来说,汉语和日语中的委婉语主要在三种情况下使用:一种是有求于人时所用委婉语;一种是出于禁忌或礼貌的因素,不愿、不便、不好意思明白说出,因而使用委婉的表达;还有一类是日语中特有的[以心传心]的说话方式,用各种委婉的方式,看似含糊的传达自身的想法。只要大家心知肚明,并不会多做解释,给对方留有余地。

2.1 有求于人时所用委婉语

中国人常用“贵姓” 、“尊姓大名”这些褒扬的词语来显示说话人的温文尔雅、彬彬有礼。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对他人有所要求时往往需要取悦对方,并且极力避免冒犯和非礼。常用“请问” 、“请” 、“劳驾” 等礼貌用语。在日语中则用“とぅぞ” ,打搅别人前先说“失礼します…”,在工作之后说“ごくろうさまでした”等。在许多公共场合,例如,在中国会写着此处禁止吸烟,而日本则是きんえんしてください;请不要…——…遠慮てください。

2.2 出于禁忌或礼貌而使用的委婉的表达

日本人在从古至今的集体劳动中普遍养成了一种重视整体协作,和凡事体贴对方的思维方式。这使日本人往往尽量保持情感上的一致从而避免分歧。

1)出于禁忌考虑的情况

日本文化中有许多中国古代文化的遗留。例如,中国古代比较注重等级观念,而日本社会至今都存在着比较严格的等级划分。体现在语言上主要表现为名讳避忌。除此之外,有时还有家讳、圣讳、官讳等等。

从词汇角度来看,对于那些非说不可而又难以启齿的事物如身体的某些部位、身体的缺陷、某些生理现象等等,有文化修养的人都不直接表达,须谈及时都用别的词语替代,避免直言难听,给人一种不雅之感。例如,日语中用“社会疾病”来替代“艾滋病” ,一个人得了神经病,不直接说疯子,而是说“有点反常” ,四肢残废称“手脚不灵便” ,偏瘫称“半身不遂” ,而在日本也有这样的说法,如“瞎子”说成“眼睛不灵”即“めがゎゐい” “耳聋” 称为“みみがゎゐい” 。另外,日本人对死极为敏感,把死说成「なくなった」、「ぉなくなりにられた」、「逝世された」、「先立った」、「天国へ行った」等。其实中国也有类似的情况。例如:“僧尼”去世的婉称一般有“涅磐、圆寂” ;“道徒”去世的婉称有“道化、羽化” ;对于未成年有称“夭折、夭亡” ;年轻女子去世称“香消玉碎、香消玉损”等;为正义事业而亡称为“捐躯、牺牲、就义”等

2)出于礼貌考虑的情况

众所周知,日本人经常用鞠躬来表达歉意、谢意和敬意,这其实是委婉语在肢体语言上的体现。就像中国人有时会用体育裁判使用的“暂停”手势来表明自己不愿再听下去。

从使用场合来看,在正式和中性场合,中国人和日本人委婉语的使用频率都较高;从职业角度讲,政府官员和外交人员使用委婉语的频率较高,在工作中对于上级、领导,人们谨言慎行,唯恐不敬,大多不敢直呼其名;而从性别来看,日本女性使用委婉语的频率要比男性高的多。这是因为日本女子比男子更多的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自然而然形成了说话谨慎小心;从用语角度,为了表现的更有礼貌而使用委婉词语的情况非常多。例如,对于“工人”人们用与“白领”相对的“蓝领”来婉称, 说某人长得丑时则说成普通或平常来婉称;对于身体过瘦的女人用“苗条”来代替骨瘦如柴的女人;成年女子胖称“丰满”男子胖称“壮”或“身体结实”。

2.3 日语中特有的【以心传心】的表达方式

日本是一个由单一民族所组成的岛国,四面环海的地理形式导致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大体相同。整个日本就如同是个封闭的家庭,日本人在这个家庭内部形成了一种统一的国民性格。有很多事情不说也知道或者说个大概也能被大家理解,这就是所谓[以心传心]。

从语法角度讲,[以心传心]的习惯,使日语经常省略某些句子成分,但是这也造成了许多日语学习者的困惑。例如,用汉语说“我喜欢他”。很多日语学习者会翻译成“私は彼のことが好きです。”其实,此时的“私は”不但是不必翻译出来的,而且翻译出来反而不符合语言习惯,显得不自然。再比如,有这样一句日语“彼のことが大好きって”。很多初学日语的学习者根本搞不清楚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喜欢他”还是“他喜欢我”或者是“她喜欢他”。其实这句话中省略了“喜欢”这个动词的主语“她”。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她说非常喜欢他。”对于此类情况,已经不仅仅是文化差异,还包含了语言习惯的不同。因而日语学习者们应该从理解文化入手,多积累不同情景下的用语习惯。

这种[以心传心]的说话方式在现代又有了时代性的变化。随着现代交流工具的变革,互联网、手机等普遍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在便利我们生活的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东西。在语言上,日本的委婉语甚至有朝着模糊语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年轻人创造了非常多的网络用语,有时来自不同交流群的年轻人之间也不能明白,客观上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另一方面,以前很长的句子,往往被年轻人省略的很短,但由于很多句子都被省略成一样的句子,反而造成了预言上的歧义,不但外国人,就是日本人自己有时也不能理解。

相比之下,拥有56个民族,并实现了大融合的中国则更注重讲话的内容和条理表达的是否清楚。中国人常说“明人不说暗话” ,很多人会要求对方“推心置腹”并且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实这也是多民族间的顺利交流的必然选择。

3 综述及现实意义

委婉语的使用也反映出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反映出语域、语体差异等言语交际规律。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日语和汉语中使用委婉语的意图大致是相同的,能使语言变得更加文雅礼貌,易被接受。但在进一步的观察中,我们发现这两种语言使用委婉语的情景并不完全相同。

由于中日社会之间的文化差异,导致敏感方面与敏感度都可能有差异,这就使委婉语有时甚至会导致交流障碍。但是想要在应用日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使用委婉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母语为汉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讲,它要求我们即要对日本社会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又要对不同的语境有相当的积累,这样才能在恰当的时间、地点说恰当的话。

参考文献

[1]徐海铭;委婉语的语用学研究[J];外语研究;1996年03期

[2]徐萍飞;日语中的委婉表达及最新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3]谢宗先;浅析委婉语──兼谈禁忌语[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4]徐采霞;委婉表达现象的认知语用特征[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作者简介

王会玲(1981-),女,籍贯黑龙江省绥化市,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使用情况委婉语产生原因
礼貌策略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论委婉语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济南市高新区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与使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