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保险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2015-05-12姚雨生

卷宗 2015年4期
关键词:保险应用研究风险管理

姚雨生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取得了飞速发展,EPC模式逐渐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主要模式。在具体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中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总是面临着多重风险,阻碍着轨道交通的建设。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保险;应用研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量的极具增长,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解决大城市的交通和维持城市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同一般工程建设项目相比,具有投资大、工期长、技术强、涉及面广等特性,同时受到不可预见的水文地质条件、社会环境、施工技术可靠度、经济发展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面临着自然风险、技术风险、经济风险和环境风险等多种风险,属于高风险的工程建设项目。

轨道交通工程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风险性高、技术复杂等特点,在国内外市场上,轨道交通工程的设备安装风险事故和土建施工风险事故不胜枚举,严重威胁着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正因为如此,我国企业开始将风险管理提上企业管理日程,无疑,商业保险成为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的首要选择,正日益发挥着其重要作用。

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基本特点

城市轨道交通在选择工程建造地点时,一般将目光着眼于大城市,其根本出发点是最大限度的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的交通环境,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运量大,占地少

与公路交通运输相比,轨道线路的实际输送能力相当于公路运输的10倍左右,在运送同样单位的载重时所消耗的能量更少,满足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需求,而且电力是轨道交通的主要牵引力,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乘客在乘坐轨道交通的过程中可以享受到快捷、舒适的环境,而且噪音相对集中,减轻了治理的麻烦。

1.2 资本十分密集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例如,广州地铁一号线的造价约为6.9亿元/km,地铁二号线造价约为5.5亿元/km;西安地铁二号线的造价约为4亿元/km,成都地铁造价约为4.3亿元/km,南京地铁造价约3.8亿元/km,深圳地铁造价约为4.6亿元/km。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中,投资费用结构一般按要求划分为如下几部分:前期准备、财务、设备以及土建等,其中财务费用占总费用的5%,设备费用占总费用的40%,土建费用占总费用的35%,前期费用约占总费用的20%。

1.3 技术密集

轨道交通中的地铁机电设备主要包括以下系统:给排水系统、自动检票系统、自动扶梯电梯系统、防火报警系统、环境监控系统、空调和通风系统、信号系统、通信系统以及供电系统等。地铁设备最关键、最核心的就是车辆,它的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投资大,地铁技术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车辆的影响。当前,国内大多数机车生产厂家也都实现了车辆的国产化。《国务院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若干意见》指出,要在16个关键领域实现国产化,其中A型地铁列车就包括在内。长期以来,庞巴迪、西门子、阿尔斯通等控制和垄断了A型地铁列车的生产和销售。2007年,我国首次打破了海外各国的技术垄断,A型大车在上海电气厂自主研发并制造出来,开创了我国A型大车生产的新纪元。但是,在提高运输效率的关键部门和关键领域,例如信息控制系统、制动系统、控制系统以及牵引传动装置等仍主要依赖于进口,受外国厂家和企业的制约。

1.4 风险集中

轨道交通土建施工中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因素,车站深基坑、隧道等都是风险多发地,深基坑坍塌、隧道渗水都是难以避免的危险,所造成的损失巨大。上海地铁四号线在土建施工中遭受了隧道渗水事故,致使整个线路延迟两年完工,另造成经济损失5亿元。轨道设备的关键和核心就是轨道交通车辆、通信系统以及供电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工艺技术较为复杂,进口仍是这些设备的主要来源,这进一步增加了施工工程成本。在地铁设备投资中,车辆购买费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大约为总造价的45%到50%左右。同时,这些进口设备的安装和调试也面临巨大挑战,由于技术环节及相关工艺的不熟悉,导致安装风险加大,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将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1]。

2. 工程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之所以对工程进行风险管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最大限度的运用风险管理技术,从而切实保障融资者、承包商和业务的合法权益,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最大限度的控制物质损失风险

轨道交通在建设过程中,极易受到意外事故的干扰,从而造成物质资源的极大损失,同时,一旦风险发生,损失金额将是不可预料的。假如在车辆调试期间发生脱轨事故,那么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无法估计,承包商很可能倾家荡产。假若在事先做好风险防范和控制工作,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那么将有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2.2 尽可能以最低的风险成本,解除工程施工的后顾之忧

在对在建工程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经济支出和损失,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风险,从而以最少的经济支出获得最有效的安全保障。

2.3 切实保障财务状况的稳健,为项目工程保驾护航

一旦工程项目发生事故,那么重大经济损失将会不可避免的,这是,总承包企业的财务状况将会受到极大的干扰,从而表现出强烈的不稳定性,这时工程企业就要向社会募集资金。尽可能避免意外事故对项目工程的损害,事先做好财务融资计划是工程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加强风险管理,能帮助企业免受财务波动的影响,从而实现资金的持续供应,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

2.4 将一切不确定因素转变为确定因素,有条不紊的推进工程建设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庞杂的工程,存在着较多的动态性因素,只有实现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施工,可见,要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就要有良好的计划作为支撑。人们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任何细微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整个计划的满盘皆输。所以,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中,要尽可能减少不确定因素,增强计划的可行性,从根本上杜绝意外事故的频繁发生,将资源优势发挥到极限[2]。

3. 分析并探讨工程保险在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3.1 优势

保险就是最大限度的减轻受害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损失,它能最有效的集合同质风险,从而分散损失。由此可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保险能够实现社会互助互济。就轨道交通而言,它存在着较高的风险性,工程保险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1.1能在全球范围内分散风险,同时补偿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工程保险就是以直接保险人和再保险体系的综合化商业运作,最大限度的解决单个人的偿付难题,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巨灾风险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总承包商和业主的风险损失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3.1.2风险转移的公平性

就单个风险项目而言,风险具有差异性和个体性,但是依赖于科学的定价技术和风险评估体系,能充分发挥出市场竞争的优势,从而以一个相对公平的形式转移风险费率,确保每一个投保人获得公平的风险转移机会。

3.1.3有效的发挥风险管理和防灾防损功能

实践表明,保险市场已初步具备了风险管理和工程技术协调发展的能力,能够为大型风险项目提供较强的防灾防损和风险管理能力,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实现工程项目的顺利施工。

3.1.4承保风险具有广泛性

当前,保险市场能为投保人提供相对健全的风险保障服务,能实现建设项目物质损失风险的有效转移。

3.2 缺点

保险除了能提供社会互助功能以外,还是以营利为目的商业产品,有自身特点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2.1风险转移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它所提供的保险范围十分有限,不可保风险、投机风险均不在其保险范围内。同时,只有投保人受到直接经济损失以后,才能提出索赔要求,保险公司不受理间接损失的索赔请求。

3.2.2理赔成本较高

保险公司履行赔偿义务的依据是保险合同,当事人双方就各自所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签订协议,由于理解偏差所引起的纠纷屡见不鲜。特别是在拟定保险合同的过程中,专业术语较多,行外人难以理解其中的文字描述,专业人士也会因角度差异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从而导致合同纠纷的不断出现,增加了理赔成本。

3.2.3保费成本

投保人在购买相关的保险产品时需要支付一定数额的保费。当前,大部分承包商难以承受高额的保费。同时,目前尚缺乏精确的保费定价机制,所以保费成本不公平转移现象时有发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保险人根本没有明确辨别欺诈索赔和投保逆选择的能力,这在无形中增加了道德水平好、风险管理水平高的投保人的保费成本,不法投保人则从中获取暴利,导致成本的不公平转移。

3.3 解决措施和建议

要有效解决轨道交通中保险问题,就要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其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3.3.1推动保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保险行业要积极解放思想,不断优化精算技术,大力开发可保风险产品,有效缓解当前产品供应不足的现状,从根本上保障可保风险产品的有效供给。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核保技术水平,建立起完善的个体工程风险定价和评价体系,协调保费和风险之间的关系,保证定价的科学合理,最终实现保费成本的公平转移。

3.3.2为保险中介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当前,保险中介在我国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核心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在建设大型项目工程时,要大力发挥保险经纪人的优势,以其专业的技术优势协调投保人与投保人之间的关系,保证保险方案的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分散风险,提高保险保障水平。此外,要重视保险公估人的作用,不断发挥其地位和技术优势,确保理赔服务的顺利开展,有效减少保险摩擦和纠纷。

3.3.3积极运用非保险风险管理方法

保险作为事后补偿的有效机制,它能较好的管理风险,但是如何在事前做好防范工作仍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例如,相关部门可以积极运用非保险风险管理办法,积极开发和使用新的工艺和设备,从根本上杜绝风险事故的频繁发生。此外,非保险风险管理方法能有效解决保险所不能解决的问题[3]。

4.结论

工程保险在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中的意义非同寻常,相关管理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各种措施做好工程保险工作。通过对各类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并采取响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及时规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方能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唐镜滨.论工程保险在工程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措施[J]. 门窗. 2013(02)

[2] 战捷.财务角度下对地铁工程保险的思考[J]. 交通财会. 2012(06)

[3] 叶勤松,於其芳,叶茂勇.关于企业应对工程项目风险有关问题的思考[J]. 经营管理者. 2012(08)

猜你喜欢

保险应用研究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浅谈不婚主义下保险“受益人”的指定问题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